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也可少,所以,近年來吸引許多投資者對它進行投資。 外匯投資以合約形式出現,主要的優點在于節省投資金額。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投資額一般不高于合約金額的5%,而得到的利潤或付出的虧損卻是按整個合約的金額計算的。外匯合約的金額是根據外幣的種類來確定的,具體來說,每一個合約的金額分別是12,500,000日元、62,500英鎊、125,000馬克、125,000瑞士法郎。每種貨幣的每個合約的金額是不能根據投資者的要求改變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定金或保證金的多少,買賣幾個或幾十個合約。每個合約的外幣金額相當于10萬美元左右,投資者利用1千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買賣一個合約,但必須在一天之內清盤。用2千美元的保證金可以做兩天以上的投資,當外幣上升或下降,投資者的盈利與虧損是按合約的金額即10萬美元來計算的。有人認為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比實買實賣的風險要大,但我們仔細地把兩者加以比較就不難看出其差別所,請詳見下表。 假設:在1美元兌換135:00日元時買日元 實買實賣\保證金形式 購入12,500,000日元需要US$92,592。59US$1,000。00 若日元匯率上升100點盈利US$680。00680/1000=68% 利潤資本比率680/92,592。59=7。34%US$680。00 若日元匯率下跌100點虧損US$680。0US$680。00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實買實賣的與保證金形式的買賣在盈利和虧損的金額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在數量上的差距,實買實賣的要投入9萬多美元,才能買賣12,500,000日元,而采用保證金的形式只需1千美元,兩者報入的金額相差90多倍。因此,采取合約形式對投資者來說投入小、產出多,比較適合大眾的投資,可以用較小的資金贏得較多的利潤。 但是,采取保證金形式買賣外匯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是,由于保證金的金額很小,運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外匯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造成保證金的全軍覆沒。以英鎊為例,投資者用1千美元在1.6000價位買了一個合約的英鎊。可是,投資者買入之后,英鎊沒有上升,反而下跌,跌至1.5850,這樣,投資者的1千保證金全都賠掉了,如果英鎊還繼續下跌,投資者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就要造成不僅保證金全部賠掉,而且還要追加投資。因此,有人說合約現貨外匯交易賺也賺得快,賠也賠得快。實際上,若投資者買賣方法得當,賠得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在合約現貨外匯交易中,投資者還可能獲得可觀的利息收入。合約現貨外匯的計息方法,不是以投資者實際的投資金額,而是以合約的金額計算。例如,投資者投入1萬美元作保證金,并買了5個合約的英鎊,那么,利息的計算不是按投資人投入的1萬美元計算,而是按5個合約的英鎊的總值計息,即英鎊的合約價值乘合約數量(62,500英鎊×5),這樣一來,利息的收入就很可觀了。1992年底,買英鎊的利息為5%,一個合約一天的利息達15美元左右,一個月的利息可達450美元,5個合約的利息收入高達2,250美元,投資者買入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匯價上升,投資者既得匯價上升的收入,又得高利息的收入。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 如果匯價不升,反而下跌,那么,投資者雖然拿了利息,怎么也抵不了虧掉的價格變化的損失。 財息兼收也并不意味著買賣任何一種外幣都有利息可收,只有買高息外幣才有利息的收入,賣高息外幣不僅沒有利息收入,投資者還必須支付利息,而且往往付得更多。什么是高息外幣呢?即某些國家的利率高于美國的利率,德國在1992年底的利率為8.25%,而美國的利率只有3%,馬克就成了高息外幣了。投資者先買馬克可以得利息,先賣馬克就要支付利息。由于各國的利息會經常調整,因此,不同時期不同貨幣的利息的支付或收取是不一樣的,投資者要以從事外幣交易的金融公司公布的利息收取標準為依據。利息的計算公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美元對外幣的匯率,像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另一種是以外幣對美元的匯率,如英鎊、澳元等。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方法,既可以在低價先買,待價格升高后再賣出,也可以在高價位先賣,等價格跌落后再買入。 外匯的價格總是在波浪中攀升或下跌的。這種既可先買又可先賣的方法,不僅在上升的行情中獲利,也可以在下跌的形勢下賺錢。投資者若能靈活運用這一方法,無論升市還是跌市都可以左右逢源。舉例來說明,當英鎊升至2.0000高位后,英鎊上升的勢頭已明顯減弱,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在此價位賣英鎊,英鎊下滑后,就把手中的賣單平掉。當英鎊跌至1.5000低位后,估計在此位會反彈,就可在此位買入,當英鎊反彈后,再賣出。 那么,投資者如何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盈虧呢?主要有3個因素要考慮。 首先,要考慮外匯匯率的變化。投資者從匯率的波動中賺錢可以說是合約現貨外匯投資獲取利潤的主要途徑。