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外型以及其它主要特征加以說明
熱心網(wǎng)友
華南虎和東北虎相比,體型相對較小 ,皮毛也要比東北虎短,但是它的花紋較密,顏色上也比華南虎深一些。
熱心網(wǎng)友
網(wǎng)上搜的: 獸中之王—虎 虎是人們最為熟悉的珍貴動物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動物中最兇猛和最強大的種類,而作為猛獸的代表,也是力量、勇猛、威嚴的象征。它的體態(tài)雄偉,毛色綺麗,頭圓,吻寬,眼大,嘴邊長著白色間有黑色的硬須,長達15厘米左右。頸部粗而短,幾乎與肩部同寬,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較窄,呈側(cè)扁狀,四肢強健,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嘴上長有長而硬的虎須,全身底色橙黃,腹面及四肢內(nèi)側(cè)為白色,背面有雙行的黑色縱紋,尾上約有10個黑環(huán),眼上方有一個白色區(qū),故有“吊睛白額虎”之稱,前額的黑紋頗似漢字中的“王”字,更顯得異常威武,因此被譽為“山中之王”或“獸中之王”。 虎在世界上只有一種,是亞洲的特產(chǎn)動物。現(xiàn)代虎的祖先是一種叫做“中國古貓”的小型食肉類,大約是在距今300萬年的更新世以后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與人類的出現(xiàn)時間較為接近,而且可能曾與人類的祖先──藍田人一起生活過。由于氣候的變遷促進了動物群的演變、分化和遷移,虎便從發(fā)源地向亞洲西部、南部等各地逐漸擴散,向西發(fā)展的一支經(jīng)蒙古、新疆和中亞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沒能過阿拉伯沙漠進入非洲,也沒能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歐洲;向南發(fā)展的一支又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分支進入朝鮮半島,受阻于朝鮮海峽,未能踏上日本列島;另一個分支通過華北、華中和華南,進入中南半島。到這里后,又分成兩股,一股向西通過緬甸、孟加拉國,直抵印度半島南端,另一股繼續(xù)向南,沿馬來西亞半島南下,渡過狹長的馬六甲海峽,登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島嶼??磥?,如果虎若不是在征服世界的進程中遇上了強大得可怕的對手──人類,遲早有一天會統(tǒng)治全球的每一個森林和沼澤。因此,北自西伯利亞,南達南洋群島,西從中亞山地,東到朝鮮半島,都有虎的分布。由于生活地區(qū)的不同,以及個體大小、體毛的長短厚薄、毛色的深淺濃淡、條紋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細等形態(tài)上的一些差異,虎分化為成8個亞種,即東北虎(也叫西伯利亞虎、朝鮮虎)、華南虎(也叫中國虎)、孟加拉虎(也叫印度虎)、里?;ⅲㄒ步懈呒铀骰ⅲ?、爪哇虎、巴厘虎、蘇門虎和東南亞虎(也叫印支虎)。此外,在新疆西部和南部還曾記錄有新疆虎,但早已絕跡,這個亞種是否存在尚無法確定。我國境內(nèi)已經(jīng)確定有分布的為東北虎、華南虎、東南亞虎和孟加拉虎等4個亞種,因而是擁有虎亞種最多的國家。 東北虎在我國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東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野外僅有20只左右。它是體型最大的虎,體長為180?50厘米,尾長100-50厘米,體重180-40千克。它的毛色最淡,冬季呈現(xiàn)乳黃色,下體胸腹部和四肢內(nèi)側(cè)的白色范圍較大,身上的黑褐色條紋也較疏較淡,虎尾比較豐滿,尾上的毛顯得較為肥大,體毛也特別長,以適應東北的嚴寒氣候。 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一個亞種,從前廣泛分布于東起浙江、福建,西至青海、四川,北自陜西秦嶺,南達廣東、廣西等的山區(qū)和丘陵地帶,曾經(jīng)有很多的數(shù)量。50-60年代時,它被當作“害獸”,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現(xiàn)在僅在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交界的山區(qū)尚殘存有不足25只。它的體型稍小,體長140-30厘米,尾長80-00厘米,體重140-10千克。體毛較短,顯得貼體而平滑,虎尾也不夠肥大,但毛色要比東北虎濃艷,呈桔黃色,有時還略帶赤色,身上的斑紋也較黑和較寬,體側(cè)還常出現(xiàn)兩條上下互相連接而形成的菱形花紋,顯得更為清晰美觀。 孟加拉虎在我國見于西藏東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qū),約有30只左右。它的體型僅次于東北虎,體長160-50厘米,尾長90-20厘米,體重150-50千克。毛色也介于東北虎和華南虎之間,體毛又短又亮,條紋細長而清晰,虎尾則更為尖細,四肢也顯得較長,軀體顯得更高。 