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靜坐——是共法,不論何宗何派,開始入手都離不開靜坐。意守丹田是道教靜坐的概念,其中“丹田”有三,一 是指頭部印堂穴,曰:上丹田;二是身體胸部膻中穴,曰:中丹田;三是下身臍下三寸處,曰:下丹田。一般意守丹田中丹田指下丹田。提醒樓主注意,意守丹田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用一念代萬念,達到攝身靜慮的目的,因此意守丹田時千萬不要“執著”,切記!
熱心網友
就是膀胱!!!!!!!別信那些3寸4寸的
熱心網友
上丹田孟兄? 2005年10月15日上丹田:上丹田位于兩眉之間的顱腦之內,相當于天目穴后約一寸三分之處。天目穴現代人強釋為祖竅或者直稱謂玄竅,頗有牽強附會之意。 丹法中將天目穴之泥丸的區域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明堂,洞房和泥丸。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這一區域,這一部分的腦組織正好是大腦額區,現代醫學尚未揭開此區域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大腦深層的功能就更不知曉了。對于修真者來說,此區域卻玄妙無窮。五眼功能的開發全匯聚于大腦額區四周,古稱此地為玄宮,如果大藥落于此處,則稱為玄宮丹。(附注:大藥落于神氣穴名為九宮丹,大藥落于掌心的就稱為掌心丹,張三峰宗師的大藥落于陰蹺,稱之為九陰丹)。 人的頭部為百陽之會,俗稱六陽魁首,全身的陽經均匯聚于頭部,尤其是額部可稱為陽中之陽,人體最不畏寒處為額部,最為寒處為臍部,此兩部位的陰陽特性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由于額區陽氣凝集,所以此處最易見光,玄關一竅也較容易開啟。所以丹法中很多門派將此處作為修持的重要門徑。 腦為神腑,此處也是五氣朝元匯集之地,五色彩光最易在此翕聚,性光較易顯現,由性入命的修持功法大都在此見性,打開此玄關一竅,然后回光返照于內,“太陽栽在明月中”。收歸氣穴凝聚元神或擊開鐵門采藥煉丹,實現性命雙修的工程。我國古代前輩們多用“目前”,“眼前”來暗示此玄竅的性光,如呂祖云;“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陳泥丸祖師云:“終日相隨在目前。”修真者若能識此得此,就可以見性入手,必能盡性以至了命--------------------------------------------------------------------------------“丹田”究竟在人體的什么部位?現列舉各種說法于后,供參考、分析。1、神闕穴。屬任脈,位于臍中。后面正對命門穴(屬督脈,腰椎第二棘突之下凹陷處),為一身之中,斷臍之所。2、氣海穴。屬任脈,又名下氣海。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處。3、石門穴。屬任脈,別名丹田。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二寸處。4、關元穴。屬任脈,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三寸處。以上是從針灸穴位的點上看,上下就有三寸之差。以下又有人把丹田分為上、中、下三處。5、上丹田,印堂穴。別名有祖竅、玄竅、空竅、根竊、山根、宗根、天根、有根、方寸、元門、眾妙門等。它是元“神”出處之所,泥丸腦府的門闕,在人體至關重要。6、中丹田,膻中穴。屬任脈,又名上氣海,為“氣”之海。位于體前正中線上,在兩乳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7、下丹田,泛說有神闕、氣海、石門、關元等穴。為蓄“精”的倉稟。另外,還有把上、中、下丹田認定是在:8、上丹田,百會穴。位于后發際之上七寸,約當兩側耳廓尖連線的中點,頭頂心處。9、下丹田,會陰穴。位于會陰部正中,前陰部與肛門之間。是任、督二脈的起點。10、中丹田,位于上丹田百會穴和下丹田會陰穴的連接線與神闕穴和命門穴連接線相交點。 百會穴與會陰穴在身內的連接線叫“沖脈”。神闕穴通過命門穴,圍腰部的圈線叫“帶脈”。“沖脈”相當于人體中軸線的頭和軀干上半部分。若以此種說法,則其所在位置就相差更遠了。以上所說丹田的所在部位,大部分是在氣功應用。武術中所說的丹田,都認為應當在小腹部,雖然氣海穴、石門穴、關元穴的點上有距離,在對“面”上的認識還是一致的。 回答者:丁點皮球黃哈達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0-13 20:13--------------------------------------------------------------------------------田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鑒》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并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于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范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范圍更合適些。 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匯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通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于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
熱心網友
臍下三指的位置心到即可!
熱心網友
樓上說的對佛家坐禪參的是無物無我又何來丹田樓主所說的應該是意守丹田那是道家練氣的法門 聚氣于丹田 而后行走周天 通任督而達天庭 是為吐納之術從人體穴位上看丹田如樓上所說在臍下三分但道家所指丹田是意指而非是指 就是說心中有丹田 存意于一處而已 尚未發現誰能將氣導致丹田的
熱心網友
佛教靜坐法中沒有丹田這個概念,這是道教、武術的內功法的概念。佛教靜坐大致有:安那般那數息法;不凈觀、白骨觀;參話頭的中華禪;觀想佛像、菩薩像、凈土勝境的顯教觀想法;觀想種子字、咒輪、曼陀羅、本尊的密宗觀想法;九節佛風、拙火等藏密瑜伽氣功法。這些禪法幾乎都不在身上什么部位存想,因為佛教認為人身是臭皮囊、是四大和合的生滅有為法,外道氣功法被斥為“鬼窟里做活計”。即使有氣功特點的藏密的一些修法,其觀修特點更接近印度的瑜伽術,也沒有丹田這種概念。當然,這里并非否定氣功的作用,我認為道家氣功在健身、助道方面還是有作用的,但不屬于佛門的禪法。
熱心網友
臍下三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