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97年就被我初步陳斷為IGA腎病,病癥就是血尿,紅細胞3個加以上嚴重時是滿視野。唉,到現在也時好時壞。好的時候一切正常。但常發作。我都快沒信心治療了了。我這身體到底怎么了,能痊愈嗎?我能有多長的命呀?我還想要孩子呢,我行嗎?

熱心網友

希望到大醫院盡快治療!!!

熱心網友

(1)病因病理  本病首先由Berger在1968年報告,其特征是反復發作的肉眼和(或)持續的鏡下血尿,診斷的確立,有賴于在系膜有明顯的IgA沉積。反復發生的腎小球性血尿的最常見原因是IgA腎臟病,亦是我國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我們曾報告,約占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30%,在東南亞,如日本和新加坡,約占腎小球疾病的47%,在美國和加拿大則明顯較少見。   腎活檢光鏡可見各種改變,但①最常見的是彌...

熱心網友

(1)病因病理  本病首先由Berger在1968年報告,其特征是反復發作的肉眼和(或)持續的鏡下血尿,診斷的確立,有賴于在系膜有明顯的IgA沉積。反復發生的腎小球性血尿的最常見原因是IgA腎臟病,亦是我國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我們曾報告,約占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30%,在東南亞,如日本和新加坡,約占腎小球疾病的47%,在美國和加拿大則明顯較少見。   腎活檢光鏡可見各種改變,但①最常見的是彌漫性系膜增生或局灶性節段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②有些病例在光鏡下,腎小球形態可正常;③在罕見的情況下,可發現有半月體。免疫熒光顯微鏡可見特征性的彌漫性系膜IgA沉積,常伴有少量的IgG、C3和備解素,但常無Ciq或C4。其病理改變的輕重(1級至3級)主要視①腎小球硬化或半月體形成數量的多少;②系膜增生的嚴重程度,和③腎小管、間質損害的嚴重程度。   IgA腎病,只是一個病理類型,要排除繼發性系膜IgA沉積的情況,才能診斷為原發性。繼發性的情況主要見于:①多系統疾病:過敏性紫癜、類風濕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等;②腫瘤性疾病:肺癌、鼻咽癌等;③感染性疾病:麻風、弓形體病;④其它:慢性肝病、慢性阻塞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等。   IgA腎臟病的發病機理未明,由于腎小球系膜和毛細血管球有顆粒狀IgA和C3沉積,且皮膚也有沉積,并且部分病例可測出循環性免疫復合物,提示IgA腎病由循環免疫復合物介導,通過補體旁路激活的腎病。抗原的性質及來源目前仍未明確。有些學者認為,IgA腎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另有些學者認為,本病是沒有皮膚紫癜的紫癜性腎炎。 (2)臨床表現  常見于青壯年,男性較為常見,我國男女相等。有下述臨床類型:①一過性反復發作的肉眼血尿,在呼吸道感染后1~2天內發生,每次持續數小時至數日,此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或)蛋白尿。本類型占本病約20%,多見于小兒;②表現為無癥狀性尿異常,持續性或間歇性鏡下血尿,多有輕度(<lg/d)蛋白尿,偶有管型。此類型最常見,約占60%;③少數病人表現為慢性腎炎;④約7%~16%病人表現為腎病綜合征;⑤在罕見的情況下,病人可發生自限性可逆性的急性腎衰或發生惡性高血壓。腰痛很常見,可為單側性或雙側性,體檢沒有明顯的叩擊痛;早期血壓、腎小球濾過率及血清白蛋白常正常,晚期可有異常;有1/3病例血IgA升高,而血清補體成分正常。掌側前臂皮膚活檢常可見毛細血管的IgA、C3和纖維素沉積,過敏性紫癜的皮膚活檢也可發現同樣的情況。   中醫治療   2 1 陰虛內熱型 癥見尿血鮮紅,或顯著的鏡下血尿,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腰酸腰痛,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方選二至丸合小薊飲子加減。方藥:生地20g、女貞子15g、旱蓮草30~60g、小薊30~60g、蒲黃12g、藕節12g、丹皮10g、山梔10g、竹葉10g、白茅根30g、地骨皮10g。