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做人這么難啊!誰能告訴我要怎樣做人啊
熱心網友
平常心而為之?。。?/p>
熱心網友
有一本書里說人是為了贖罪而出生的,贖罪本來不是快樂的事啊
熱心網友
做人要厚道。這句話不是白說的。
熱心網友
做人難源于儒道思想矛盾小王好不容易謀得一份工作,想好好干一番事業。沒想到,他搶著為辦公室打開水,有人說他是為了提升;他給領導出謀劃策,有人說他顯擺;他受到表揚喜形于色,有人說他膚淺,表揚他若無其事,有人說他故作深沉;開會話多了,說他熱衷于表現,開會保持沉默,說他城府太深;他贊美別人是天生愛奉承,他從不贊美別人是目空一切自我中心;他笑多了是輕薄,他不笑有人說他苦瓜臉;同事鬧矛盾他去調解是多管閑事,他不調解是袖手旁觀心機叵測……“唉”,他身心疲憊,直感慨:“做人真難!”中國式的人格只有在具體的人際關系中才能體現,自我與他人的疆界模糊不清?! 白鋈恕边@件事是帶有濃郁傳統風味的中國土特產,說白了是指接人待物的處世之道。西方文化中就找不到相應的固定詞匯,在英語里只有“to be”(成為你自己),這有存在主義味道,和“做人”還隔了一段距離。小王“做人難”的感慨,其緣由是與中國人的人格構成分不開的。 中國文化沒有西方那種建立在自我意義上的抽象人格,它不傾向將個人從社會關系抽離出來進行自我反思。中國式的人格只有在具體的人際關系中才能體現,自我與他人的疆界模糊不清?!叭收呷艘病保ā吨杏埂罚?,這是中國文化對“人”下的最為經典的定義。 “仁”字從“人”從“二”,亦即是說,只有在二人的對應關系中,才能對其中一方定義。在傳統中國,這種二人對應關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國人的人格構成中既然含有很重要的他人成分,那么也就產生了在別人面前“做人”的概念?! ≈袊说娜烁裣到y把“人”兩分為“身”與“心”,文化上用觀念形態表現出來,分別是道家與儒家?! ∶绹戏扑勾髮W歷史系教授孫隆基認為,中國人的人格系統把“人”兩分為“身”與“心”,文化上用觀念形態表現出來,分別是道家與儒家。儒家可以說是“心學”,道家則是“身學”,二者互為補充,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傾向?! ≈袊艘话惚容^“人情味”:不輕易拒絕別人的要求,急人所難,忘我地為朋友辦事,甚至自己多吃一點虧也無所謂。這恰是“心”的表現,它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照,關照的對象就是彼此之“身”,所以中國人打招呼就是:“吃了嗎?”或者“別來無恙?”這種心的靈犀由一人之身發出,到達對方之身,正是“仁”最要緊的元素。儒學也是“仁學”———這是中國文化大傳統的正統,也是一般中國人的常態所顯露的一面,所以中國人講究“心心相印”、“將心比心”,處處以對方為重?! 《兰沂欠磳Χ岁P系而主張“一人”之身的?!疤斓靡灰郧?,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保ā独献印7ū镜谌拧罚┰诶献有哪恐校f物都是從這個“一”派生出來的,像仁義一類的東西只是末流,最好能夠直接掌握到天地還未作二元分化之前的那個“道”。 儒道處世原則上的矛盾造成了中國人人格的雙面性因素,這也是“做人難”的根本原因?! ∑鋵崳兰沂降钠貍€人,目的仍在于保身養身,希冀“天地與我并生”。這種目的是現世的,甚至是自私的。它反映的也是文化深層中個體愛惜皮毛、明哲保身、不要好出頭的傾向,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表現就是活命哲學和烏龜哲學?! ∪缋献铀浴胺凑叩乐畡樱跽叩乐谩?,這套哲學亦包括如何利用二人關系,用“忘其身”的姿態來作為“利吾身”的伎倆。不少傳統士大夫“退隱終南”,也不過是宦海失意后力圖東山再起。中國人往往養成“多吃一點虧”的習慣,方便以后在對方面前“吃得開”,吃虧倒成了使自己得益的方法。這個傾向甚至墮落成一種陰謀術,即如何利用欲取先予、欲擒故縱、欲貶先揚、以退為進的方式去算計別人,達到為自身利益服務的目的?! ∫虼?,在陰陽調和、儒道合用的中國文化里,才會一方面出現“忘我無私”的姿態,另一方面又存在難以說清的“私心”。儒道處世原則上的矛盾造成了中國人人格的雙面性因素,這也是“做人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