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從日本參戰到戰敗,陸軍一共多少人,有多少坦克飛機?

熱心網友

對比一下軍人裝備吧!你會發現倭寇二戰時裝備有多爛!只能欺負下我們!

熱心網友

日本資源小國!很少有機槍兵團!所以我們經常能看見的是三八大蓋!單發的!和英美德俄有挺大差距,但比中朝是強太多了!

熱心網友

樓上吹牛,抗日戰爭時中國根本就排不上名!!!!!

熱心網友

總兵力的最高峰是800萬。坦克數量一直并不多,飛機數量在44年達到最多,將近1萬架。海軍在初期就已經很龐大,當時美國有5個航空母艦,日本則有7個。39年噸位早就超過了美國。當時世界的軍事力量排行來看的話。37年~39年:德國,蘇聯,法國,英國,日本,美國,中國,意大力,西班牙,印度。41~42:德國,蘇聯,日本,美國,英國,中國,意大利,法國。44年~45年:蘇聯,德國,日本,美國,英國,中國,法國,意大利。

熱心網友

現在網絡上有些人出于哈日或者是恐日的心態,總喜歡把二戰時日本軍隊的實際戰斗力夸大其詞,有意無意地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獵人向來對此很不以為然,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過分渲染二戰時的日軍的戰斗力,從很多史實來,二戰時的日軍從整體來講應該列入二流比較恰當。   二戰時期日本對中國的戰績有勝之不武的嫌疑   說來的確很慚愧,二戰時期,日軍最輝煌的戰績大部分都是和中國軍隊的交手中取得的。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的四年半的時間里,日軍在中國戰場總共進行了28次軍以上會戰,從總體來說,中國軍隊的確是潰不成軍,丟掉了中東部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但是我個人認為在分析日軍的上述戰績的時候,必須把當時中國的特殊因素考慮進去。比如國共兩黨的矛盾,從皖南事件和黃橋會戰等事例來看,由于國內政治矛盾,在整個戰爭期間,中國是根本無法完全集中國力與日本作戰;又比如蔣介石對地方軍閥的實際控制力,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像韓復榘事件等很能說明當時中國國內各地方派系的各自為政而導致的軍紀渙散。所以我認為在整個戰爭期間,中國因為國內的各種政治矛盾,始終只能動員部分國力與日本作戰,日軍的勝利應該打點折扣。   我說日軍的戰績勝之不武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場戰爭從一開始起就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日本在和中國作戰時占盡各種客觀優勢。日本對戰爭的準備工作詳細而周密,仗一開打就在北京城邊,而淞滬會戰尚未開戰前,日本已在上海占據租界多年并長駐有精銳的海軍陸戰隊,使得日軍在進攻上海時無需進行危險的登陸作戰。假使中日再戰中國軍隊可以直接從東京城邊發起進攻,戰爭的勝負將不言自明。另外日軍在戰爭中控制著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這一點也很重要,它極大地增大日軍的機動能力,使日軍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選擇登陸點,切斷中國的海外補給線。戰爭期間,中國完全放棄了沿海地帶的城市也并不完全是不能守,實在是因為不可守。   實際上,日軍在戰爭中的優勢也只是相對的,主要是在戰爭的初期。到了戰爭后期,這種優勢已經被大大地縮小了。像1944年衡陽會戰、1945年雪峰山會戰日軍均是以優勢兵力參戰而陷入僵持局面。此前中國軍隊之所以戰斗力不如日本,主要還是因為部隊的裝備水平和訓練程度,而不是某些哈日痞子說的“種族差異”,按照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的評價就是“華軍的配備若能與日軍相等,他們擊敗日軍亦非難事”。   日本海軍在戰爭初期和后期的戰斗力差異巨大   日本在二戰時期并沒有設立單獨的空軍,而是分別配屬于陸海軍。從整體表現來看,海軍的表現略好于陸軍。   日本海軍強主要還是強在戰爭初期,它的那些戰績當然跟它慣用的偷襲戰術有關,其次就是由于日本軍隊在二戰初期奉行的精兵戰略,再加上它的武士傳統,一批職業軍人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戰斗力的確驚人,像友永丈市、淵田美津雄等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完全算得上二戰時的王牌飛行員。但是隨著戰爭的損耗,當軍隊中的那批“精英”逐漸凋零,日本民族的整體素質的弱點還是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暴露無遺。   中國有關軍史研究者們一直忽略日本在二戰后期的慘敗,只注意追捧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所謂“大捷”,所以往往給一些不是很了解歷史的國民造成一種日軍戰無不勝的假象。