四大商業銀行要上市了,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熱心網友
國有商業銀行必須改革,這是共識。問題是怎么改?股份制改造當然是一種選擇,但上市遮百丑或一股就靈的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所有制與公司治理效率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銀行經營的好壞,并非因為僅僅是國有或民營,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圈完錢后依然虧損累累的大有人在,企盼銀行上市就能解決一切只能是幻想,這或許也是"郎監管"大喊上市沒用的根源所在。 銀行上市帶來的好處不言自明。國內那么多企業打破腦袋要上市,銀行家們自然也不傻,上市募資至少可以補充資本金的嚴重不足,但這幾年輿論對于國有銀行的呆帳頗有微詞,1999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了1。4萬億元不良資產,到今年上半年,四大行不良貸款余額又超過2萬億元。呆賬剝離幾乎成了刀割韭菜,民眾焉能不擔憂?誰又能擔保銀行上市后不會故態復萌? 最新的報道是一些銀行為了應付銀監會的監管,人為地虛增票據加大貸款分母,降低呆帳比率;而國有銀行內部的一些呆帳也并非想象的那樣全是承擔公共職能所致,金融腐敗、金融犯罪引發的呆帳比人們預料的要嚴重;銀行呆帳二次剝離的可能性并不大,國家對銀行要做的應該是再次注資。看來,銀行在上市前還真得好好管束一下自己的行為。 對銀行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上市的熱情澆一點冷水,或許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之路可能會很長,未來的上市也僅是開始。 銀行脫困是否上市就靈 。
熱心網友
我不看好銀行上市,因國內銀行是以存款額的多少來評業績,而不是從資金利用效率來評,其問題不真正解決,而如果想通過上市舉債來掩蓋,恐怕以后會動搖國之根本。
熱心網友
把包袱甩給市場、把壞帳推給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