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軟體動物是三胚層、兩側對稱,具有了真體腔的動物。軟體動物的真體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層所形成的體腔。但軟體動物的真體腔不發達,僅存在于圍心腔及生殖腺腔中,所以真體腔出現的意義將留待環節動物門中論述。軟體動物在形態上變化很大,但在結構上都可以分為頭、足、內臟囊及外套膜4部分。頭位于身體的前端,足位于頭后、身體腹面,是由體壁伸出的一個多肌肉質的運動器官,內臟囊位于身體背面,是由柔軟的體壁包圍著的內臟器官,外套膜是由身體背部的體壁延伸下垂形成的一個或一對膜,外套膜與內臟囊之間的空腔即為外套腔。由外套膜向體表分泌碳酸鈣,形成一個或兩個外殼包圍整個身體,少數種類殼被體壁包圍或殼完全消失。這些基本結構在不同的綱中有很大的變化與區別。 軟體動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出現了呼吸與循環系統,也出現了比原腎更進化的后腎(metanephridium)。軟體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F存的有11萬種以上,還有35000化石種,是動物界中僅次于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特別是一些軟體動物利用“肺”進行呼吸,身體具有調節水分的能力,使軟體動物與節肢動物構成了僅有的適合于地面上生活的陸生動物。軟體動物包括在生活中為人們所熟悉的腹足類如蝸牛、田螺蛞蝓;雙殼類的河蚌、毛蚶等;頭足類的烏賊(墨魚)、章魚等;以及沿海潮間帶巖石上附著的多板類的石鱉等。它們在形態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它們的體制或者對稱,或者不對稱;體表或者有殼,或者無殼;殼或者是一枚或二枚或多枚。但根據現存種類的比較形態學的研究、胚胎學的研究,以及早在寒武紀就已出現的化石的古生物學研究發現:所有的軟體動物是建筑在一個基本的模式結構上,這個模式就是人們設想的原軟體動物,也就是軟體動物的祖先模式,由原軟體動物再發展進化成各個不同的綱。所以原軟體動物代表了所有軟體動物的基本特征。 一般形態及生理人們推測原軟體動物出現在前寒武紀,生活在淺海,身體呈卵圓形,體長不超過1cm,兩側對稱,頭位于前端、具一對觸角,觸角基部有眼。身體腹面扁平,富有肌肉質,形成適合于爬行的足。身體背面覆蓋有一盾形外凸的貝殼(shell),保護著整個身體。貝殼最初可能僅由角蛋白形成,稱為貝殼素(conchiolin),以后在貝殼素上沉積碳酸鈣,增加了它的硬度。貝殼下面是由體壁向腹面延伸形成的雙層細胞結構的膜,稱外套膜(mantle)(或pallium),它具有很強的分泌能力,貝殼即由外套膜所形成。外套膜下遮蓋著內臟囊。身體后端、足的上方與內臟囊之間出現了一個空腔,即為外套腔(mantle cavity),它與外界相通。外套腔中有許多對行呼吸作用的鰓,以及后腎、肛門、生殖孔的開口。原軟體動物鰓的結構可能相似于現存腹足類的鰓,它是由一個長的鰓軸向兩側交替伸出三角形的鰓絲所組成,這種鰓稱為櫛鰓(ctenidium)。鰓軸是由外套膜或體壁向外伸出,其中包含有血管、肌肉和神經,鰓絲的前緣(即腹緣)具有幾丁質的骨棒支持,以增加鰓的硬度。鰓在外套腔的兩側分別由背、腹膜固定了位置,因此鰓將外套腔分成了上、下室。水由外套腔后端的下室流入,經鰓絲表面及上室流出外套腔,鰓絲前緣及表面滿布纖毛,由纖毛的擺動造成水在外套腔中的流動。鰓軸上具有兩個血管,背面的為入鰓血管(afferentblood vessel),腹緣的為出鰓血管(efferent blood vessel),血液由入鰓血管流向出鰓血管,也由鰓絲表面的微血管直接由背緣流向腹緣,這樣血流的方向正好與鰓表面的水流方向相反,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原軟體動物像許多現存種類一樣,不僅鰓的表面布滿纖毛,其外套膜及皮膚(包括足部皮膚)部分布有纖毛,這些纖毛的擺動造成水流不斷的經過,以有利于氣體的交換及捕食,所以在原軟體動物中皮膚的呼吸作用是很重要的。