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的傳說是源于羌塘嗎?

熱心網友

我國上古史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五帝”各有多種說法,但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即伏羲大體上都排在“三皇五帝”之首。炎黃蚩尤戰后把太?與伏羲合并、炎帝與神農合并是為了突出黃帝為“中央天帝”之需。“三皇五帝”的總體排序為:伏羲(太?)、神農(炎帝)、黃帝、少?(帝摯)、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唐堯、虞舜(女媧為伏羲妻或妹,同時代;祝融、共工約在伏羲神農與堯舜之間)。伏羲上承盤古氏,當于湖南彭頭山文化時期,其年代在1。16——1。01萬年間。盤古上承燧人氏、燧人上承有巢氏,堯、舜下接禹、啟、商(殷)、周。 而位于陜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的華胥陵,相傳是上古時代伏羲和女媧之母華胥氏的陵冢。近日有專家稱,華胥氏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陜西省藍田縣位于西安市東南五十公里,因境內南山盛產美玉,故名。一九六三年在此發現了距今約八十萬年的“藍田猿人”化石,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 據了解,藍田縣有關于華胥氏的諸多遺跡,“羲母陵”“三皇故居”等,日前有關學者石興邦、劉士莪、任本命等人趕赴藍田,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不同角度,對母系氏族的起源、華胥氏族團的生成、歷史的沿襲及現存遺跡與歷史傳說記載的對照進行考證,得出上述結論。 此間專家們認為,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領,作為伏羲,女媧的生母,她是華夏的繁衍之根。華胥上古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源。 另外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任乃強先生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勇敢地超越了中國傳統史觀,大膽地提出了一個“異端學說”,他認為華夏古人類起源于青藏高原,初起時只有一個民族,就是氐羌族,為今日所有中國版圖上各民族共同的先祖。近代羌學家在研究并追溯羌人祖地時,往往以“羌塘”地區為羌人之祖源地,“羌塘”就是指現今昆侖山北緣的“若羌”地區。任乃強先生認為,古羌族團就在那一地區的幾個地方聚落生活。  民間考古學者白劍正是任乃強先生“華夏先祖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追隨者, 他更是把“青藏高原”具體化為青藏高原的北緣部分及緊鄰此地的新疆一部、塔里木盆地一部、羅布泊、玉門、嘉裕關等平川地區,以及昆侖山脈北部沿線的部分半山地區——也即今日已沙漠化、半沙漠化的大片地區。他的論據如下:  第一,地質學和氣象學已經給出了最權威的結論,前述的“西域”地區,約在8000—l0000年前,水草充足、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且雨水適量,極宜人畜居住和繁衍,那一地區出土的動物化石、巨樹化石及現在還清晰可見的縱橫交錯的干枯河床(《水經注》中有這些密布的河流名稱及流域情況的詳述),都是有力的證明,其寬闊的地域也足夠“裝”得下大片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的聚落地。  其次,華夏民族古史傳說中的最早期的神話故事,均發生在那一地區,其內容涉及古帝、天神傳說,“昆侖神話”及其故事中的大量地名均在那一地區。中國古傳的最高天神黃帝,就出生在昆侖山上。山上有黃帝居住的豪華型“天宮”,黃帝時常在此宮中憩歇,時而在空中巡視;還有與黃帝有曖昧關系,后世稱為“王母娘娘”的女性天神西王母,也居住在昆侖山上,西王母也具有最高神格,據說她專門飼養了幾只長有三只腳的青鳥,這些鳥時常從昆侖山上飛上飛下,為王母尋找食物等;還有古史傳說的昊帝、伏羲、射日英雄后羿、螺祖、女媧等眾多的天神始祖均產生于昆侖山。可以說,中國史傳中最早期的故事都發生在昆侖山一帶,故,有人將其統稱為“昆侖神話”。  第三,今天尚居各地的漢人,包括國境外的華夏后裔和各個民族,保留的深刻祖俗,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盡管已相隔數千年,各部族和各民族傳承的祖俗,均有不同的變形和走樣,但現在所能探究并正在流行的祖俗,本質上完全一樣,明顯地來自同一文化系統和同一神話系統祖源,現存的56個民族中,特別是幾個大型的民族,如漢、彝、藏、羌、有虞氏、回等民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包括日本民族、朝鮮(韓國)民族,均有著本質上完全一致的祖俗:太陽神(星辰)崇拜、神鳥崇拜、雒祭儀式、三臺文化、母神(螺神)崇拜,以及各類龍、虎、龜、鳥等圖騰崇拜,這一切祖俗文化歸根溯源都來自“昆侖時期”在昆侖山一帶共居時培育出來的祖源文化,它們此后又被遷徙到四面八方的后裔們帶到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