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始建于1963年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距成都市區134公里,與都江堰市毗鄰。其溫暖潮濕的自然環境為眾多的珍稀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是一處恬淡、幽靜、秀美的自然風景游覽地。 西出成都,過都江堰,至映秀鎮向北,逆皮河而上,就進入了臥龍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汶川縣境內,包括臥龍、耿達兩個鄉,是省政府直轄的一個特區。該區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62公里,總面積約70萬公頃。臥龍保護區處于邛崍山脈東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高山峽谷區,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溝內最低海拔1150米,相對高差5100米。這里峰巒重疊、云霧繚繞,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蔥蔥。保護區內有各種植物三、四千種,有四川紅杉,金錢槭等珍貴植物;有各種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就達29種。 臥龍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區。這里地勢較高而濕潤,十分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樺桔竹的生長。臥龍自然保護區已列為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設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 目前臥龍自然保護區開發的旅游點主要有:動植物標本館,館藏本地植物標本2170號、鳥類標本225號、獸類56號、昆蟲700號、魚類6號,兩棲爬行類17號;核桃坪大熊貓飼養繁殖場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研究中心,擁有6個實驗室,是觀賞、了解大熊貓的好地方。此外,還有英雄溝、銀廠溝等游覽點,景色秀麗,偶爾還可見到野生大熊貓。 英雄溝、銀廠溝是隔河相望的“姊妹溝”,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景區。 英雄溝溝口險峰峭立,迷霧漫山。山溪從萬仞懸巖處飛瀉直下,似銀練直撲谷底,在山谷,迷霧間喧起千軍萬馬般的吶喊。穿過峽谷中的仙峰、幽穴、聽泉、水簾四個小隧道,兩眼豁然開朗,滿山遍野蔥籠的箭竹形成竹的海洋。微風吹來,竹海翻起層層綠波,場面蔚為壯觀。這里山勢平緩,溪流錚錚,林間小道蜿蜒于愜意恬淡的綠地。“國寶”大熊貓的飼養場,就坐落在綠樹叢中。 銀廠溝與英雄溝的風光迥異。銀廠溝內奇峰疊峙,云蒸霞蔚。峽谷低處,古木蔽天。湍急的河流,在密林山崖中忽隱忽現,為峽谷增添了一種莫名的神秘與肅穆。 自然保護區位于邛崍山脈東南坡,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流地帶,地勢由東南向北遞增,海拔高差5000余米,因而村內海拔在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達101座。這里既有高峻的險峰巒峭立云天,也有幽深的峽谷縱橫交錯;既有迷霧漫步在峰間,又有銀瀑飛懸于峭壁;既有終年的積雪在天際沉思,也有如茵的草地于雪線之下輕歌。“高山迎飛雪,蜂蝶植林間。天問今何時?禾苗百丈生。”是其真實寫照。 地球在穿越茫茫歲月時地質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遺痕,被保護區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由于保護區處于龍門山褶斷帶上,斷裂帶為北東向擠壓性遞沖大斷裂,自西北向東南有耿達斷裂帶、映秀斷裂帶、皮條河斷裂帶。皮條河東南部和西北部分別為古生界、中生界三疊系地層。臥龍關的梳狀山地、英雄溝的峰林狀山地明顯受流水數萬年的沖刷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