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是如何產生的 ?請敘述他的歷史背景 過程 影響等

熱心網友

人類的一種新的戰爭形式的到來.

熱心網友

中國也需反恐,反恐是將來聯合國五大國及其成員團結奔明天的政治基礎。

熱心網友

反恐,新的世界大戰 來源: 《環球》雜志 人類已經陷入一場新的戰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回眸過去的百年,人類相繼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東西方冷戰,也目睹了這3次大戰 對世界格局和人類生活的重大改寫。當人類小心翼翼地避免新的世界熱戰或冷戰重演時,卻無奈地被拖入一場形態和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爭。 這的確不是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戰爭:交戰雙方沒有相對明確和固定的戰場;一方是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一方是恐怖組織及使用恐怖手段實現政治訴求的極端勢力;一方基本遵守著傳統游戲規則,一方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一方依靠空前強大的戰爭資源和手段難以應付,一方以簡單甚至原始的手段卻能收四兩撥千斤之效…… 這場戰爭參與國家之多、波及范圍之廣、投入資源之巨、引起恐慌之甚、造成損失之大,是一般意義上的地區沖突和常規戰爭所難以與之相比的。這場戰爭的全球性、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已經昭示:反恐,是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對此,人們應該做好準備。 恐怖與反恐的軍事化時代■ 韓旭東 “也許,你對戰爭毫無興趣;但是,戰爭對你卻興趣甚濃。”二戰后,人們本以為世界進入了和平時期。由于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世界卻進入了軍事對峙的“冷戰”狀態。冷戰時期,雖然兩個軍事超級大國間沒有發生面對面的“交手”,有超級大國“支持背景”而發生的局部戰爭卻此起彼伏。整個世界軍事舞臺處于一種“大戰沒有、小戰不斷”的狀態,世界始終不得安寧。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剩下了一個超級大國,人們期待世界可以進入安寧狀態了。但是,事實卻是殘酷的。冷戰時期因軍事對峙而掩蓋起來的各種矛盾開始浮出水面,非傳統安全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冷戰后發生的各種暴力斗爭中,同恐怖主義的斗爭日益凸顯。可以說,1998年美國對蘇丹和阿富汗的導彈打擊吹響了“反恐戰爭”的序曲,2001年阿富汗戰爭正式拉開了“反恐戰爭”的帷幕,世界進入了“恐怖”與“反恐怖”較量的時代。恐怖集團軍事化 冷戰時期,東西方集團進行著針鋒相對的軍事對峙,軍事威脅是各國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冷戰后,軍事安全地位下降,經濟等方面的安全地位不斷上升。即在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中,傳統安全逐漸讓位于非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成為關注的重點。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里,恐怖主義表現尤為突出。它不僅對各國的經濟、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等方面構成了威脅,對各國的政局也造成了威脅。可以說,恐怖主義對各國安全的威脅日益增大。同恐怖主義的斗爭已成為各國面臨的主要斗爭,也成為各國軍隊的重要任務。這主要是因為: “恐怖組織”走向軍事化。目前,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組織多達1000多個,比較活躍且影響較大的不下幾十個。如本·拉丹領導的“基地”組織、菲律賓的阿布沙耶夫武裝、西班牙的“埃塔”、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團”和日本的奧姆真理教等。同時,一些武裝組織又不斷地被定為“恐怖組織”,如俄羅斯的車臣分離主義武裝、伊拉克境內的“圣戰與統一”組織等。隨著實力的發展,這些恐怖組織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軍事化組織。“基地”組織原本就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一支反蘇力量。在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基地”組織就得到了美國2。5億美元的軍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軍事組織。海灣戰爭后,因本·拉丹不滿沙特阿拉伯的親美政策,不滿美國長期縱容以色列占領阿拉伯土地以及美國陳兵海灣,其領導的武裝組織從此演變成一個反美、反以恐怖組織。菲律賓的阿布沙耶夫武裝到1998年就發展到數百人。伊拉克戰爭結束后,薩達姆武裝的殘余分子與本·拉丹的追隨者正逐漸結成恐怖的軍事組織,從事各種抵抗和恐怖活動。 恐怖分子的“裝備”正走向軍事化。恐怖分子的傳統武器主要是小刀、小型自動步槍直至塑料炸彈等。隨著恐怖分子裝備的不斷改善,其所擁有的裝備正逐漸走向軍事化,甚至有的武器裝備比部分國家軍隊還要現代化。