加減:①兼有風熱外感,鼻塞、咽痛者加菊花12g、金銀花12g、荊芥6g、連翹12g以辛涼解表,或以銀翹散加減;②濕熱留戀,小便灼熱加石葦12g、黃柏10g、木通10g以清熱利濕,或者合八正散加減;③風入腎絡,血尿和腰痛為主且較重者,加忍冬藤30g、雞血藤30g、牛膝12g、全蝎3g以祛風通絡止血。④陰虛夾瘀,久治不愈,有瘀血征象者加丹皮15g、川芎6g、丹參15g、紅花5g、赤芍12g、益母草15g、澤蘭15g等2~3味,活血化瘀以止血。本型在臨床最為常見,辨證要點是尿血鮮紅。治療時用生地,可起到清熱安絡的作用,鮮生地最宜,用量15~25g;藕節、蒲黃生用可祛瘀安絡;小薊可用至30~60g,并配旱蓮草、白茅根兩味,旱蓮草30~60g可滋陰安絡,白茅根亦在30g以上。本病雖已有血尿,但可有瘀滯,故切勿過早使用止血固澀之品,以免“閉門留寇”,造成長期慢性鏡下血尿反復不愈。   2 2 氣陰兩虛型 癥見血尿時輕時重,平時以少量鏡下血尿為主,稍有勞累即見肉眼血尿,氣短乏力,手足心熱,口干咽燥,納差食少,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細數。治宜益氣養陰止血,方選大補元煎加減。方藥:太子參15g、當歸10g(瀉者不用)、炒山藥10g、生地15g、地骨皮12g、杜仲10g、枸杞子10g、山茱萸(煨)6g、炙甘草6g。加減:①氣虛為主,乏力、面色萎黃、納呆者,加黨參12g、白術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氣,或合四君子湯加減;②陰虛為主,有慢性咽炎,口干喜飲、舌紅苔少者加沙參15g、玄參12g、麥冬12g、五味子15g以滋陰生津。本型在治療上宜重用太子參,因其味甘性平,既具益氣之功,又有生津之效,而無剛燥傷陰之弊,且與黨參、沙參配伍,三參同用,還可增強益氣滋陰之力。若用人參宜選生曬參或西洋參,而不宜用紅參,因其性偏溫,不利血尿病情。對于陰虛較重者,應慎用黃芪,避其溫燥,免致血尿加重。經治療止血后,可長期服用氣陰雙補之品以善其后。   2 3 脾腎氣虛型 癥見血尿顏色淡紅,常以鏡下血尿為主,腰膝酸軟,肢倦乏力,少氣懶言,口淡納呆,面色少華,舌淡有齒痕,苔白,脈沉緩。治宜健脾補腎,益氣攝血。方選補氣溫腎湯(腎特康)加減。方藥:黨參15g、黃芪30g、肉蓯蓉10g、補骨脂12g、枸杞子15g、熟地24g、茜草12g、金櫻子12g、芡實12g、三七粉3~6g(另包沖服)。方中黨參、黃芪可益氣健脾攝血,二者合用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肉蓯蓉、枸杞子均為平補之品,不峻不燥,補氣固腎而復封藏之能;茜草、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全方脾腎雙補,通澀并用,可達益氣攝血之效。治療過程中亦應注意勿過用溫燥之品。   綜上所述,血尿的辨證論治需掌握以下要點:①辨血色。火盛迫血,實熱盛者,多尿血鮮紅;氣血虧虛,氣不攝血者,多尿血淡紅;尿中夾血絲、血塊者,多屬瘀血內阻;②血尿的治療用藥,強調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初病宜見血先止血,久病宜見血須治本;③血尿多兼血瘀,故應重視活血化瘀;④對于反復發作血尿患者,應采取治本方法,益氣攝血,補中益氣湯為代表方劑。   目前,我們治療隱匿性腎炎以血尿為主者,常用腎炎血尿方(旱蓮草12g、女貞子10g、丹參10g、益母草15g、地龍7g)作為基本方,并可隨證加減用藥。方以女貞子、旱蓮草組成的二至丸為必用之品,旱蓮草一味有小補陰丸之稱,與女貞子合用能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并用活血祛瘀的益母草,善引瘀血的丹參,通絡利尿的地龍,全方既能滋陰補腎涼血,又能活血化瘀通絡。加減:①熱毒壅盛,有咽喉、扁桃體和皮膚感染者,加地丁30g,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女貞子各15g以清熱解毒,或合五味消毒飲加減;②氣虛衛外不固,反復感冒,可合玉屏風散加減以益氣固表;③氣血兩虧,脈虛舌淡,貧血者加阿膠5~10g(烊化口服)補益氣血;④氣虛挾瘀者可加太子參10g、黨參15g益氣健脾,并重用上述活血化瘀之品2~3味以奏其效。   我們臨床常在中醫辯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深海魚油每日2次,每次1粒,復方蘆丁片,終將1片,每日3次,或加洛丁新,10mg,每日1次。有較好效果。

