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HDTV的由來 HDTV的觀念是由寬銀幕的電影而來的,也就是家庭劇院的概念。當寬銀幕的電影剛剛在市場上推出時,電影制片發覺,寬銀幕讓坐在前幾排的觀眾比以前就的窄銀幕更有“參與感”,尤其是豐富的視角更滿足了觀眾的“臨場感”。 在80年代初,Sony 與NHK像電影界的制片推出了一整套叫NHK Hi-vision的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系統,它是由SONY與NHK在70年代未發展出的一整套的電視制片系統,從攝影 。 剪輯 。 錄音 。 到特效的系統;它的分辨率幾乎與35厘米的影片一樣的細微。用這套系統,影片可即拍即看,立即剪輯并可立即轉換成35厘米的影片。這一來,使得當時一些遲遲無法推出的影片得以在此系統的輔助下順利推出。此系統同時也可以在制作中加入一些特效,這是以往用傳統影片拍攝方式所做不到的。 在Hi-vision順利推入電影界后,他們就開始著手于將此Hi-vision發展到商用廣播系統上;此系統的分辨率無論是水平分辨率或垂直分辨率都比傳統電視大上二 。 三倍。 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同1954年時黑白電視轉換成彩色點是的問題一樣,“如何兼容于傳統的彩色電視系統呢?”兼容?短時間內取而代之?或并存呢? 兼容或短時間內取而代之都是有前例可循的,在1957年美國的彩色電視就采兼容于黑白電視的方式;采兼容方式在當時的技術上的確產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干擾問題。 在英國來說,英國在1936年開播的黑白電視視405條掃描線的,在1967年英國開始播送625條掃描線的PAL彩色電視,在當時彩色與黑白電是系統并存了5年,在5年以后405條的黑白電視便走入了歷史。 二.HDTV的基本概念 HDTV 電視的概念不僅在于提升5~8倍的分辨率而已,而是除此之外,是視角的增加由原先的4:3變成了16:9,并增加了劇院效果的高傳真杜比5。1聲道的傳送,同時也要消除傳統電視所困擾的鬼影與噪聲等等影響畫質的可能因素。所以整個HDTV的傳送可以說是真正的將電影院正式的帶入家庭,讓家庭劇院不再只是個空洞且難以定義的名詞。 三.HDTV的問題 1 。 頻寬的限制 提高了分辨率,相對的增加了頻寬,以1980年代模擬的技術來說,電視的頻道必須相對的由6MHZ增加到20MHZ,以現有幾乎占了滿滿的頻道來說(VHF與UHF),就必須犧牲掉一半以上的頻道才得以滿足HDTV的要求。 這個問題幾乎到了20世紀末數字化的MPEG Ⅱ發表后才得以解決,所以目前DTV與HDTV的影像與聲音都是采MPEG Ⅱ數字傳送的。 2 。 廣播的方式-衛星?有線?無線? HDTV支持者的看法大致分成二派,而且爭議的非常激烈,一派的人認為HDTV要成功的撥出一定不是在現有的無線或有線頻道;而幾乎相等的另一派則認為HDTV必須使用現有的無線及有線頻道,也就是6MHZ的頻寬撥出才會得到大多數的支持。 在1987年美國的FCC發表了一項聲明,HDTV的規格必須要兼容于現有的NTSC系統。 在1990年FCC又發表了HDTV系統將會與NTSC共存;這幾乎是推翻了前面的共容聲明,也就是HDTV將會與NTSC共存一段時間后漸漸的由 HDTV取代直到NTSC完全消失,但有趣的是FCC只管到無線電視廣播,無法管到有線電視的播放系統,所以有線系統的業者可以自己決定自己HDTV或 DTV所要播放的模式,所以至今在美國有線業者所提供的Set-Top Box(座上接收盒)有可能不同于無線接收器,也可能不同于其它有線系統所提供的 STB(Set-Top Box) 3 。 交錯式掃描(interlaced)與非交錯式掃描(Now-interlaced) 交錯與非交錯各有優缺點,交錯式是低成本 。 低頻寬而且能提高分辨率最好的選擇;但根據實驗得知,由于人眼在身理上與心理上的感受能力對交錯式掃描的分辨率只有感受到相當于實際交錯掃描的掃描分辨率的70%而已,在動態畫面時,其感受則降到只有相較于實際掃描條數50%的分辨率而已。