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永遠的譚嗣同(一考生)一百年前,譚嗣同為變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滄海浮生、歲月如潮,譚嗣同永在時間里輪回,吾國吾民永遠銘記。オ 春風無色黯河山,東航不敢望馬關。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鳥。 國破方知人種賤,馬關條約不忍看。 連年戰亂烽火寒,三軍揮淚灑臺灣。 青山幽徑橫尸骨,驛路橋邊聞鬼哭。 百年風雨血倒流,青山白骨無人收。 金鑾殿內郁蒼蒼,君臣相顧淚沾裳。 何處猶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訴興亡。 亡國條約亡國恨,何堪此時亡國聲。 回首故國與山川,滿目瘡痍有誰憐? 南海舉子萬言書,石破天驚動地文。 陳述維新與變法,雪雨紛紛繞宮門。 巨風吹浪紫焰開,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與袖斗,喚得日月不沉淪。 提倡西學廢科舉,西宮太后淚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變,亡國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臺,風卷落花掃芳塵。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紅。 嗣同今年三十余,從此不見結發妻。 國之昌盛須流血,流血請從嗣同始。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場吟哦萬人驚,三十三年化碧土。 黃河嗚咽向天注,抽刀一斷斷紅塵。 可憐閨妻守空房,夜聞黃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開,疑是君郎化蝶來。 但見池塘淡淡風,煙柳何處覓郎蹤。 小徑一片殘花色,不是花紅是血紅。 卻把相思入哀箏,怨曲重招斷頭魂。 曲中有恨細細思,君在黃泉可聞知? 纖指玉手十三弦,破鏡紛飛幽恨傳。 賤妾獨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鵑。 恍然湖上有歸船,一簾幽夢半湖萍。 聞君江上和琴聲,翻作蝴蝶澆風鈴。 朱弦琴聲九天來,風吹庭竹蒙玉塵。 陰陽相隔分歧路,和妻淺唱回五聲。 曲終人散魂已遠,畫船東去櫓聲遲。 攀折柳條題血書,隨江悠悠隨君王。 “前塵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層灰。 來世化作采蓮人,與君相逢橫塘水?!?借譚嗣同還魂,樹一有血有肉有情有愛之人,錚錚鐵骨與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前塵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層灰。來世化作采蓮人,與君相逢橫塘水?!币馑季褪牵航裆涯氵z忘,來世再續前緣。譚嗣同為英雄被銘記,被妻忍痛忘記今生之情,其實,兩者一樣刻骨銘心。 點評: 愛與恨的交織,情與理的交融,忘記與銘記的沉思,組成了這一曲英雄的悲情交響樂,彈奏出這一闕驚天地、泣鬼神的考場絕唱。譚嗣同,這位在幾千年封建王朝即將土崩瓦解、灰飛煙滅的前夕,提倡“革去故,鼎取新”,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奔走呼號、英勇獻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中華民族永遠的英雄,與小作者親切接觸,親密相擁。作者機智地將彩筆一揮,就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絕的考場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將譚嗣同的一腔愛國情,一腔愛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淚;佩服作者的深厚文學功底,他化詩用典,巧用修辭,不但使詩歌音韻鏗鏘,雍容華貴,而且使詩歌極有歷史厚重感,極富文學的底蘊。詩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題;詩末后記,巧扣話題,凸現主旨,使詩歌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唐仕倫 鄭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