熱心網友

原發性IgA腎病(炎)是免疫病理的診斷名稱,它以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腎組織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積為特征。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學特征的腎小球疾病。臨床上約40% ̄45%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35% ̄40%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伴蛋白尿,其余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和腎功能衰竭。 IgA腎病是世界范圍內一種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它的流行在不同洲、不同國...

熱心網友

原發性IgA腎病(炎)是免疫病理的診斷名稱,它以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腎組織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積為特征。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學特征的腎小球疾病。臨床上約40% ̄45%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35% ̄40%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伴蛋白尿,其余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和腎功能衰竭。 IgA腎病是世界范圍內一種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它的流行在不同洲、不同國家或在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差異很大,如亞洲的日本、新加坡,IgA腎病的發病率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50%,而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低發區只占2%。一般而言,白人、黃種人明顯高于黑人的發病率。我國IgA腎病的發病率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26% ̄34%。男女之比大約是2:1。 以血尿為主的IgA腎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由于本病的病理類型及腎小球受損程度的差異較大。因此,應嚴密觀察患者肉眼血尿發作的頻率、蛋白尿的程度、有否高血壓及腎功能受損程度,而分別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病理改變以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腎炎為多見,少數表現為輕微病變或彌漫性系膜增殖和基質增生。免疫熒光檢查以系膜區IgA為主的顆粒狀沉積為特點,可伴IgG和C3沉積。電鏡下可見系膜區電子致密物沉積。

熱心網友

IGA腎病是病理分類的一個病名,約占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1/3,其特點是在腎小球的系膜區有顆粒性IGA沉積,80%在16-35歲發病,男多于女,典型癥狀為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中醫認為本病是濕熱、瘀滯,治療應清熱利濕,滋陰益氣,活血化瘀以達到消除血尿、蛋白尿的目的。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指病損局限于腎小球或主要是腎小球損害的一組腎臟病。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大多是特發的(即發病原因不明),少...

熱心網友

IGA腎病是病理分類的一個病名,約占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1/3,其特點是在腎小球的系膜區有顆粒性IGA沉積,80%在16-35歲發病,男多于女,典型癥狀為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中醫認為本病是濕熱、瘀滯,治療應清熱利濕,滋陰益氣,活血化瘀以達到消除血尿、蛋白尿的目的。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指病損局限于腎小球或主要是腎小球損害的一組腎臟病。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大多是特發的(即發病原因不明),少部分由細菌感染或藥物所誘發。對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分類可從兩個方面,即臨床分型和病理分型。參照1992年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分型標準,可將其分為:(1)急性腎小球腎炎 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并可有一過性氮質血癥的一組疾病。多見于鏈球菌感染后,其它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也可引起。(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臨床起病過程和表現類似急性腎小球腎炎,但腎功能急劇壞轉、早期出現少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為特征,病理表現為大量新月體形成的一組疾病。(3)慢性腎小球腎炎 為病情遷延、病變進展緩慢、最終將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疾病。臨床以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及腎功損害為基本表現,但由于疾病病理類型和病期不同,它們的主要表現可相異,呈多樣化。(4)腎病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三高一低”,即高度浮腫、大量蛋白尿(≥3.5克/日)、高脂血癥和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克/升)。只要具備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診斷即可成立。(5)隱匿性腎小球疾病 是以無癥狀蛋白尿(尿蛋白量<1克/日,以白蛋白為主)和(或)單純性血尿(持續或間斷鏡下血尿,并偶見肉眼血尿,其性質為腎小球源性)為臨床表現的一組腎小球疾病。病人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根據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標準,可分為:①輕微腎小球病變;②局灶性節段性病變;③彌漫性腎小球腎炎:包括膜性腎病、增生性腎炎(后者又可分為:系膜增生性腎炎、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炎、致密沉積物性腎炎和新月體性腎炎)和硬化性腎炎。④未分類的腎小球腎炎。某些腎小球疾病還能根據其免疫熒光和(或)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作出免疫病理診斷,如IgA腎病和IgM腎病。

熱心網友

IgA腎病 (又稱IgA系膜腎病)是一組特殊免疫病理類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以血尿最常見,不典型者以急性腎炎綜合征或腎病綜合征形式起病。本病病因尚未明確。起病前誘因常為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也可為疫苗預防接種等。本病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實證多因外邪侵于肌表,由表入里,結于膀胱,犯及營血,迫血妄行而致。虛證主要由于素體虛弱,或久病休虛,脾腎不固,攝血失職,血滲絡外而發...