盈利或虧損的多少是按點數來計算的,所謂點數實際上就是匯率,比如說1美元兌換130.25日元,130.25日元可以說成13025點,當日元跌到131.25時,即下跌100點,日元在這個價位上,每一點代表了6.8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郎等每種貨幣的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都不同,而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在不同價位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也不一樣,只有像英鎊是以英鎊作為本位貨幣,它對美元的匯率才在任何價位上每一點均代表6.25美元。在合約現貨外匯買賣中,賺的點數越多盈利也就越多,賠的點數越少虧損也就越少。例如,投資者在1.6000價位時買入1個合約的英鎊,當英鎊上升到1.7000時,投資者把這個合約賣掉,即賺1000點的英鎊,盈利高達6,250美元。而另一個投資者在1.7000時買英鎊,英鎊下滑至1.6900時,他馬上拋掉手中的合約,那么,他只賠了100點,即賠掉625美元。當然,賺和賠的點數與盈利和虧損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其次,要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本文曾敘述過先買高息外幣會得到一定的利息,但先賣高息外幣就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短線的投資,例如當天買賣結束,或者在一二天內結束,就不必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因為一二天的利息支出與收益很少,對盈利或者虧損影響很小。對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利息問題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例如,投資者在1.7000價位時先賣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的價格還在這一位置,如果按賣英鎊要支付8%的利息計算,每月的利息支付高達750美元。這也是一個不少的支出。從目前一般居民投資的情況來看,有很多投資者對利息的收入看得比較多,而同時忽視了外幣的走勢,從而都喜歡買高息外幣,結果造成了以少失多,例如,當英鎊下跌時,投資者買了英鎊,即使一個合約每月收息450美元,但一個月英鎊下跌了500點,在點數上賠掉3,125美元,利息的收入彌補不了英鎊下跌帶來的損失。所以,投資者要把外匯匯率的走勢放在第一位,而把利息的收入或支出放在第二位。 最后,要考慮手續費的支出。投資者買賣合約外匯要通過金融公司進行,因此,投資者要把這一部分支出計算到成本中去。金融公司收取的手續費是按投資者買賣合約的數量,而不是按盈利或虧損的多少,因此,這是一個固定的量。 以上的三個方面,構成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盈利及虧損的計算方法。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賣出價-1/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而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賣出價-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也可少,所以,近年來吸引許多投資者對它進行投資。 外匯投資以合約形式出現,主要的優點在于節省投資金額。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投資額一般不高于合約金額的5%,而得到的利潤或付出的虧損卻是按整個合約的金額計算的。外匯合約的金額是根據外幣的種類來確定的,具體來說,每一個合約的金額分別是12,500,000日元、62,500英鎊、125,000馬克、125,000瑞士法郎。每種貨幣的每個合約的金額是不能根據投資者的要求改變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定金或保證金的多少,買賣幾個或幾十個合約。每個合約的外幣金額相當于10萬美元左右,投資者利用1千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買賣一個合約,但必須在一天之內清盤。用2千美元的保證金可以做兩天以上的投資,當外幣上升或下降,投資者的盈利與虧損是按合約的金額即10萬美元來計算的。有人認為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比實買實賣的風險要大,但我們仔細地把兩者加以比較就不難看出其差別所,請詳見下表。 假設:在1美元兌換135:00日元時買日元 實買實賣\保證金形式 購入12,500,000日元需要US$92,592。59US$1,000。00 若日元匯率上升100點盈利US$680。00680/1000=68% 利潤資本比率680/92,592。59=7。34%US$680。00 若日元匯率下跌100點虧損US$680。0US$680。00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實買實賣的與保證金形式的買賣在盈利和虧損的金額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在數量上的差距,實買實賣的要投入9萬多美元,才能買賣12,500,000日元,而采用保證金的形式只需1千美元,兩者報入的金額相差90多倍。因此,采取合約形式對投資者來說投入小、產出多,比較適合大眾的投資,可以用較小的資金贏得較多的利潤。 但是,采取保證金形式買賣外匯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是,由于保證金的金額很小,運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外匯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造成保證金的全軍覆沒。以英鎊為例,投資者用1千美元在1.6000價位買了一個合約的英鎊。