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轉貼)一段沒有人敢研究的歷史  為什么抗戰期間日本軍隊不進占延安,這是一段沒有人專題研究的歷史。   抗日戰爭期間,延安似乎成為世外桃源,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繁榮和安定,和全國各地戰火綿延,槍聲不斷,飛機炸彈聲不絕于耳的情況相比,延安卻異常安靜。抗日戰爭爆發前,國共兩黨斗法時,國民黨的飛機還經常光顧延安,時不時的仍些炸彈,打破寧靜的山城。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合作,共產黨軍隊被國民政府統遍為第八路軍,開赴前線。此后,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沒有派兵進攻延安,相反,可能還對延安的共產黨軍隊有少許接濟,這些我們都能理解。但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為什么沒有進攻延安,我們卻不太了解。我不是說對延安軍民沒有受到日本飛機轟炸我有意見,而是不明白日本飛機可以越過高山去轟炸諸如重慶等城市,卻沒有轟炸在黃土高原上的延安,從山西到延安的距離,肯定比從武漢到重慶的距離要近呀。  另一個不明白的地點是秦晉大峽谷。這里有黃河流過,形成所謂黃河天塹,可是在戰國時期,秦晉兩國經常還越過黃河去爭奪土地,發生戰爭,那么兩千年后的抗日戰爭期間,黃河天塹是絕對檔不住日本鬼子的侵略步伐的,可是,日本人就是沒有越過黃河進攻延安。翻閱所有資料,都沒有發現戰爭的痕跡,不說大的激烈的戰斗,就是小的沖突好象都沒有在這個地方發生過。奇跡真是奇跡。還有更奇怪的事,就是這里好象不設防,共產黨的軍隊由這里進入山西,然后再進入敵后,輕輕松松。不象抗戰前,紅軍初到延安后,曾東渡黃河,東征山西,可是不太順利,還付出了包括象劉志丹等許多將士寶貴生命的代價。  真是奇怪,難道日本鬼子真象電影中那樣愚蠢,不知道八路軍,要從這地方出發去打他們日本鬼子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延安的守軍不到一萬人嗎?他們一點都不在乎嗎?  我個人給出的答案就是因為延安有毛主席,有毛主席領導的黨中央。  毛主席的陽光護衛著這座小城市,使她免遭日本軍隊和日本飛機的蹂躪。  這和中國的另一個城市重慶相比,太有說服力了。重慶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國民黨黨部所在地,也是蔣委員長統戰部所在地,卻因此而遭到了日本鬼子毀滅性的轟炸,連續多年的野蠻轟炸,造成數萬人的死傷。  毛主席發出過許多聲明,寫過無數抗日的文章,作過無數次抗日的報告,號召人民起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 為什么日本人不冒犯毛主席?  我自己認為,可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首先,國共兩黨過去一直是冤家對頭,是國內最大政治對手,長期火拼,仇深似海,西安事變之后,國共開始進行第二次合作。當然合作的另一個解釋是,國民黨蔣介石認為被趕到延安的共產黨軍隊不到二萬人,已經元氣大傷,不可能很快恢復,況且,延安那地方窮山惡水,不利于發展。國民黨正好能騰出手來對付日本強盜,實現“攘外安內”的既定方針。共產黨人當然也愿意合作,長征之后,需要喘息,自然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口號。所以兩黨能夠再次擁抱,握手言歡。  日本人不傻,知道這些歷史淵源,也明白信奉“階級斗爭”的共產黨人和信奉“三民主義”的國民黨人不可能永遠是一家人。日本人自然不會進攻延安,不會替國民黨消滅國民黨潛在的政治競爭對手。也許日本人還暗中挑撥兩黨之間的關系,希望兩黨混戰,導致中國一盤散沙,他們好各個擊破,座收漁翁之利。國民政府是他們的主要對手,所有在戰爭開始后,始終作為打擊的重點,這就不難理解了。  其二,和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有關系。八路軍前敵指揮部為了打破日本鬼子的“囚籠政策”,為了反擊國民黨所謂共產黨軍隊“游而不擊”言論,為了打擊國民黨內投降派的陰謀,決定發達“百團大戰”。他們在發達戰役之前的一個月里,就給黨中央發去電報,可是始終沒有接到毛主席的回電,彭德懷認為毛主席沒有反對,就表示默許,于是,于40年8月如期發動百團大戰。可是在后來的文革中,毛主席重提此事,說“彭德懷有大戰觀念”,不執行他制定的游擊戰術,“是和我不合作的”,是無組織,無紀律的等等。  聯想到有些對黨史特別有研究的人,說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軍隊發動并取得重大勝利的兩次戰役——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事先都沒有經過毛主席的點頭,可見軍事將領與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 過去,毛主席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要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自然有他的道理,但對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卻帶來麻煩,我們不知道他那手真,那手假,那句虛,那句實,那些是陽謀,那些是陰謀,當面的笑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但記在心中的恨卻沒有幾個人明白。  有些時候我們就是想不明白,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共產黨比國民黨認識的更深刻),全國軍民應該同仇敵愾,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實現“十萬青年十萬兵,寸寸河山寸寸血”的誓言,可是,過了黃河的八路軍,除了在平型關收拾過一隊日本人的后勤補給大隊之外,怎么就不見大的動靜了。好不容易在抗戰四年后大40年8月獨自發動了百團大戰,顯示了共產黨軍隊的威力,卻被自己人定性為“過早暴露了我軍的實力”,以至于導致日本鬼子隨后展開了對根據地的圍剿;也使國民黨對共產黨八路軍三個師,兵力卻超過40萬(37年抗戰爆發時八路軍3萬人,新四軍一萬人)發展速度的恐懼,并隨后升級“反共摩擦”。  日本人不進攻延安,八路軍不暴露實力,是不是有什么樣的默契?我不敢胡說。但與蔣介石當年“攘外必先按內”政策相似,此時,我怎么看都覺得我們黨的個別領導人多少有些“攘外必先發展自己”的意思。  從共產黨自己發展的角度說,這些決策當然非常高明,我們的領導人確實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  可是從道德方面講,卻是另一回事,我們共產黨軍隊在力量弱小時,要開展游擊戰,盡量忍讓,避免和強大的日本鬼子發生正面沖突,那么當國民黨政府在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前,忍辱負重,一再退讓,希望多些時間準備時,我們為什么要大聲譴責?當全國人民視死如歸,捐棄前嫌,昔日的冤家對頭如蔣馮閻桂都能同赴國難時,任何個人和團體都應該以國家命運為重,積極的去殺敵報國時,誰都不應該刻意的保存實力,逃避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