其實日本軍隊(包括海軍)在二戰后期的無能是很驚人的,即便用恥辱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在查閱有關二戰后期日海軍的戰史資料時,常有一些驚人發現,日海軍各級指揮官的低能和部隊整體素質的低下也是決不亞于中國清末的北洋水師。比如1944年的菲律賓海戰,中國的軍史專家們基本上把日軍的失敗歸咎于日軍艦隊司令栗田的判斷失誤和日軍的“運氣”。其實日軍整體的驚人無能才是日軍戰敗的根本原因。以下有幾個數據很說明問題,在整個菲律賓海戰期間,日本的六萬三千噸級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這種噸位世界上僅有兩艘)的460毫米主炮總共發射了129發,無一命中;另一艘大和級戰列艦武藏號居然一炮未發就被美軍擊沉!重巡洋艦利根號主炮在戰役期間一共發射408發,命中率為1。7%;整個戰役期間日本海軍的平均射擊成績為:三萬米內為3%,兩萬六千米內為5%。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就是日軍在二戰期所造的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64800噸)居然在沒有任何艦只的護衛下就出海巡航,結果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輕易偷襲得手,從下水到被擊沉不過四個月的時間,沒有發射過一顆炮彈,沒有起飛過一架飛機,成為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大恥辱記錄。這樣的愚蠢和無能即便是晚清的北洋艦隊也只能自愧不如。   日本陸軍的優點和缺點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的戰績就更加乏善可陳,除了欺負更弱小的中國陸軍和訛詐那個軟弱的英國人帕西瓦爾以外,除了失敗還是失敗。有幾個例子可以估算日本陸軍的戰斗力,一是諾門坎會戰中日本的精銳部隊23師團在蘇聯軍隊面前的完敗,據日本防衛廳戰后公布的資料披露:“根據該師團(即第23師團)軍醫部的調查,該師團在6月20日至9月15日,在參戰總人數15975名中間,損失了12220名,其中戰死4786名,受傷5455名,失蹤63 9名,患病1340名。這就是說,傷亡率已達到80%。”“另外,第6軍的大炮(野炮級以上的火炮)在8月攻勢中被毀28門,自己炸毀20 門,損失率竟達72%。”應該可以得出結論,日本陸軍和蘇聯陸軍不在一個檔次上,與德國陸軍的差距應該更大一些。   另外一個就是美軍在太平洋進行的一系列跳島作戰,在這一系列戰役中,美軍無一例外地獲得了勝利,盡管日軍進行了驚人的頑抗,但是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美軍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卻實現了所有的戰役目的。我查了一下資料,在這些戰役中,美日兩軍的傷亡比例基本上都維持在1:2到1:3之間,這個比例比較接近韓戰時中國軍隊和美軍的傷亡比例。考慮到越島登陸作戰中防守一方所具有天然優勢和日軍相對于志愿軍的海空軍優勢,我個人認為二戰時期日本陸戰部隊的戰力并不是像哈日派吹噓得那樣強,某些方面應該還在志愿軍之下,當然也比不上美軍。   日陸軍的優點有兩個,一個就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這一點的確很值得我們敬佩,二戰時期從整體來說,日本軍隊的作風應該是最頑強的,幾乎所有參加作戰的部隊都“玉碎”到底了,沒有成建制投降的部隊。二就是日軍普通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擅長近戰和夜戰,在越島作戰中,美國人最怕的就是日軍的夜襲(這一點和中國軍隊很像),下級指揮人員受過很好的訓練,執行上級命令異常堅決。   日本陸軍的弱點其實也是東方國家陸軍的一些通病:不注意戰場上各兵種的火力協同作戰,對坦克和裝甲部隊的運用遠比不上西方軍隊。中高級軍官反而素質很差,思想僵化,主動性差,習慣于墨守成規。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坦克第三旅團長重見伊三雄少將在美軍的打擊下屢戰屢敗,驚慌失措,竟然自作主張把坦克埋進土坑里作為固定炮臺使用,結果當然被美軍飛機非常“舒服”地一一炸毀,重見少將本人也在乘坐指揮車逃跑時被連車帶人一炮打飛。這也算是二戰史上一大笑料。   日本的這些弱點并不是偶然的,我認為這跟他們的民族性有很大關系,如果再來一場戰爭,日本還是會犯這些毛病。   所以我認為中國要重視日本,但是根本沒有什么必要怕它,他們也有他們的弱點。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又有強大的核武庫,只要自己國內政治清明,國民團結一致,應該是日本怕我們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