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袁紹發兵討伐曹操之前,依謀士郭圖所言,命手下的書記陳琳寫了一篇檄文,陳琳洋洋灑灑,援筆立就,這篇檄文寫的非常精彩,連曹操看后,都連聲贊嘆,由此可見,陳琳是一個文彩非常好的人,寫的一手的好文章,我的問題是:為何陳琳歸順曹操以后,就寫不出好文章來了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熱心網友
以我看來,可能原因有三:1、陳琳文采不錯,這是肯定的,這樣在文人不多的袁紹陣營中就顯得出類拔萃,而到了曹營中,有才華的人多的去了,其中曹操父子就是當時著名的詩賦家,特別是曹操、曹植的作品流傳至今,其他還有“建安七子”等等,所以陳琳顯不出來。2、曹操疑心甚大,作為降臣,能活命已然不錯,陳琳哪還敢張揚作文章,所以到曹營后只有夾起尾巴做人,平平安安度余生了。3、從陳琳降曹時回答曹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那句話,可以說明其是一精明之人,他肯定看出了曹操乃一嫉賢妒能(在文學才氣方面)之人,所以即使陳琳文采極好,他也不敢充分顯露,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同樣文采出眾的楊修不就被曹操殺了嗎?
熱心網友
投降的人不受喜歡,也不受重用.只好過著隱晦的生活.太出頭了,對他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