足部的纖毛運動與肌肉的收縮還聯合構成身體的運動。 原軟體動物可能是植食性的,取食淺海巖石上生長的藻類。具有與現存軟體動物相同的取食結構??谖挥陬^的前端,口后為口腔(buccal cavity),口腔后端有一袋形齒舌囊(radulasac)。齒舌囊的底部是一條可前后活動的膜帶,膜帶上分布有成行成排、整齊排列的幾丁質細齒,齒尖向后,膜帶及齒構成齒舌(radula),齒舌囊的底部有齒舌軟骨(odontophora),齒舌和軟骨上附著有伸?。╬rotractor muscle)和縮?。╮etractormuscle),靠肌肉的伸縮、軟骨和膜帶可伸出口外,以刮取食物,由于取食的磨損,前端的細齒逐漸老化丟失,膜帶后端可以不斷分泌補充新齒,其替補的速度在許多軟體動物是每日數排。這種齒舌的結構在大多數現存軟體動物中是存在的。 口腔的背面有一對唾液腺的開口,其分泌物可以滑潤齒舌,并將進入口中的食物顆粒粘著在一起,形成食物索,食物索經食道進入胃。胃的前端呈半球形,胃內壁的一側具有幾丁質板,稱胃?J(gastric shield),相對的一側形成許多細小的嵴與溝,溝中具有纖毛,稱為篩選區(sorting region)。胃的后半部分成囊狀,稱晶桿囊(style sac),因其中有一膠質棒狀結構,稱晶桿(crystalline),晶桿囊的內壁也有褶皺及纖毛,也形成纖毛溝。食物在口腔中被粘液粘著形成食物索后,不斷地進入胃內,依靠胃酸作用(現存種類胃液的pH值一般是5—6)除去食物索的粘滯性,使索中的食物顆粒游離,同時靠胃篩選區內的纖毛作用對食物進行篩選,將細小的食物顆粒經胃上端的消化腺管送入消化腺中,消化腺是食物進行胞內消化及吸收的場所;較大的食物顆粒在胃內被進行胞外消化;未能消化的食物經胃壁的褶皺而進入腸道,由腸道再進行部分的消化作用,最后在腸道中形成糞粒。肛門開口在外套腔后端,糞粒的形成減少了對外套腔的污染,糞??捎伤髋懦鲶w外。 原軟體動物的體腔位于身體的中背部,它包圍著心臟及部分腸道,所以實際上代表著圍心腔與圍臟腔。心臟包括前端的一個心室及后端的一對心耳,由心室通出的動脈經過分枝形成小血管,最后在進入組織間隙形成血竇,再經血竇匯集成靜脈,經過腎、鰓等血液流回心耳及心室,此為開放式循環。血液中包含有變形細胞及呼吸色素,其呼吸色素主要是血藍素(hemocyanin)。排泄器官為后腎,位于圍心腔兩側,后腎的一端與圍心腔相通稱為內腎口(nephrostome),一端與外界相通,稱為外腎孔(nephridiopore)。圍心腔接受由心臟及圍心腔腺體釋放出的代謝產物,隨圍心腔液由腎口進入到腎臟,腎臟具有一定重吸收的能力,它將有用的鹽類回收,無用的廢物變成尿,經外腎孔、外套腔再排出體外。原軟體動物的神經結構很簡單,圍繞著食道形成一神經環,由神經環分出兩對神經索,腹面的一對稱足神經索(pedal cord),支配足部的肌肉收縮;背面的一對稱內臟神經索(visceral cord),支配內臟及外套的運動。根據對現存軟體動物的推測,其感官可能也包括一對眼,一對位于足內的平衡囊(statocyst),及一對嗅檢器(osphradia),它位于下鰓膜上,是一種化學感受器。生殖系統包括一對生殖腺,位于圍心腔前端中背部,雌雄異體,沒有生殖導管,精子或卵成熟后釋放到圍心腔,因為生殖腺腔也是體腔的一部分,所以生殖細胞經圍心腔,再經過腎臟排到體外。受精作用發生在海水中,原軟體動物的胚胎發育可能十分相似于現存軟體動物,也進行典型的螺旋卵裂,囊胚孔形成口,經原腸胚后便形成了擔輪幼蟲(trochophore)。擔輪幼蟲呈梨形,具有典型的口前纖毛輪(prototroch),在口的上部環繞身體,卵裂時的第一個四集體都位于頂端,頂端還有成束的纖毛。擔輪幼蟲不僅出現在軟體動物,也出現在環節動物。原始的種類發育中僅經過擔輪幼蟲,大多數現存的軟體動物擔輪幼蟲時期很短,其后進入面盤幼蟲期(veliger larva)。面盤幼蟲時出現了足、殼、內臟等結構。推測原軟體動物沒有面盤幼蟲期,它由擔輪幼蟲失去口前纖毛輪、變態為成體,并開始在海底營底棲生活。烏龜屬于脊椎動物門爬行綱龜鱉目龜科。
熱心網友
不是
熱心網友
烏龜是爬行動物,不是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