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的第三代戰機是怎么區分的呀?還有象J-10,SU-30應該都是吧?

熱心網友

中國第三代戰機是J11(Su27SK)、單座蘇27-、雙座蘇27、蘇30MKK(空軍)蘇30MK2(海軍)、J10幾種。戰斗機自50年代初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開始服投以來,至今已發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50年代初開始交付使用的1.3—1.5倍音速( M1.3—1.5)的低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是美國的 F-100和前蘇聯的米格-19,它們是50—60年代各國空軍的主力機型,現在已退役,在個別國家經過延壽還作教練機使用。第二代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裝備空軍的、最大速度為二倍音速( M2.0)一級的戰斗機。美國的以 F-104、 F-4為代表;前蘇聯的以米格-21、米格-23為代表;法國的“幻影”皿、“幻影” F.1及瑞典的 Saab-37等均屬這一代。我國在米格-21基礎上研制的 F-7及自行研制的 F—8也屬這一代。這一代飛機在美國已退出現役;在俄羅斯和西歐可能在2000年左右退出現役;在發展中國家目前仍是空軍的主要裝備,預計可能要服投到2005—2010年。第三代超音速戰斗機是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空軍的、以高機動性為主要特點的超音速戰斗機。典型機型是美國的 F-15和F-16、俄羅斯的米格-29和蘇-27以及法國的“幻影”2000等。這一代戰斗機的基本特點是:在氣動外形上采用邊條翼、前緣襟翼和翼身融合體,并采用電傳操縱和主動控制技術;裝推重比8.0一級的高推比發動機;裝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并可用于對地攻擊的多功能雷達(多數探測距離超過100公里);典型的空戰武器配備方案是一門機炮加8枚中距和近距空對空導彈。與第二代戰斗機相比,在飛行速度與高度上無多大差別,最大飛行速度為M2.0—2.5,最大飛行高度為18000米左右。主要是空戰機動性指標,即爬升率、盤旋半徑、盤旋角速度和加速度等有大幅度提高。在美國、俄羅斯及西歐、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第三代戰斗機已是空海軍的主要裝備;有一定實力的發展中國家也都裝備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飛機。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是當前正在研制的、將于90年代末期開始裝備的新一代戰斗機。其典型代表是美國的 F-22、法國的“陣風”、歐洲(英、德、意、西聯合研制)的EF2000及瑞典的 JAS.39。第四代戰斗機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翼身融合體和具有隱身能力(或部分隱身能力)的氣動外形;30%—50贍合材料的機體結構;裝推重比10一級的先進航空發動機;機載火控系統采用可同時跟蹤和攻擊多個空中目標的多功能火控雷達;主要機載武器是可以大離軸角發射和發射后不管的空對空導彈。與第三代戰斗機相比,第四代戰斗機在飛行性能上的主要特點是:機動能力更強、可超音速巡航、有短距起落和隱身能力。美國的 F-22具有上述全部特點,被認為是典型的第四代戰斗機;“陣風”、 EF2000、JAS.39只部分地具有上述特點,被稱為“三代半”戰斗機。除瑞典的 JAS-39裝備較早以外,其他第四代戰斗機多在2000年左右開始交付使用,約在2010年左右達到裝備高峰。發展中國家可能在那之后進行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