可是,投資者買入之后,英鎊沒有上升,反而下跌,跌至1.5850,這樣,投資者的1千保證金全都賠掉了,如果英鎊還繼續下跌,投資者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就要造成不僅保證金全部賠掉,而且還要追加投資。因此,有人說合約現貨外匯交易賺也賺得快,賠也賠得快。實際上,若投資者買賣方法得當,賠得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在合約現貨外匯交易中,投資者還可能獲得可觀的利息收入。合約現貨外匯的計息方法,不是以投資者實際的投資金額,而是以合約的金額計算。例如,投資者投入1萬美元作保證金,并買了5個合約的英鎊,那么,利息的計算不是按投資人投入的1萬美元計算,而是按5個合約的英鎊的總值計息,即英鎊的合約價值乘合約數量(62,500英鎊×5),這樣一來,利息的收入就很可觀了。1992年底,買英鎊的利息為5%,一個合約一天的利息達15美元左右,一個月的利息可達450美元,5個合約的利息收入高達2,250美元,投資者買入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匯價上升,投資者既得匯價上升的收入,又得高利息的收入。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 如果匯價不升,反而下跌,那么,投資者雖然拿了利息,怎么也抵不了虧掉的價格變化的損失。 財息兼收也并不意味著買賣任何一種外幣都有利息可收,只有買高息外幣才有利息的收入,賣高息外幣不僅沒有利息收入,投資者還必須支付利息,而且往往付得更多。什么是高息外幣呢?即某些國家的利率高于美國的利率,德國在1992年底的利率為8.25%,而美國的利率只有3%,馬克就成了高息外幣了。投資者先買馬克可以得利息,先賣馬克就要支付利息。由于各國的利息會經常調整,因此,不同時期不同貨幣的利息的支付或收取是不一樣的,投資者要以從事外幣交易的金融公司公布的利息收取標準為依據。利息的計算公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美元對外幣的匯率,像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另一種是以外幣對美元的匯率,如英鎊、澳元等。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方法,既可以在低價先買,待價格升高后再賣出,也可以在高價位先賣,等價格跌落后再買入。 外匯的價格總是在波浪中攀升或下跌的。這種既可先買又可先賣的方法,不僅在上升的行情中獲利,也可以在下跌的形勢下賺錢。投資者若能靈活運用這一方法,無論升市還是跌市都可以左右逢源。舉例來說明,當英鎊升至2.0000高位后,英鎊上升的勢頭已明顯減弱,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在此價位賣英鎊,英鎊下滑后,就把手中的賣單平掉。當英鎊跌至1.5000低位后,估計在此位會反彈,就可在此位買入,當英鎊反彈后,再賣出。 那么,投資者如何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盈虧呢?主要有3個因素要考慮。 首先,要考慮外匯匯率的變化。投資者從匯率的波動中賺錢可以說是合約現貨外匯投資獲取利潤的主要途徑。盈利或虧損的多少是按點數來計算的,所謂點數實際上就是匯率,比如說1美元兌換130.25日元,130.25日元可以說成13025點,當日元跌到131.25時,即下跌100點,日元在這個價位上,每一點代表了6.8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郎等每種貨幣的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都不同,而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在不同價位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也不一樣,只有像英鎊是以英鎊作為本位貨幣,它對美元的匯率才在任何價位上每一點均代表6.25美元。在合約現貨外匯買賣中,賺的點數越多盈利也就越多,賠的點數越少虧損也就越少。例如,投資者在1.6000價位時買入1個合約的英鎊,當英鎊上升到1.7000時,投資者把這個合約賣掉,即賺1000點的英鎊,盈利高達6,250美元。而另一個投資者在1.7000時買英鎊,英鎊下滑至1.6900時,他馬上拋掉手中的合約,那么,他只賠了100點,即賠掉625美元。當然,賺和賠的點數與盈利和虧損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其次,要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本文曾敘述過先買高息外幣會得到一定的利息,但先賣高息外幣就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短線的投資,例如當天買賣結束,或者在一二天內結束,就不必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因為一二天的利息支出與收益很少,對盈利或者虧損影響很小。對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利息問題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例如,投資者在1.7000價位時先賣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的價格還在這一位置,如果按賣英鎊要支付8%的利息計算,每月的利息支付高達750美元。這也是一個不少的支出。從目前一般居民投資的情況來看,有很多投資者對利息的收入看得比較多,而同時忽視了外幣的走勢,從而都喜歡買高息外幣,結果造成了以少失多,例如,當英鎊下跌時,投資者買了英鎊,即使一個合約每月收息450美元,但一個月英鎊下跌了500點,在點數上賠掉3,125美元,利息的收入彌補不了英鎊下跌帶來的損失。所以,投資者要把外匯匯率的走勢放在第一位,而把利息的收入或支出放在第二位。 最后,要考慮手續費的支出。投資者買賣合約外匯要通過金融公司進行,因此,投資者要把這一部分支出計算到成本中去。金融公司收取的手續費是按投資者買賣合約的數量,而不是按盈利或虧損的多少,因此,這是一個固定的量。 