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發燒已經第四天了,我們每天帶他去醫院,第一天打了屁股針,沒好,第二天打了吊針,當時溫度降了下來可是晚上燒得更加厲害第三天請專家看,開了消炎退熱抗病毒的吊針可是吊完了燒得比前面都厲害,而且我都是在大醫院看的,天哪,這是怎么了?有誰能夠幫幫我!!!
熱心網友
我們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方法還有物理降溫,您可以孩子作物理降溫,效果比較顯著。下面有幾種方法,您可以選一種用就可以。注意給孩子飽暖多喝水。高燒時應正確、合理地采用各種物理降溫法,如低水溫浴、溫濕敷法、冰敷法、頭部冷敷或頭部枕冰袋,酒精擦浴等。 1.低水溫浴:水溫低于患兒體溫I℃,例如發燒39℃,水溫為38℃,脫去患兒衣服,將患兒輕輕放于盆中,用水沖洗全身3分鐘,出浴后用大毛巾迅速擦干全身...
熱心網友
我們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方法還有物理降溫,您可以孩子作物理降溫,效果比較顯著。下面有幾種方法,您可以選一種用就可以。注意給孩子飽暖多喝水。高燒時應正確、合理地采用各種物理降溫法,如低水溫浴、溫濕敷法、冰敷法、頭部冷敷或頭部枕冰袋,酒精擦浴等。 1.低水溫浴:水溫低于患兒體溫I℃,例如發燒39℃,水溫為38℃,脫去患兒衣服,將患兒輕輕放于盆中,用水沖洗全身3分鐘,出浴后用大毛巾迅速擦干全身,并穿上衣服,浴后30分鐘測體溫一次,并記錄。在洗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呼吸、有無發抖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洗浴。 2.溫濕敷法:取低于患兒體溫1℃的溫水一盆,將二條洗臉中號毛巾放入水中,浸透擰出少許水份,以不滴水為宜,不能擰太干,太干不起作用。脫去患兒上衣,迅速將濕毛巾圍于胸背部,外面用干大毛巾包裹濕毛巾,每隔5~10分鐘更換一次濕毛巾,持續做20到30分鐘,敷畢擦干胸背部,穿好上衣,蓋好棉被。 3.冰敷法:取冰一塊,放在水池或盆內,將冰砸成小塊,放在盆中去掉棱角,將冰塊倒入冰袋(家用熱水袋亦可)至半滿或2/3滿,放平冰袋,用手擠壓出袋內空氣,迅速將蓋擰緊,同時將冰袋倒過來抖幾下檢查冰袋是否有漏水,用干毛巾擦干冰袋外水漬,用布包好。冰袋不能直接放在病兒皮膚上,否則容易造成凍傷,或使病兒發抖,可放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用冰袋后,30分鐘測體溫一次,如已降到38.5℃以下,即可撤去冰袋。 4.頭部冷敷或頭枕冷水袋:頭部冷敷用一塊中號毛巾,在自來水龍頭上浸濕、稍擰干,以不滴水為原則,折成四折放于前額。每5分鐘左右更換一次,冷敷時間可長可短,應視體溫下降程度而定。頭枕冷水袋方法同冰敷法。在操作過程中冰袋及冷水袋均不應放至肩上。頭部冷敷或頭枕冷水袋適宜于有高熱抽風史的病兒,其優點可防止體溫上升又可保護腦細胞。 5.酒精擦浴:酒精擦浴作用強而快,對嬰幼兒的降溫效果較好,當高燒達39.5℃以上,家中無退燒藥的情況下,不妨使用酒精擦浴。 首先配好溶液,用95%酒精一份加水二份即可,如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如無95%酒精,用普通白酒亦可,一般白酒度數為65度左右,即用白酒100毫升加水136毫升。液體配好后用軟布蘸配好的酒精液,不能擰太干,自上而下從里向外,從肩部外側到手背,再換一敷布自腋下沿手臂內側到手心,擦完一側再擦另一側。擦下肢時應從骼骨開始經大腿內側至足背,再換一敷布,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至足心,然后自股下經膝下至足跟,擦完一側再擦另一側。當你擦到腋下、腹股溝、腳心、掌心等處時,應稍停留一些時間,直至皮膚發紅為止,這樣可以達到退燒作用。擦浴時不能用力過猛,以免擦傷皮膚,同時要注意保暖,擦浴時僅露出所要擦浴的部位即可,否則容易著涼。擦浴后半小時測體溫一次。
熱心網友
這是流感,你去醫院叫醫生先查血象,然后叫醫生開以下幾種來輸液:1.0.9%生理鹽水100ml+頭孢塞肟鈉(根據 年齡和體重),2.5%葡萄糖250ml+魚腥草(根據 年齡和體重),3.5%葡萄糖250ml+病毒唑(根據年齡和體重)。以上三種總的連掛 3-5天即可,如還有發燒可肌注安痛定,等好了差不多,可中藥來調理一下,祝你孩子早日康復。
熱心網友
查血了嗎?血相如何?醫生既用抗生素又用抗病毒藥是不對的,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并沒有針對寶寶病情用藥,寶寶現在還沒退燒,說明用藥有誤。我的建議:1,查血相,根據血相檢查結果,對癥下藥。2,寶寶體溫超過38.5度就吃退燒藥。3,可以輔以物理降溫。
熱心網友
小孩發燒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看看是否是 扁桃體發炎?發燒期間注意讓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熱心網友
發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癥狀,但是當小兒發熱時家長往往特別緊張,為了能使小兒盡快退熱,有時采用一些不當方法,反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當小兒發熱時有的家長將小兒裹得太嚴實,生怕小孩再受風。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影響了散熱降溫,而且還會誘發小兒高熱驚厥,正確的做法是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有利于散熱。 人們通常認為選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熱的...
