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古爾邦”,阿拉伯語為“犧牲”、“獻牲”之意 ,并稱“宰牲節”和“獻牲節”。按伊斯蘭教歷,每年 1 2 月1 0 日為古爾邦節。古爾邦節源于阿拉伯民間傳 說,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沒有兒子。他祈求真主 安拉賜給他一個兒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兒子, 他衷心感謝真主的恩賜,精心撫養幼子。十幾年后的一 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把 心愛的兒子宰掉獻祭以考驗他的誠心。伊卜拉欣惟命是 從毫無遲疑,他懂事的兒子也毫無懼色并鼓勵父親宰己 獻祭。于是,伊卜拉欣作著宰子的準備。伊卜拉欣的這 一舉動,真主深為感動,遣天使送來一頭羊代替獻子。 當伊斯蘭教創立后,穆斯林們承認伊卜拉欣并尊為圣祖 ,每年的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 成為回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   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 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   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歷9 月定為齋月。在齋月里 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時間里, 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里認真 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 一下饑餓的痛苦心態。到教歷1 0 月1 日即齋戒期滿, 舉行慶祝齋功完成的盛會,這一天就是開齋節。   開齋節這天,人們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 齊地到清真寺作禮拜,聆聽教長講經布道。然后去墓地 “走墳”,緬懷“亡人”,以示不忘祖先。節日當天, 人們在居住區域內,挨門串戶地互致節日問候(俗稱“ 拜節”),家家戶戶炸制“油香”和“馓子”食品,宰 殺牛羊用來招待賓客親朋,互相饋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