以上的三個方面,構成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盈利及虧損的計算方法。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賣出價-1/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而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賣出價-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紀商),簽定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可少,交易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所以,近年來已經成為國際流行的投資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的參與。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也可少,所以,近年來吸引許多投資者對它進行投資。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
熱心網友
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紀商),簽定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可少,交易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所以,近年來已經成為國際流行的投資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的參與。
熱心網友
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紀商),簽定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可少,交易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所以,近年來已經成為國際流行的投資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的參與。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按金交易)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
熱心網友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指投資者委托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與金融公司簽定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小額的開戶保證金,便可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 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也可少,所以,近年來吸引許多投資者對它進行投資。 外匯投資以合約形式出現,主要的優點在于節省投資金額。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投資額一般不高于合約金額的5%,而得到的利潤或付出的虧損卻是按整個合約的金額計算的。外匯合約的金額是根據外幣的種類來確定的,具體來說,每一個合約的金額分別是12,500,000日元、62,500英鎊、125,000馬克、125,000瑞士法郎。每種貨幣的每個合約的金額是不能根據投資者的要求改變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定金或保證金的多少,買賣幾個或幾十個合約。每個合約的外幣金額相當于10萬美元左右,投資者利用1千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買賣一個合約,但必須在一天之內清盤。用2千美元的保證金可以做兩天以上的投資,當外幣上升或下降,投資者的盈利與虧損是按合約的金額即10萬美元來計算的。有人認為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比實買實賣的風險要大,但我們仔細地把兩者加以比較就不難看出其差別所,請詳見下表。 假設:在1美元兌換135:00日元時買日元 實買實賣\保證金形式 購入12,500,000日元需要US$92,592。59US$1,000。00 若日元匯率上升100點盈利US$680。00680/1000=68% 利潤資本比率680/92,592。59=7。34%US$680。00 若日元匯率下跌100點虧損US$680。0US$680。00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實買實賣的與保證金形式的買賣在盈利和虧損的金額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在數量上的差距,實買實賣的要投入9萬多美元,才能買賣12,500,000日元,而采用保證金的形式只需1千美元,兩者報入的金額相差90多倍。因此,采取合約形式對投資者來說投入小、產出多,比較適合大眾的投資,可以用較小的資金贏得較多的利潤。 但是,采取保證金形式買賣外匯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是,由于保證金的金額很小,運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外匯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造成保證金的全軍覆沒。以英鎊為例,投資者用1千美元在1.6000價位買了一個合約的英鎊。可是,投資者買入之后,英鎊沒有上升,反而下跌,跌至1.5850,這樣,投資者的1千保證金全都賠掉了,如果英鎊還繼續下跌,投資者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就要造成不僅保證金全部賠掉,而且還要追加投資。因此,有人說合約現貨外匯交易賺也賺得快,賠也賠得快。