如“基地”組織就曾裝備有美國提供的幾百枚“毒刺”式地對空導彈。1995年日本地鐵毒氣事件就提醒人們,恐怖組織有可能掌握并擁有、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蘇聯解體后,其核材料大量流失,走私事件不斷出現,為恐怖分子獲得并制造出簡易的核武器提供了可能。如本·拉丹就曾想以200萬美元的代價購買戰術核武器。俄羅斯的車臣恐怖分子原來就是一支比較正規的軍事武裝組織,擁有大量的軍用裝備。 制造恐怖的“樣式”正向軍事化方向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恐怖分子主要以從事暗殺、綁架等形式制造恐怖事件。60年代以后,恐怖分子又開始制造劫機、爆炸等恐怖活動。冷戰后,隨著恐怖勢力的擴大、裝備的“軍事化”,恐怖分子不斷將軍事目標作為打擊的對象,并大有從事武裝沖突,甚至挑起戰爭的趨勢。菲律賓的阿布沙耶夫武裝不斷與政府軍發生沖突,俄羅斯的車臣恐怖分子與聯邦政府軍的較量仍在進行,駐阿富汗的美軍與“基地”組織間的戰火仍未停息,南美一些國家的恐怖組織也大有挑起內戰之勢,伊拉克境內的反占領、反政府軍事和恐怖活動更是如火如荼。全世界聯合起來打反恐戰 為了應對恐怖勢力的戰爭威脅,各國政府逐漸形成了軍事化“反恐”陣線。 軍隊正逐漸成為“反恐”的主要實施者。本來,“反恐”是一個國家安全部門的主要任務。但是,隨著恐怖主義的發展和恐怖活動的日益猖獗,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對恐怖主義的防范,并開始將“反恐”列為軍隊的一項重要任務。1998年8月,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發生炸彈爆炸事件,美國認定這是恐怖主義分子所為,于是就對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美國所認為的恐怖主義分子基地進行了有限的軍事打擊。由此,美國以“反恐”為由開始走上了利用軍隊打擊恐怖主義的道路。“9·11”事件后,美國出動軍隊打擊了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及其庇護者——塔利班政權,這場戰爭得到了100多個國家不同形式的支持和協助。去年,美國又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義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反恐”成了美國軍隊當前的主要任務。 俄羅斯也將“反恐”列為軍隊的一項重要任務,甚至將恐怖分子列為國家的現實威脅。印度也將對付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分子列為軍隊的一項重要任務。去年西方八國峰會期間,法國的埃維昂近千人的小鎮如臨大敵,法國政府派出大批軍隊到該鎮為這次峰會保駕,甚至防空導彈也到場“祝賀”。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軍隊參與“反恐”工作。去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出動軍隊舉行了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今年,中國和巴基斯坦軍隊在新疆舉行了聯合反恐演習,演練封鎖通道,緝捕恐怖分子等科目。今年8月雅典奧運會期間,希臘調動8萬名武裝警衛人員,為各國運動員提供貼身保鏢;北約部隊甚至調動兵力協助希臘政府防范可能發生的恐怖襲擊;雅典奧運會用于安全方面的投資高達12億美元。 “反恐”正逐漸成為一種“戰爭樣式”。隨著國際社會對“反恐”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國都在研討“反恐”樣式問題。據估計,車臣戰爭期間,俄羅斯每月用于車臣的軍事開支高達1。5億美元;俄軍1萬余人傷亡,車臣近3萬人傷亡;為躲避戰亂,50多萬車臣人、22萬俄羅斯族人淪為難民。由于車臣戰爭讓俄羅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俄羅斯軍方針對“反恐”提出了以反恐為中心的“特種戰役”概念。不難看出,“反恐”戰正成為21世紀的一種戰爭新樣式。 恐怖組織既有復雜的歷史背景,也有其存在的現實土壤。冷戰后,世界上已沒有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國家,美國成為超級軍事強國;各國不再分屬兩大陣營,軍事對峙局面不復存在;一些國家之間存在的“邊界割據”地區是恐怖主義存在的一個重要基礎。殖民主義造成的一些領土分歧地區,如克什米爾等地目前已成為恐怖主義的濫觴。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等漸成威脅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這些勢力無法與美國等國家進行面對面的、真刀真槍的較量,遂以“恐怖”為手段展開實現其目標的斗爭。 恐怖組織日益走向國際化、軍事化,加之國際社會還沒有行之有效的反恐辦法,某些大國在“反恐”中搞雙重標準等,清除恐怖組織也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在這些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全世界范圍內打響“反恐”戰爭已經成為必然。 全球化的時代讓世界各國互相依存,同時也讓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具有國際性的恐怖主義威脅。多邊主義、集體方式和協調行動是唯一能永久解決目前困擾國際社會的恐怖主義問題的方式。只有如此,人類社會才能鏟除恐怖主義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