熱心網友
發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癥狀,但是當小兒發熱時家長往往特別緊張,為了能使小兒盡快退熱,有時采用一些不當方法,反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當小兒發熱時有的家長將小兒裹得太嚴實,生怕小孩再受風。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影響了散熱降溫,而且還會誘發小兒高熱驚厥,正確的做法是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有利于散熱。 人們通常認為選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實際上,這種方法往往會事與愿違,因為當孩子發熱時,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溫與冷水的溫差較大,會引起小兒的血管強烈收縮,引起小兒畏寒、渾身發抖等不適癥狀,甚至加重小兒的缺氧出現低氧血癥。有的家長用酒精的濃度過高,如用95%的濃度,這樣不但不能起到退熱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小兒皮膚脫水,加重病情。正確的方法是,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 當小兒發熱時有的家長不正確使用退熱藥,從而造成小兒不必要的傷害。有許多的家長一看到小孩發熱恨不得用退熱藥物快速退溫,殊不知,降溫過快并不表示有病情的好轉,若是應用不當,還可以引起小兒大汗淋漓,出現虛脫反應。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體溫低于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目前常用的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但是最好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由于小兒發熱是常見的癥狀,多見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一些醫生和家長一見小兒發熱就盲目地喂消炎藥物。其實,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不利于身體康復。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癥下藥,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還有一些病人在發熱時,小病大治,有一些小病就統統打點滴,有不少家長認為打點滴的降溫效果好,可以補充水分,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應及交叉感染。其實,對于有發熱的病人,最好是根據病情選擇用藥的方式,首先要讓孩子保證充分的休息,多喝開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配合藥物的治療,若是出現體溫持續不退,飲食欠佳時,可以使用靜脈輸液。 還有的家長為圖方便,常上藥店自購藥物給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兒的病情變化快,對藥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兒的肝臟解毒功能不足,腎臟發育不完善,易受藥物的影響,易造成臟器的損害,我曾診治過一個小兒,因為母親感冒了,家長為防止小兒感染,就將自己服的藥物感冒通給小兒服,想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藥后出現血尿。因此,希望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隨便地使用藥物,以免造成小兒不必要的傷害。劉躍梅 11歲女孩兩種毒菌“纏身” ----------------------------------------------------------------------- 2004年10月15日09:06 揚子晚報 本報訊連續33天高熱41度昨天,被兩種毒菌纏身的11歲淮安女孩賀向平在該市第一醫院兒科專家精心治療下,終于完全擺脫了死神的追逐。談起小女兒的患病經歷,她五十多歲的父親聲淚俱下,真沒想到這個孩子能活過來。 8月10日,賀向平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右小腿疼痛,在當地醫院治療無明顯好轉。8月13日,賀向平覺得右大腿根部疼痛劇烈,家人為其購買了芬必得、壯骨增生丸等,她 服用后于當日夜間出現高熱,體溫持續在41度左右,眼睛浮腫、波及全身,并出現氣喘、胸痛、咳嗽、咳血,平臥時呼吸乏力,家人趕緊將她送到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救治。該院兒科楊曉春主任接診后,當即對孩子進行了全面檢查,先后診斷為膿毒敗血癥、化膿性肺炎、化膿性關節炎、化膿性胸膜炎,在應用了多種抗菌藥物后,孩子始終高熱不退。血液培養的結果更令人大吃一驚,孩子竟然混合感染了兩種毒力極強的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這是臨床極為罕見的病例,一般人只要感染了這兩種菌中的任何一種就足以致命,而這個孩子居然同時感染了兩個“毒王”。經多次科內和院內會診,并與醫院微生物室的檢驗師聯手,進行了藥物敏感試驗。通過多種抗菌藥物聯用以及補液、能量合劑、輸血等支持治療,高熱41度、連燒33天的賀向平終于不再發燒了,眼下,她正在恢復之中。(王玉玲 雙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