實際上,若投資者買賣方法得當,賠得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在合約現貨外匯交易中,投資者還可能獲得可觀的利息收入。合約現貨外匯的計息方法,不是以投資者實際的投資金額,而是以合約的金額計算。例如,投資者投入1萬美元作保證金,并買了5個合約的英鎊,那么,利息的計算不是按投資人投入的1萬美元計算,而是按5個合約的英鎊的總值計息,即英鎊的合約價值乘合約數量(62,500英鎊×5),這樣一來,利息的收入就很可觀了。1992年底,買英鎊的利息為5%,一個合約一天的利息達15美元左右,一個月的利息可達450美元,5個合約的利息收入高達2,250美元,投資者買入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匯價上升,投資者既得匯價上升的收入,又得高利息的收入。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 如果匯價不升,反而下跌,那么,投資者雖然拿了利息,怎么也抵不了虧掉的價格變化的損失。 財息兼收也并不意味著買賣任何一種外幣都有利息可收,只有買高息外幣才有利息的收入,賣高息外幣不僅沒有利息收入,投資者還必須支付利息,而且往往付得更多。什么是高息外幣呢?即某些國家的利率高于美國的利率,德國在1992年底的利率為8.25%,而美國的利率只有3%,馬克就成了高息外幣了。投資者先買馬克可以得利息,先賣馬克就要支付利息。由于各國的利息會經常調整,因此,不同時期不同貨幣的利息的支付或收取是不一樣的,投資者要以從事外幣交易的金融公司公布的利息收取標準為依據。利息的計算公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美元對外幣的匯率,像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另一種是以外幣對美元的匯率,如英鎊、澳元等。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入市價*利率*天數/360*合約數 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方法,既可以在低價先買,待價格升高后再賣出,也可以在高價位先賣,等價格跌落后再買入。 外匯的價格總是在波浪中攀升或下跌的。這種既可先買又可先賣的方法,不僅在上升的行情中獲利,也可以在下跌的形勢下賺錢。投資者若能靈活運用這一方法,無論升市還是跌市都可以左右逢源。舉例來說明,當英鎊升至2.0000高位后,英鎊上升的勢頭已明顯減弱,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在此價位賣英鎊,英鎊下滑后,就把手中的賣單平掉。當英鎊跌至1.5000低位后,估計在此位會反彈,就可在此位買入,當英鎊反彈后,再賣出。 那么,投資者如何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買賣的盈虧呢?主要有3個因素要考慮。 首先,要考慮外匯匯率的變化。投資者從匯率的波動中賺錢可以說是合約現貨外匯投資獲取利潤的主要途徑。盈利或虧損的多少是按點數來計算的,所謂點數實際上就是匯率,比如說1美元兌換130.25日元,130.25日元可以說成13025點,當日元跌到131.25時,即下跌100點,日元在這個價位上,每一點代表了6.8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郎等每種貨幣的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都不同,而日元、馬克、瑞士法郎在不同價位每一點所代表的價值也不一樣,只有像英鎊是以英鎊作為本位貨幣,它對美元的匯率才在任何價位上每一點均代表6.25美元。在合約現貨外匯買賣中,賺的點數越多盈利也就越多,賠的點數越少虧損也就越少。例如,投資者在1.6000價位時買入1個合約的英鎊,當英鎊上升到1.7000時,投資者把這個合約賣掉,即賺1000點的英鎊,盈利高達6,250美元。而另一個投資者在1.7000時買英鎊,英鎊下滑至1.6900時,他馬上拋掉手中的合約,那么,他只賠了100點,即賠掉625美元。當然,賺和賠的點數與盈利和虧損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其次,要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本文曾敘述過先買高息外幣會得到一定的利息,但先賣高息外幣就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短線的投資,例如當天買賣結束,或者在一二天內結束,就不必考慮利息的支出與收益,因為一二天的利息支出與收益很少,對盈利或者虧損影響很小。對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利息問題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例如,投資者在1.7000價位時先賣英鎊,一個月以后,英鎊的價格還在這一位置,如果按賣英鎊要支付8%的利息計算,每月的利息支付高達750美元。這也是一個不少的支出。從目前一般居民投資的情況來看,有很多投資者對利息的收入看得比較多,而同時忽視了外幣的走勢,從而都喜歡買高息外幣,結果造成了以少失多,例如,當英鎊下跌時,投資者買了英鎊,即使一個合約每月收息450美元,但一個月英鎊下跌了500點,在點數上賠掉3,125美元,利息的收入彌補不了英鎊下跌帶來的損失。所以,投資者要把外匯匯率的走勢放在第一位,而把利息的收入或支出放在第二位。 最后,要考慮手續費的支出。投資者買賣合約外匯要通過金融公司進行,因此,投資者要把這一部分支出計算到成本中去。金融公司收取的手續費是按投資者買賣合約的數量,而不是按盈利或虧損的多少,因此,這是一個固定的量。 以上的三個方面,構成了計算合約現貨外匯盈利及虧損的計算方法。 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1/賣出價-1/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而英鎊的計算公式為: 合約金額*(賣出價-賣入價)*合約數-手續費+/-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