而且交錯式掃描容易產生閃爍及斜線的羽毛現象,但有趣的是現在的HDTV四種解析模式1080i 。 720p 。 480p及480i(p代表progressive,I 代表interlaced)就兩種掃描方式都含括了。 4 。 視頻訊號的壓縮 在1990年日本NHK衛星播送的Hi-vision是采用模擬與數字混合方式的MUSE系統,其所需要的頻寬是20MHZ,但衛星的每一頻道的頻寬限制是8。15MHZ,所以它必須采用2個附加頻道才得以播送20MHZ的頻寬,所以相對于NTSC系統的6MHZ頻寬,視頻頻寬的進一步再壓縮是有必要的;至于采用何種的壓縮方式在1989年至1993年間日美各大廠都個別提出了各種不同版本的建議案,其中有模擬數字混合的也有純數字的建議方案,各方案間個別都有其優缺點,所以也同時造成爭論不休的紛爭局面。 四.HDTV的標準格式與規格準則 到了1993年,美國的FCC決定采用全數字的方式進行,但并不確采用哪一個建議案,因此就由AT&T , GI(通用) , MIT , Philips , Sarnoff , Thomson 及Zenith組成了一個所謂的Grand Alliance(大聯盟)的組織,其使命就是將各家技術的優缺點整合發展出一套標準的HDTV系統準則,以利將來HDTV的發展。 到到了1995年此新的HDTV大致建構完成,并開始進行測試,如果一切OK,FCC將可很快的決定并發表此系統。 1 。 HDTV的標準格式 此大聯盟采用的標準格式與規格與現有的電視系統有三個主要的不同,第一個就是采數字封包傳送方式的全數字化HDTV;第二就是它支持多種顯示模式(如下); 第三就是兼容于個人計算機而不是NTSC的電視系統。 主要的顯示模式如下: 水平分辨率 銀幕比例 交錯式/非交錯式 每秒畫面數 720p 1280 16:9 非交錯式 24 。 30或60 1080i 1920 16:9 交錯式 601080p 1920 16:9 非交錯式 24 。 30 2 。 影像與聲音的壓縮 HDTV的影像與聲音的壓縮決定采用已開發完成的MPEG Ⅱ,因為MPEG Ⅱ已普及到了計算機及多媒體的應用,且符合HDTV將兼容于PC的準則,至于聲音部分則采用Dolby(杜比)AC-3的數字壓縮方式,同時也包括5。1聲道的數字環繞音場。 此大聯盟所擬定的系統采用與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所兼容的MPEG Ⅱ,無疑的將使得HDTV的將來,勢必與計算機 。 多媒體 。 網絡及隨選視訊產生互動,而隨后制定的歐規Dvbs及日規IDSB也都采相同的MPEG Ⅱ及Dolby AC3的影音壓縮規式。它們之間不同的是數字傳送字符串的格式標準不同,頻寬也不同,發射載送的編碼與譯碼方式也不同。。

熱心網友

我想你也見過HDTV,大部分HDTV機型的屏幕寬度幾乎是高度的兩倍,也就是說,屏幕比例是16:9,而不是傳統電視那樣的4:3比例。在看影片的時候,寬屏幕的效果明顯較好,因為16:9的比例更接近電影院屏幕的比例;而觀看體育節目的時候,寬銀幕也能夠展現出更多的現場動態,幾乎比4:3比例的屏幕多出至少1/3!對這些HDTV電視機上的標簽要多加注意,有的標注“HDTV”,有的標注“HDTV-ready”(HDTV預備)或是“HDTV monitors”(HDTV監視器)。標注“HDTV”是指電視機內部自帶有數字調諧器,而“HDTV-ready”和“HDTV monitors”則是指電視機能達到高清晰度,但未內置調諧器,而是通過外置信號源(如電視盒、衛星接收機或者是獨立的數字調諧器)來輸入HDTV信號。同時,你也應該關注一下HDTV的近親:解析度較低一些的“增強解析度電視”(Enhanced-Definition TV,簡稱EDTV)。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等離子電視機以及屏幕尺寸小于20英寸的液晶電視機就是EDTV,而不是HDTV。