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部和四總部有什么連系?解放軍的殲-10有什么電子系統?海軍離C4I有多遠?請詳細說明。
熱心網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軍事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國務院設立國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負責的軍事工作,則經國務院作出相應決定,通過國防部或以國防部的名義組織實施。國防部在接受國務院領導的同時也接受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需要國防部辦理的事宜,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分別辦理。數字線傳系統加上合理的氣動設計,殲-10機動性相當可觀。不妨從一些公開文章研究一下。在關于“新型殲擊機機載分子篩制氧氧氣系統及其配套抗荷裝備抗荷性能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分別以機載分子篩制氧器和備用氧為氧源進行抗荷系統物理性能試驗,并有10名受試者參加,包括抗荷代償兩用褲配抗荷調壓器、抗荷正壓呼吸、抗荷系統裝備的抗荷性能試驗”。關鍵的話是“抗6。5G持續30秒試驗,抗9G持續10秒試驗”。該系統的抗荷代償兩用褲配抗荷調壓器、抗荷正壓呼吸、抗荷系統裝備的抗荷性能分別為2。08G、1。92G、3。92G。六名進行抗6。5G/10秒試驗的受試者和3名進行抗9G/10秒試驗的受試者均順利通過。結論是系統滿足了新殲擊機的機動性要求。呵呵,從抗過載能力上看可與F-16相比。 在雷達方面,預計將采用國產脈沖多普勒雷達,遠期將采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按一般的推測,殲-10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差不多在100至130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80到90千米左右,應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由于雷達也是我國軍工的弱項,為殲-10研制火控雷達也很艱難,國內只有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能擔當此重任。沒有好的雷達,殲-10本身性能再好,也只會象以往幾個型號的作戰飛機那樣,無法攻擊低空目標,缺乏多用途能力。據稱,殲-10是我國第一種配套雷達早于飛機本身研制成功的戰斗機。而該雷達與美國F-16采用的APG-66/68兩種雷達,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外殲-7、殲-8等國產殲擊機已經開始裝備自行設計的導彈告警裝置和電子戰設備,而殲-10也明顯加裝了這些設備,機身上多處有相關的天線罩和光電設備整流罩。而相應的雷達天線罩技術,也需要專門的研究制造,否則無法發揮雷達的應有性能。1987年雷達罩開始由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負責研究,最終采用玻璃纖維仿形織物織成,并成功應用于TS導彈等國防軍工重要配套部件。 在電子設備水平問題上,從飛機座艙顯示器和儀表就能看出一些門道。根據公開展覽的FC-1模型上的座艙設備,可以想到殲-10的電子設備起點很高。估計殲-10會采用三具彩色下顯,加一具平視顯示器的座艙布局。其中兩具下顯顯示飛航和武器狀態,一具較大的下視顯示器用于輸出脈沖多普勒雷達傳回的數字地圖,以及切換平顯的顯示圖像。在研制初期,曾研究過進口外國平顯軟件的可能,后來成飛自行開發了相關軟件,解決了平顯問題。 按國際上戰斗機座艙上通常布局推測,殲-10的操縱必定是中央操縱桿加油門桿方式。此外座艙中不可少的設備還包括:備份用的機電式儀表和其他各種設備控制按鈕等。目前基本可以確信,殲-10的液晶顯示器采用蘇州長風廠的產品。該產品系長風廠與美國廠商合作的產品,性能與美軍現有液晶顯示器相同。液晶顯示器相當昂貴,價格以十萬人民幣做單位。 由于殲-10是國內研究的戰斗機中電子系統最多、功能最復雜的型號,其電磁兼容情況也是非常值得考究的問題。目前,殲-10已通過了成飛下屬西南電磁兼容監督檢測中心的各項試驗,電磁兼容性不成問題。該中心具有美國進口的全套電磁干擾自動數據采集系統和全套電磁敏感性自動測試系統。
熱心網友
中國國防部地位太低,應提升
熱心網友
國防部是國務院的一個部。國防部只是一個名義,只在對外時使用,國防部長對國防部長等,出面機會很少。軍隊和國防建設事業的一切均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和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一個機構)領導,不經由國務院決定和辦理。軍隊和國防建設的具體事宜,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分別辦理??倕⒅\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直接受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從國家體制看,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同國務院同級,專管軍隊和國防建設。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下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國防部辦公廳(不辦實事)
熱心網友
泄密了!
熱心網友
上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