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炎,乙肝,肝硬化癥狀及區別2 轉氨酶在高于正常值的情況下,它的高低有什么區別?

熱心網友

一般來說,肝炎的預后大多數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順利恢復.肝炎一般不會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不過,確實有乙型肝炎病人長期不愈,漸漸發展成為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國外有報道,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比非攜帶者高200倍以上。95%以上的原發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演變而來的。許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只有一部分發展成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的人僅僅是少數。預防治療乙型肝炎固然...

熱心網友

一般來說,肝炎的預后大多數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順利恢復.肝炎一般不會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不過,確實有乙型肝炎病人長期不愈,漸漸發展成為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國外有報道,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比非攜帶者高200倍以上。95%以上的原發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演變而來的。許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只有一部分發展成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的人僅僅是少數。預防治療乙型肝炎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采取單一措施未必能解決問題,應該通過綜合的措施預防乙型肝炎慢性化,防止硬變的發生。例如患了乙肝應盡可能早治療;盡可能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避免有害的物理因子刺激,減少X線和放射性物質對肝臟的照射;應盡可能減少和及早治療各種感染,避免各種創傷和手術。麻醉、手術創傷都對肝臟功能恢復不利,必要時應盡量選擇在肝功能恢復后再做手術。應避免飲酒,特別是嗜酒。發展成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因素更加復雜,除了病毒的原因之外,食物中的黃曲霉素、飲水中的亞硝胺含量過多,密切接觸某些金屬,如鉑、銅、鋅等,都與肝硬化和癌的發生有關系。對肝炎患者,谷丙酶長期不恢復正常,除考慮肝炎病變之遷延反復外,還應該想到脂肪肝的可能。近年觀察一部分肝炎患者,由于長期攝取豐富的營養,體重逐漸增加,癥狀雖減輕甚或基本消失,但體力反而下降,肝功能亦不恢復,甚或脂肪肝形成。故對肝炎患者的治療,在一定時期休息及營養確甚重要,但過長時間的或片面地強調休息及營養,以致攝取過多,消耗過少,未必有益。如果用藥種類太多或用藥時間太長,有時還可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因為多數藥物都在肝臟內處理,經常用多種藥物及長時間的治療,則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對于長期輕度谷丙酶升高而又無體征變化或其他肝功變化的患者,除一般生活上注意及定期觀察外,不一定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人們對轉氨酶存在各種錯誤認識,認為轉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轉氨酶異常就有傳染性;轉氨酶水平與肝細胞損害程度呈正比等等。事實上,很多情況下轉氨酶水平正常與否,不能代表肝臟功能好壞。如以下幾種情況:轉氨酶正常,肝臟損害存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指標一直是陽性,但轉氨酶從來沒有升高過。對這樣的病人做肝臟活組織檢查卻能發現肝臟炎癥反應很嚴重,有的已經發生了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轉氨酶很高,是一時性的肝損害 比如服用某種對肝臟毒性較強的藥物,停藥后就恢復到正常。大多數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發病期轉氨酶很高,經過短期休息和治療后很快恢復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也會有類似現象。轉氨酶不高,黃疸很深 有三種情況:一是膽道阻塞,膽汁排泄不暢,做肝功能檢查時血液膽紅素很高,而轉氨酶不高,可見于膽管結石、膽道和胰頭周圍的腫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患病早期,轉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膽紅素在較高的水平上,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膽紅素越來越高,轉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這是病情嚴重的信號。三是瘀膽型肝炎,以肝內小膽管損害為主,導致膽汁分泌異常,比如各種少數急性黃疸型肝炎、藥物性肝炎、妊娠等。轉氨酶正常,肝病已晚期 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肝功能很糟糕,但轉氨酶卻正常。不少人因為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體檢時發現其它異常才得知原發疾病,隱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種。轉氨酶長期異常,但水平不高 多見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長期大量飲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轉氨酶水平大多在100—200單位之間,小于100單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視,因為這類病人人數最多,病情持續發展,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轉氨酶輕度增高的脂肪肝 患脂肪肝轉氨酶一般不超過100單位,這種人一般體重超標,這與飲食結構不當、飲食無量、嗜酒無度、缺乏運動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