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快一周三,走路只靠大拇指和第二個指頭用力。走不穩

熱心網友

[轉貼]小兒走路不穩要及時矯正 - 05年08月13日   經常看見1歲多的孩子,有的老讓媽媽抱著,有的學走路時晃著晃著就摔個跟頭,還有的走起來像只小鴨子,這些現象都說明孩子走路姿勢不對,媽媽們千萬要注意。  專家提醒:孩子如果有以下三種情況,又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會影響今后的成長發育。八字腳——需補鈣  X型腿的寶寶要夾著大腿走路,所以不愛走長路,老嚷著讓媽媽抱;  O型腿的寶寶走路像騎馬,不過不用擔心,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自己就能調整過來。  這兩種步態一般在2歲左右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缺維生素的跡象,需要治療。跌撞——需醫院診治  影響平衡的剪刀步和醉步,這兩種步態的共同點是跌撞、不穩。事實上,寶寶學步時的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他能很好地控制腳步。不過,如果到2歲后還是這么跌撞著走,那么就要帶他去醫院診治。跛行——要查髖關節  有的寶寶走起路來像小鴨子,兩條腿移動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撐地、彎腰,或用手撐膝關節才能站起來。這種步態一開始學步就很明顯,一種原因是孩子是平足,走的過程中要慢慢練,不妨讓他蹬蹬童車,一般到5歲前就會自然出現弧度;另一種原因是由于兩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應及時到醫院看醫生。    ------------------ 1歲以后,孩子最大的變化是能夠獨立行走了。一般來說,幼兒平均是在13個月大小時就可以學會走路了。初學走路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幼兒通常是采取兩腳分開、腳趾向外、手臂舉起、兩手張開,而頭部稍往前傾的姿勢。由于經驗不足,學步的孩子常會有重心不穩或時有跌倒的情況。 通常經過2-3個月的練習,孩子就能夠平穩的走路了。在1歲的前3 個月,他將能以左右不均勻的步伐走上十來步,如果他正在走路,聽到你呼喚他的名字,他也可以突然停下而不會跌倒了。隨著孩子對獨自走路本領的獲得,他主動活動的能力和活動的范圍都大大的增加了,探索新事物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樣一些變化,必然促使其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有了更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