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俗世,只想信奉佛教,而那些打坐念經的修行規(guī)矩可以不做嗎?就是行為上不愿改變,而只是心中信奉,求得自我解脫。入門的佛經看什么好呢,而最基本的佛教常識,規(guī)矩又如何得知呢?
熱心網友
佛教中的規(guī)矩甚多,你要真能從內心走入佛教,你就自然做到了。而說“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心存善緣”,這本身是無法進入佛教的。只是為了像你這樣的人說些開脫的話,不從真心和行為向佛找的借口罷了。修佛是要從身至心的全部投入才行啊。當然,你可以先只是“信佛”,要是真心投入后,你自然就做到了。你可以先看看“金剛經”、“壇經”、和“心經”。一定要認真研讀,仔細好好地看。在不懂的時候,多向善知識們請教。你還可以買一些解讀的書籍來看。建議你看看懷南瑾的書。很有助于你的領悟。
熱心網友
你說要求的“自我解脫”,正是學佛的根本。有緣啊。何謂解脫?如何解脫?如何證得解脫?佛滅度時弟子問,佛滅度后眾弟子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可見持戒是必需的。僅是持戒,還不能根本解脫。后是如何?看緣分了。上面有那末多的大家已經作了很多的開示和指導,也去一一試試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對于繁忙的現代人,如果沒時間打坐、念經,只求心中信奉佛教,也很不錯了!但如果你想求得自我解脫,只是信奉可能無法達到解脫。你若學習“無相念佛”,可能最適合你。無相念佛是念佛的法身佛,而法身佛是無形無相的。所以可以不用佛像,不用念經,不用打坐。摒除佛號佛相,只是練習專一憶念一尊佛菩薩。平時憶佛的念能提起,并專注、緣得住、看得住,就是念佛。無相念佛,是《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法門。見蕭平實的書《無相念佛》 我們知道,無相念佛也是修定。佛教中“一切修行法門匯歸禪定,一切修行結果匯歸凈土。”成就無相念佛,憶佛之念成片或念如泉涌,有這樣的定力和功夫,自己都會篤定,舍此報身時定會往生佛國凈土。因為經中明載:“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又說:“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執(zhí)持阿彌陀佛圣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基礎的佛法可在網上學習。譬如五陰、六根、六塵、六識、十八法界、四圣諦、七覺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十二因緣、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三法印、四念處、四依等等。可到佛學園地的初學園地等欄目,網址是國際易訊網 我的皈依師傅讓我讀的第一本佛經是《阿彌陀經》,因為我們學佛念佛就是為了要到那里去。此經可以讓人了解什么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以后可讀一讀佛說大乘了義經典:《金剛經、心經、法華經、首楞嚴經、楞伽經》等,建立佛法的正知見。以后因緣具足了,可到附近的寺廟去皈依,成為佛法僧三寶弟子。師傅會教給你佛門的規(guī)矩戒律等。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若您是初?W,??讀最?盡的《認識佛教》一?? 這一本書對初學者來說啟示很大的,您不妨先看看吧~~
熱心網友
您好:佛法中講福慧雙修,最后成為兩足尊。我等凡夫轉識海中濤生云起,瞬間有萬端變化。有福無慧,便癡迷于福,不知造新善凈業(yè),而福緣隨即凈盡,禍惡接踵便至;有慧(非真智慧)無福,便常有百般煩惱來結其心,又不能身處有利益處,久而久之,正智變成邪見,清凈變成迷亂,若不能趁正智未消時勤為精進,獲求福報,智慧很快就會被惡業(yè)所消磨掉。所以修佛不持五戒,行十善,而專念佛經,參佛理,就是修慧而舍福,福至心靈,無福慧亦不能長久。若能行十善而不解佛理,是修福而舍慧,空感人天小果,不知出脫,所以報盡還來。您說只在心理解脫,無有是處。首先忽略了行十善而修福報。其次不通過念經等功課,智慧也無從修起,這就好比一個學生丟掉了每天預習復習教課書的內容,還想成績優(yōu)秀一樣不可實現。若說佛教的基本規(guī)矩,《楞嚴經》中載殺,盜,妄,淫四條性戒,再加上不飲酒就是五戒,這五條不是為適時宜而生的權假法,兩千年前的印度要遵守,古中國要遵守,現代修學者也不能拋棄。若說入門看何經為好,初學認為還是應先看看大德善知識對佛法概況的白話解說,因為隨便拿起一本佛經就看,很難保證它是否能符合自己的根性,即便符合,那也只是佛法中的一種法門,初學者還不能通過一本佛經而了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佛理,這樣也就不能對佛法產生較全面的了解。看完白話文,建議看一下《金剛經》《楞嚴經》這兩部經即說到了佛法的核心內容,概括性又很強,而且文辭優(yōu)美,又不很深奧難解。上面的這些,都是為了生起正信,從而為實證打基礎,基礎已牢,希望您能抱住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才是實受用處,其它佛經就可隨能力而讀了,但都不重要,只要這一句佛號不丟下,就一定會有成就的。南無阿彌陀佛。愿您成就。。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那就從《認識佛教》開始吧,了解《佛教是什么》,明白佛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并非宗教,而那些“規(guī)矩”,是幫助我們修行的,是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心地”的,不是用來束縛人的,也不是用來拜神用的。可以讀一讀《了凡四訓》,明了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了“因果”,因果報應無時無處不在,告訴我們善因得善果,造惡業(yè)受惡報。開始學佛先讀這三本書,您看可以嗎?這些資料末學共享資料里都有,可以下載。希望學佛能帶給您吉祥如意的生活!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您好!隨便說說,你別見怪。只信而不修,不算真信。修行就是要改變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僅僅是打坐念經。修行首先就是從行為上下手,而不是從心,因為人的妄心根本不可捉摸。從行為上下手的修行方式就是守持五戒、奉行十善。沒有五戒十善,別說自我解脫,下輩子要得人身都難。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切宗教儀軌都是圣人、先哲,有修有證的前人所創(chuàng)制,其精神實質就是讓人多快好省地修行,而不是給人增加系縛掛礙。為什么?因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形、型、體、態(tài)”,業(yè)力非無形質,就是在人舉手投足、言談話語、日常日用之中來左右我們的命運。佛菩薩法力加持也必借助于微妙的儀軌在一瞻一禮之間、在一偈一句當下來轉變我們的命運軌跡。這個道理你通過觀察世間萬法就可明了。至于入門的儀軌,可以看看《佛教儀規(guī)》等小冊子。主要是先求授三皈五戒,懺悔業(yè)障,轉變心性。但不必張揚給外人,陰鷙篤行為要。自己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雖然逐步改變,心靈潛移默化于佛道;但工作生活依然和光同塵、恒順眾生,不要搞特殊化。參見我共享區(qū)懺悔儀軌,閱讀一下,你會發(fā)現--這些儀軌是何其精妙如理,修這種懺悔其實是人生無上的樂趣。
熱心網友
你有這個愿望很好,說明很有善根。我家的長輩信奉佛教已經20年了很虔誠,他們教導我:學佛就是學怎樣做人,也給我講一些輪回和因果。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些佛教入門的書籍,剛開始是看不懂經書的。你可以到寺廟里的流通處請幾本回來讀讀。了解一段時間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出家人和居士們都要吃齋、念佛和打坐了,這不是形式主義。
熱心網友
既然身在俗世,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心存善緣,勝過每日的頌經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