這些EDTV的畫面解析度達到480p(Progressive-Scan,逐行掃描),好過普通電視機的480i(Interlaced-Scan,隔行掃描),不過,它們的解析度仍然與逐行掃描DVD播放機連接到數字電視上播放DVD碟片的解析度一樣,而不具備HDTV那種720p和1080i的高解析度。雖然EDTV可以從外置的調諧器、衛星接收機或電視盒輸入HDTV信號,但輸出時卻是將解析度降低到480p的。當選購HDTV電視機時,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數字。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屏幕尺寸”,同普通電視機一樣,HDTV的屏幕尺寸也是以屏幕的對角線長度來衡量。另一個被生產廠家拿來大作文章的技術參數便是“對比度”,并且在這一點上標注得比較夸張的情況也并不少見,3000:1甚至更高都可以看到。然而很不幸的是,現在廠家的市場推廣部門就喜歡在這一點上夸大其詞,所以在選購的時候在廠家標稱的對比度方面要持保留態度。一般來講,這些標稱的對比度值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測試條件下或者是在非現實使用條件下得出的,并不準確。一臺調試正常的CRT電視機的對比度一般在300:1到700:1之間,較新的LCD或DLP機型可以將對比度提高到900:1。這樣的數值遠遠低于那些被夸大了的標稱值,是因為在測試時色溫和白色度均經過正確調整,而且數值是通過一個測試模板來進行計算,而不是在屏幕全亮和全黑之間來進行測量。由于電器賣場中都有耀眼的展場燈光,而且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醒目,大部分現場擺放的電視機的畫面都調得比較過頭。一些在廠家資料中看不到但非常有用的技術參數包括:色溫(用來表示畫面的基本白色是偏紅還是偏藍)、灰階(畫面純白與純黑之間的灰度層次)等。通過市場上的一些視頻測試碟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這些參數的意義和作用。當你經過一番挑選并且將目標鎖定在幾個候選者之中后,你就需要走近一些,仔細看看它們的畫質表現了。那些大的家電超市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同時比較多臺電視機的畫質表現,不過就算是這些電視機同時播放相同的高解析度節目,但各自的調整參數也許并不相同,所以面對差異甚大的畫面表現你無法判斷電視機的真正品質,下面就提供一些調整的小竅門供購買時對比選擇。按下電視遙控器的“菜單”(Menu)按鈕調出屏幕菜單,選擇“圖像調整”(Video/Picture Adjustments),此時你可能會發現對比度以及銳度的選項被設定在了最大值,現在將銳度值降低,直到圖像邊緣不再出現不自然的亮邊,再將對比度值降低,直到畫面高光部分不再過度而與其他部分保持自然的平衡。另外,色溫也許也被調得太高,使得白色看起來偏藍,如果菜單里有色溫調整選項,那就略調低一些。然后,再關閉所有的畫面“增強”選項,例如:掃描速率調節(Scan Velocity Modulation,簡稱SVM)、膚色校正、圖像降噪、工廠預設模式等。對于大多數HDTV電視機來說,都有“用戶自定”或“專家”選項來作這類調整,以使圖像看起來更自然。現在,你就可以認真地比較電視機的畫面質量了,你會發現每種不同類型的HDTV電視機都有自己的畫質特征。直視型和背投影式CRT電視機有著深沉、豐富的黑色度,但分離式三槍背投影機必須定期作紅、綠、藍三色會聚調整,以保證準確的色彩還原,避免投影槍偏移造成某個色彩溢出。而LCD、DLP和等離子電視機的畫面則非常明亮銳利,不過它們在還原真正的黑色度以及表現由明到暗的層次時會比較困難,它們所還原的黑色不是那種深沉、純凈的黑,而是一種非常暗的灰色。不到電器超市而是到專門的A/V音響店去買電視機,其好處便是可以隨意地實際操作一番。你可以帶上幾張自己喜歡的DVD碟,在看中的不同品牌型號的電視機上播放參考片段,就可以大致對比一下畫質。