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自己去看

熱心網友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1996年5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同屬機械工業部的華東工業大學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學。1998年9月,按“中央與地方共建,上海市管理為主”的原則,學校由機械工業部劃轉上海市管理。2003年7月在上海市新一輪高校結構布局調整中,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并以兩校為基礎分別組建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學院和出版印刷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文脈源遠流長。原華東工業大學所在的軍工路校區,起源于 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當年曾是享譽全國的滬上名校;原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所在的復興路校區,起源于1907年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工學堂,今日同濟大學的辦學歷史也是從此時此地開始寫就。學校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繼承與發揚了優秀的辦學傳統,凝煉與形成了鮮明的優勢特色。特別是96年5月兩校合并后,上海理工大學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揚長避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銳意改革,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的校園擁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筑群,共有 20棟優秀大學建筑和15棟優秀別墅建筑列入上海市歷史保護建筑名單,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絕好的回眸歷史、前瞻未來的人文景觀。 我校現有專任教師 1095人,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407人,其中教授113人,副教授224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6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機械工業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5人。 學校現設有 16個學院、2個教學部和28個研究院(所、中心),在校本科生13158人,在校研究生1788人。學校根據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現有工、理、經、管、文等5大學科門類,19個專業類別,44個本科專業,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6個二級學科(方向)博士學位授予點;3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0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及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現有上海市重點學科3個,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7個。 2001至2003年,學校承接科研項目1494個,投入科研經費1。7億多元,其中包括一批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申請各種專利134項;目前正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個。歷年來教師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21個;學校在教學方面獲國家級獎項4個、市級獎項43個;科研方面獲國家級獎項11個(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省部級獎項261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9項。學校廣泛開展國際間學術交流活動,先后與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俄羅斯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 1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互派學者訪問、講學。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學校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先后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美國紐約雪城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德國漢堡應用科技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等合作建立了1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機械工業部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合作,在我校設置的示范性工商管理教育項目,已連續舉辦了7年,為我國機械工業培養了大批高級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開創了我校與世界頂級名校合作的先河。 上海理工大學雖歷經變故,幾度易名,但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始終堅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為本,服務社會”辦學宗旨,以社會經濟需求為導向,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管理型高素質人才。不久的將來,上海唯一的都市濱江大學將屹立于知識楊浦創新區的東方,上海理工大學這一璀璨的明珠將鑲嵌在中環線與黃浦江之間,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高等教育 -科學研究-人文環境三位一體的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