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巴黎和會對中國有何積極影響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以處置戰敗國德國為中心的巴黎和會,中國北洋政府應邀參加。這次和會盡管充滿了帝國主義的大國強權政治,但對具有戰勝國身份的中國,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由于是戰勝國,中國便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本,有了勝者的心理、勝者的口吻。中國外交官在和會上爭之急、辯之激,洋洋灑灑,有理有節,慷慨激昂,高聲揚眉,充分展現了中國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二、由于是戰勝國,《凡爾賽和約》中規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國的條款,如廢除德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取消中國向德國的辛丑賠款,歸還山東以外的租界地等;對奧和約,又使中國加入國聯并被選入國聯行政院。三、由于是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便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同情,增強了中國人民外爭國權的斗爭信心。四、由于是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一經拒絕,便成為一種正常情感無法接受的現實,人民從希望的巔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種被出賣、被蔑視的民族憤怒于是爆發出來。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五、由于是戰勝國,世界的公理、國際的同情、人民的重托。這一切都極大地鼓勵、鞭策著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積極斗爭,最終沒有遵照北洋政府的“簽約”訓令,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它沖破了此前中國外交“始爭終讓”的慣例,“立起了一個敢于抗爭的先例”,這樣,中國山東問題懸而未決,為華盛頓會議邊緣談判(1922年)山東問題的最后解決創造了條件。摘自:《中學歷史報》2003年11月21日(高中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