熱心網友

IgA腎病 (又稱IgA系膜腎病)是一組特殊免疫病理類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以血尿最常見,不典型者以急性腎炎綜合征或腎病綜合征形式起病。本病病因尚未明確。起病前誘因常為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也可為疫苗預防接種等。本病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實證多因外邪侵于肌表,由表入里,結于膀胱,犯及營血,迫血妄行而致。虛證主要由于素體虛弱,或久病休虛,脾腎不固,攝血失職,血滲絡外而發。辨 證:1.膀胱濕熱主證:尿血,血色鮮紅,排尿灼熱感,或伴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瘡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深紅。分析:本證多因素體濕熱,復感風熱之邪,或皮膚瘡瘍,熱毒內攻所致。熱移膀胱,損傷血絡,血從下溢而見尿血。熱盛于內,故血色鮮紅,排尿灼熱感。2.心火亢盛主證:小便黃赤,或伴鮮血,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夜寐不寧,舌尖紅赤,脈數,指紋紅。分析:本證多因熱蘊心經,下移小腸,絡脈損傷而致。心火亢盛,故見心煩口渴、口舌生瘡。熱擾心神,故見夜寐不寧。3.脾腎兩虛主證:尿血色淡不鮮,經久不愈,面色萎黃,納少形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弱,指紋沉隱。分析:本證多由于素體脾腎不足或病久不愈,損及脾腎所致。脾虛不能統血,腎虛失于封藏,故尿血日久不復,脾虛氣血生化無源,而見面黃乏力。腎虛則見腰膝酸軟。4.陰虛火旺主證:小便短赤,神疲乏力,午后潮熱,五心煩熱,舌質紅,苔少或光剝,脈細數。分析:本證多由于素體腎陰虧損,或久病傷陰所致。陰虛火旺,薰灼下焦脈絡,血熱妄行,溢于膀胱,而見尿血。虛火上炎,故見五心煩熱。西醫診斷:體 征:1.發作性肉眼血尿:常于感染后1~5天 (多在48小時內)突然出現肉眼血尿,不伴有排尿癥狀、高血壓及浮腫 等腎小球疾病癥狀,血尿持續1~5天迅速消失。肉眼血尿可反復發作,間歇期長短不一。2.持續性鏡下血尿:常于尿檢查時發現,持續長時間不消退,不伴或伴輕度蛋白尿。3.其他表現:4~10%以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10%以腎病綜合征起病,少數病人以急性性腎炎及急進性腎功能 衰竭起病,極少數病例以慢性腎功能不全及高血壓起病。實驗室診斷:血IgA測定:半數病人血中IgA升高。有腎病者可有低蛋白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有腎功能不全者BUN和血肌酐 可增高。尿常規:以血尿為主。肉眼血尿嚴重時不難發現,鏡下血尿多于查體或尿篩查中發現。鑒別診斷1.紫癜性腎炎:以血尿為主要表現。但根據過敏性紫癜病史可資鑒別。必要時可通過腎活檢進行鑒別診斷。2.狼瘡性腎炎:表現為鏡下或肉眼血尿,常伴多系統受累表現。通過查血補體C3、抗核抗體、狼瘡細胞及腎活檢,一般不難鑒別。3.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可表現為血尿,多伴有大量蛋白尿,但本病多有肝臟腫大及肝功能異常,HBsAg陽性和/或HBeAg陽性。4.急性腎小球腎炎:多以血尿為主要癥狀,伴有水腫及高血壓,血沉常增快,總補體及C3常明顯下降。預 后最初認為本病預后良好,但近年來發現有10~15%的病例呈進行性惡化,發展為腎功能不全治 療:治法與方藥:中醫學對本病的治療,根據病機不同,實證以清熱瀉火,利尿止血為主,虛證以補脾益腎,滋陰止血為要。本病初發多為實證、熱證,治以清熱涼血為主,運用清熱解毒,清心降火,涼血止血等法。病久不復多為虛證,治以補虛為主,運用溫補脾腎,滋陰降火等法。