東南亞虎在我國僅見于云南南部的少數(shù)地區(qū),數(shù)量大約為30只左右。它的體形比孟加拉虎小,體色較深。體長為130-80厘米,尾長80-90厘米,體重130-00千克?! 』⒊T谝雇砘顒?,有時也在白天,以黃昏和清晨時最為活躍。行動敏捷、矯健,善于跳躍和游泳。由于虎的體型大,食量也大,所以它的占區(qū)范圍也大。通常選擇最適宜的地點作為主要棲息地,再由此地向四周做輻射狀游擊出獵,活動很有規(guī)律,每條路線都有幾公里長,往返一次大約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時間,活動范圍方圓可達300-00平方公里或更大。除了雌獸攜帶幼仔的情況外,一般都是單獨棲居,占有明顯的領域,領域的大小則隨環(huán)境條件而異,也與性別、年齡、季節(jié)、食物的豐富度等因素有關。一般雄獸的領域比雌獸的領域大,而且一只雄獸的領域還可以與2-4只雌獸的領域重疊?;⒌耐愔g都有通訊聯(lián)系,聯(lián)系的方式除了用留下的足跡和嗅聞之外,更經(jīng)常的是在樹木上有意留下一片片虎爪抓下的痕跡,稱為“掛爪”。虎的感官都非常發(fā)達,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具有較高的視力,耳朵能夠辯別風吹草葉的細微響聲,嗅覺也很靈敏?! 』牟惠p易地消耗體力,捕食方式多采用突然猛撲的襲擊方式,追捕獵物多為短距離的快速跳躍奔襲,而不擅長窮追不舍。自然界的虎獵取到食物也是非常不易的,常常數(shù)日或數(shù)星期找捕不到所需的獵物,為此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巧妙的偽裝。它的主要獵捕對象為野豬、鹿、狍子、山羊、獐等較大型的食草動物,也有野兔、野雞等較小的動物,有時饑餓的虎也會向熊、豹、狼、猞猁等食肉動物出擊。遇到較小的動物,只需一掌就可將其顱骨擊碎或?qū)㈩i椎擊斷,遇到較大動物則需要一番博斗?;⒍嗬蒙眢w的重量和強大的沖擊力撲倒獵物,然后咬住脖頸,使其窒息而死?;⒌那爸嫌形逯?,后肢上有四趾,前足較后足寬大,趾、掌下有較為柔軟的足墊,墊的表面沒有毛,但趾、掌上和趾間具毛。趾前具有鐮刀形的角質(zhì)硬爪,為灰白色的半透明狀,極為堅強,平時收縮在爪鞘之內(nèi),以免走路磨損或發(fā)出聲音,捕獵時伸出,用于打擊和撕扯獵物,不論是堅韌厚密的牛皮或野豬皮,都能被虎爪撕開?;⒐灿?0枚牙齒,上頜有3對臼齒,3對門齒,1對裂齒和1對犬齒,下頜有2對臼齒,3對門齒,1對裂齒和1對犬齒,的上下頜上長著4枚犬齒,互相交錯就象4支鋒利的匕首,能夠咬斷獵物的頸部?;⒌纳囝^上密布有角質(zhì)的倒刺,非常堅硬,能把獸骨上的殘肉舔食得干干凈凈。 虎喜歡過孤獨的生活,只有在繁殖季節(jié),雄獸和雌獸才會走到一起。雄獸的陰莖細而短,龜頭的頂部較為堅硬,龜頭的表面長有一些肉狀的突起,陰莖的上部里面有一個較短的陰莖骨。雌獸在腹部的下方具有3對乳頭。大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的冬季發(fā)情,雄獸和雌獸都發(fā)出與平時不同的吼叫聲,表現(xiàn)興奮,活動量增大,對食物態(tài)度冷漠,常伸展四肢仰臥打滾,并尋覓合適的配偶。發(fā)情期20天以上,每次持續(xù)時間為幾天至10余天不等。如果結(jié)成配偶,雌獸主動到雄獸面前伏下不動,有時還發(fā)出鼻息聲相邀請,并偏開尾巴以迎合雄獸,雄獸跨爬并叼住雌獸的頸皮進行交配,每次交配的時間很短,只有幾秒鐘至十幾秒鐘,此時雄獸和雌獸均發(fā)出激動的吼叫聲。交配后5至15分鐘內(nèi)雄獸呈現(xiàn)短暫性的休止狀態(tài),然后就可恢復性沖動,每天交配達10余次,交配之后雄獸和雌獸又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地中。 雌獸每2?年才繁殖一次,懷孕期為93-14天左右,一般受自身狀況、胎兒多少及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受孕后食量和體重漸增,60天后腹中部突出,乳房逐漸膨大,乳頭明顯突出呈粉紅色,行走時腹部沉重、下垂。分娩大多在夜晚或清晨。產(chǎn)前7小時左右,母虎開始急促不安地走動,側(cè)臥時可見明顯胎動,有時還可見到褐色羊水流淌于地。生產(chǎn)時稍下蹲,娩出仔虎后立即吃掉胎盤,并對幼仔的進行舔舐,可以調(diào)節(jié)幼仔的體溫,減少體表散失的傳導熱和蒸發(fā)熱,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刺激排泄,并且將幼仔的注意力首先引向母體。 一般每胎產(chǎn)2-4仔。初生的幼仔約有1千克重,雙目緊閉,不斷地大聲啼叫并積極而艱難地爬動,借助雌獸的拱推引導很快就能找到乳頭,吃飽后即靠著雌獸入睡。幼仔的體溫、叫聲、活動是與雌獸保持聯(lián)系的信號。雌獸的初乳中含有大量抗體,能使幼仔具有免疫力。而雌獸哺乳時可引起子宮肌層的收縮,有利于子宮的恢復。此外,哺育幼仔的過程還是增強雌獸母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幼仔出生7-12天時睜眼,20天后長牙,一個月后可以吃肉,半年后體重可達35千克。幼仔一般跟隨雌獸生活16一28個月,然后開始獨立生活,3-4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為25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