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維克托”級簡稱V級,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由于不斷改進,V級潛艇共有V-1、V-2和V-3三種型號。●V-3型潛艇則在V-2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進攻能力并降低了噪聲水平。其噪聲為130分貝,達到美國“洛杉磯”級潛艇噪聲水平的上限。1978年-1992年,V-3型共建有26艘,由于進行了多項改裝,其長度和排水量分別進一步增至107米和6300噸。●最令美國人頭痛的魚雷是維克托III級核潛艇裝備的VA-III高速魚雷。1977年,蘇聯海軍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VA-III風暴高速魚雷交付使用,這是一種超空泡魚雷。該魚雷無制導系統,采用直航攻擊彈道,航速高達200節,射程15000米。當時維克托III級核潛艇的噪聲已降到了135分貝左右,因此能保證其隱蔽進入距對方潛艇很近的范圍內展開進攻。而在如此近的距離內發射VA-III風暴高速魚雷,對方潛艇根本來不及規避。 ●維克托III級的后期型號上還裝備了采用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的SS-N-21和SS-N-22兩種導彈,前者是一種巡航導彈,蘇聯編號為Kh-55/Kh-65,它采用慣性加地形匹配制導,采用尾部吊掛的渦扇發動機推進,最大射程達到2500到3000公里。而SS-N-22則是大家熟知的裝于現代級驅逐艦上的反艦導彈的潛射版。 ●說起“大青花魚”,大家可能不大熟悉,它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產品。該型艇于1950年11月24日正式設計命名,1952年3月15日在樸次茅斯海軍船廠開始建造,1953年8月1日建成下水,1953年12月投入使用,1972年退役。“大青花魚”級首艘試驗潛艇水下排水量為1840噸,水面排水量1540噸,水上航速25節,水下航速33節。該艇采用類似飛艇型的、沿水平軸線對稱布置的回轉形艇體和十字形布置的尾操縱面,使螺旋槳處于水滴型回轉軸線上,成為潛艇外形發展的一大突破。這樣,潛艇不但下潛變得更容易,而且還具有了更優良的機動性。 ●“大青花魚”對后來的潛艇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了世界各國建造高速潛艇(不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的主要標本。美國的“海狼”級潛艇、日本的“春潮”級潛艇等,基本上都按此結構設計。臺灣●由于“大青花魚”是實驗性潛艇,故沒有安裝武器裝備。“大青花魚”級潛艇在建成后,美國對它的操縱性、快速性、對轉槳、新型聲納和新型銀鋅電池系列進行了多次試驗和改裝,均取得了成功。這些對后來的潛艇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了世界各國建造高速潛艇(不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的主要標本。美國的“海狼”級潛艇、日本的“春潮”級潛艇等,基本上都按此結構設計。●實際上,“大青花魚”與“維克托”級沒有可比性●“大青花魚”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產品;“維克托”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產品;●“大青花魚”是試驗艇,沒有武器裝備;“維克托”是作戰艇,各類武器裝備齊全;●“大青花魚”是常規潛艇;“維克托”是核動力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