另外,尿血的臨床表現往往虛實互見,寒熱錯雜,臨證時,又當權衡主次,或一法獨進,或數法合用。尿血之證,耗血傷氣,正氣虧虛,易致賊邪外侵,故當血止之后,應予益氣養血,以扶其正。辨證選方1.膀胱濕熱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藥:小薊飲子加減。生地、滑石、當歸各15g、小薊、藕節、蒲黃各12g,梔子、竹葉各9g,木通、甘草各6g。尿血重加白茅根、仙鶴草、澤蘭;熱毒盛者加銀花、連翹、蒲公英;頭暈頭痛加生石決明、黃芩、牛膝。2.心火亢盛治法:清心瀉火,利尿止血。方藥:導赤散加減。生地、梔子、竹葉各10g,木通、甘草梢各6g,黃連3g。尿血嚴重者加白茅根、丹皮、側柏葉;夜寐不寧加麥冬、棗仁、燈芯草。3.脾腎兩虛治法:補腎健脾,固攝止血。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無比山藥丸加減。黃芪、黨參、白術各15g,山萸肉、蓯蓉、菟絲子各12g,柴胡、升麻、五味子、甘草各6g。血尿重者加煅龍骨、煅牡蠣;畏寒肢冷加肉桂、仙茅;少腹虛冷加烏藥、益智仁。4.陰虛火旺治法:滋陰降火,斂血止血。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生地、山藥、丹皮、澤瀉各12g,山萸肉、赤茯苓各9g,知母、黃柏各6g。五心煩熱加銀柴胡,地骨皮;小便頻加芡實、枸杞子。中藥:成藥1.荷葉丸: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血尿屬熱盛迫血妄行者。3~6歲每服1/3丸,6~9歲每服1/2丸,9~12歲每服1丸,日服2~3次。2.三黃丸:具有清瀉三焦實火,解毒涼血的功效。用于血尿屬三焦熱盛,濕熱蘊結者。3~6歲每服2~4g,6~9歲每服3~5g,9~12歲每服4~6g,日服2次。3.無比山藥丸,具有補腎填精的功效。用于血尿經久不愈屬腎氣虛損,腎精不足者。3~6歲每服1/3丸,6~9歲每服1/2丸,9~12歲每服1丸,日服2次。4.歸脾丸:具有健脾益氣,補血養心的功效。用于血尿經久不愈,屬心脾兩虛者。3~6歲每服1/3丸,6~9歲每服1/2丸,9~12歲每服1丸,日服2次。5.阿膠三寶膏:具有補氣生血的功效。用于反復尿血,屬氣血兩虧者。3~6歲每服3~5ml,6~9歲每服5~8ml,9~12歲每服8~10ml,日服2次。6.二至丸:具有補腎益陰,清熱涼血的功效。用于血尿日久,屬陰虛血熱者。3~6歲每服3g,6~9歲每服5g,9~12歲每服7g。日服3次。7.大補陰丸:具有培本清源,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血尿屬陰虛火旺者。3~6歲每服1/3丸,6~9歲每服1/2丸,9~12歲每服1丸,日服2次。專方驗方1.活血化瘀湯:當歸10g,丹皮10g,牛膝10g,茜草10g,防己10g,益母草10g,澤瀉10g,黃芪12g,車前子6g,大棗5枚。水煎服,日1劑,分2~4次服。用于治療血尿屬瘀血阻絡者。2.益母草煎劑:益母草100g,加水至800ml左右,文火煎至300ml,去渣,分3~4次溫服。連用10天,用于治療血尿。3.血尿方:生地40g,小薊30g,藕節10g,生蒲黃5g,茅根40g,木通10g,滑石10g,白花蛇舌草40g,黃芩10g,側柏葉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治療血尿屬熱邪迫血妄行者。4.養陰止血湯:炒側柏葉20g,阿膠(烊化)15g,大黃炭6g,蒲黃炭10g,生地20g,熟地20g,黃芪20g,黨參20g,地榆炭15g,血余炭10g,茜草根15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用于治療血尿日久出現陰虧者。5.白雞冠花15g。水煎服,日1劑。適用于尿血屬實證者。6.旱蓮草、車前草、白茅根各30~90g。搗汁服,日1次。適用于尿血屬下焦有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