比較時特別注意一下紅、綠、藍三原色(與過去所學的繪畫中的紅、黃、藍三原色不同,這是光的三原色,即視頻三原色)的表現,盡管通過參數設定理論上可以保證準確的三原色,但是不同的生產廠家還是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草地看上去自然嗎?或者是太鮮艷了嗎?或者是偏黃或偏藍嗎?海水看上去夠藍嗎?或者是有些偏粉嗎?紅色還原在某些時候特別容易出問題,紅色看上去顯得過頭嗎?色塊內部有斑點嗎?看上去偏桔紅色嗎?再注意一下畫面上由暗到亮的過渡情況,找一個比較平整、與背景反差較大的場景(如:夜晚的墻壁等),在設置良好的情況下,由暗到亮之間有著自然平滑、層次豐富的過渡。部分的LCD、DLP和等離子電視機在這方面會有些困難,畫面會出現色塊,而且灰度級變化也比較明顯。最后,再試試鏡頭平移過一個有較多對角線的背景的片段,例如:體育場的露天看臺或者是一排窗戶。畫面看上去穩定嗎?是否會出現線條斷裂或是解析度下降的情況?大部分電視上播放的圖像都是標準解析度480i信號,有些電視可以將480i的圖像信號轉換為480p甚至更高規格輸出,不過這并不是完美的解決方式,你也許會在移動畫面中看到一些小毛病,如:模糊、鋸齒,停頓等等。Faroudja公司的DCDi(Directional Correlation Deinterlacing,方向性關聯消隔行)技術便是專門為解決這一問題而推出的,凡有著這種技術的電視機一般表現都比較強。因為大部分的電視節目仍然是4:3的長寬比例,所以電視廠家必須要考慮如何在逐漸增多的16:9電視機上收看4:3節目的問題。所有的寬屏幕電視機均有一個控制選項,一般稱作“屏幕比例”、“畫面尺寸”、“屏幕尺寸”等,用這一選項來使畫面與屏幕相匹配。在寬屏幕電視機上,你可以以標準的4:3比例收看電視節目,不過畫面的左右兩邊都有黑色或灰色(部分電視機可選)的邊條;也可以在水平方向拉伸畫面以適應寬屏幕;還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將畫面作拉伸以適應寬屏幕。對于視頻發燒友來說更傾向于第一種不作拉伸的方式,這樣不會改變畫面的比例,但卻縮小了可視面積,你家里的60英寸寬屏幕電視只能當44英寸普通電視來使用。第二種在水平方向拉伸畫面的作法,可以想見會造成畫面變形,一只圓球會變成象一只雞蛋,人也會顯得更胖一些。第三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時拉伸畫面的作法,可以讓一只圓球看上去不那么扁,但代價是切掉了畫面頂部和底部的內容。在畫面拉伸方面,不同的廠家都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而且有的效果明顯好過其他的。所以,就算你是視頻發燒友,不會經常使用這一功能,但還是值得在購買之前好好考察一下。雖然所有的HDTV電視機都可以調整480i標準電視節目信號的畫面比例,你還是要注意一下它們能否調整從逐行DVD播放機中輸入的480p視頻信號以及高清晰度視頻信號的畫面比例。有的電視機在接收HDTV和480p視頻信號時會自動鎖定畫面比例。如果在畫質比較上面,有幾臺HDTV電視機都讓你很滿意,那么也許你就要對比其他的一些細節方面了。拿著電視機的遙控器反復地使用一段時間,按鈕的位置符合使用習慣嗎?有按鈕背光可以讓你在晚上很容易地找到嗎?有沒有一些快捷操作方式而無需進行多重菜單的設置?如果畫中畫(Picture In Picture,簡稱PIP)功能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那就看一看選中的電視機能不能在所有的輸入信號源里均使用這一功能,特別是能夠在輸入高清晰視頻信號時使用畫中畫嗎?如果你選擇LCD或DLP前投影機,要注意投影燈泡的更換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慮因素。投影燈泡的壽命大約是幾千個小時,各個廠家的不同產品壽命有所不同,更換每只燈泡的價格有的需要花2000多元。不過呢,你可以自行更換燈泡,換上新燈泡后可以讓你的投影機的亮度回復到標稱值。 。

熱心網友

高清數字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