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種養了一株蘆薈,葉子上長出很多黑色斑點,并有干尖現象。請問蘆薈應該怎樣種養?需要什么肥料?

熱心網友

蘆薈的栽培技術  蘆薈又稱油蔥、草蘆薈、龍角,為百合科蘆薈屬。  蘆薈是多年生草本多漿肉質植物,原產于非洲、美洲熱帶和地中海沿岸,我國云南也有野生。我國大部地區,特別是北方為室內栽培。  近些年來,我國受世界蘆薈熱的影響,以及受其具有美容、藥用價值的誘惑,正在迅速走進百姓家庭。家庭養好蘆薈,必須按其生長習性加以栽培,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一、蘆薈的種類  蘆薈屬有800多個品種,其中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只有幾種,市場上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木立蘆薈 這種蘆薈的外形像直立的樹木,葉片狹長披針狀,邊緣有刺形小齒,灰綠色,葉肉肥厚多汁。主莖基部叢生側枝,夏秋在主莖頂端抽生紡錐形花,花為紅色、黃色或有赤色斑點。木立蘆薈在日本廣泛栽培,據說二戰后日本用它來涂治原子輻射灼傷很有效,傷口愈合快而且不留痕跡,故而得到廣泛栽培與鐘愛。  2、庫拉索蘆薈(另名蕃拉蘆薈) 這種蘆薈莖短,葉片著生于莖的頂部,葉片長30-70厘米,莖部寬達4-15厘米,前端尖,邊緣也有步齒,葉片灰綠色,比木立蘆薈的顏色更深。花黃色,用分株法繁殖。美國大量栽培。  3、中國蘆薈(別名元江蘆薈) 它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比庫拉索蘆薈的端更尖,葉色呈淺綠色,有白色斑點,花粉紅色或黃色,市場上比較多見。  二、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葉莖出簇生,狹長披針狀,邊緣有刺狀小齒,夏秋開花,有黃或粉紅、赤色小點。  蘆薈原產于熱帶沙漠中,因此,葉片具有良好的儲水功能,干旱時也不枯死,耐干旱怕積水,喜光怕陰濕,耐高溫怕寒冷。在陽光下放置兩個月也不會枯死,而在-1℃時就要受凍害,在高溫下曝曬仍能生存,只是停止生長。但中國蘆薈幼苗則不喜光,尤其怕強光照。  三、蘆薈的栽培管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在生產季節最好放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夏季炎熱的季節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于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銷濕即要,待盆土過干時澆水。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氣,以沙質壤土為好。一般采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于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厘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干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干硬,形成堅硬膜后植于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后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直射,兩月后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于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新盆即可,第一周不必澆水,待傷口結膜后再澆透水。管理同成株。   。

熱心網友

其實蘆薈很好養的,我想你的蘆薈大概是有點澇了,這個季節放在寬敞明亮的地方,等到土完全干透了再澆水。即使讓它干上一個月,它也不會死掉的。

熱心網友

我會.我的蘆薈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