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首先說戰略力量。中國和美國戰略進攻力量的差距大家是都知道的,不過核武器是同歸于盡的玩意,所以夠用就可以了;但是大家注意防御力量的對比了沒有,TMD針對的是誰,不會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核力量和研發潛力是足以對付美國的,美國準備對付的只能是二流以下的核國家,象中國,英法之類的(按照西方的邏輯,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的,朋友也許可以相處得長一點,但是朋友的核力量對自己也是一種威脅,有備無患最好了)。美國為國家利益的維護和擴張向來是不余遺力的,象一有空閑就在中東伸手,而對別人的能力的削弱和限制也是使自己能力延伸的手段,如果美國確認TMD和進攻力量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那么她就會毫不猶豫地對付她可以對付的對手,這是歷史證明了的。我們的對策是什么呢,那就該視我們的科技和經濟力量而言了,對于中國來說,最好是建立自己一定的TMD,以求既可以減弱美國的進攻力量,也可以防御印度之類的核小國,同時發展自己的戰略進攻力量;外交分化和聯盟也是一種手段,但是只有自己有實力才是最可靠的。 其次是常規力量。即使現在,我們對付美國的常規力量也是困難的,空軍方面,SU30MKK要好一些,SU27-F11就有些讓人擔心了,主要是雷達和火控電子設備與美國的差距較大,怕不能充分利用好SU27這個平臺,F10對付美國的現役戰機還行,但是裝備數量太少,而且聽說好象還有些問題沒能解決,至少發動機是受制于人的。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F22,F35和B2,我認為這些新式武器的如果能如美國預期那樣出色,那么與第三代戰機相比的優勢就仿佛二戰尾聲時噴氣式戰機對螺旋槳戰機形成的優勢那樣,不是嗎,起碼隱形優勢就讓對手有閉眼交戰的危機感。對付這種威脅,第一是要有有效的預警體系,衛星技術我國還可以,預警機就讓人焦心了,信息技術是保證戰場協作的必備,我國好象在這方面要差些,第二是反隱形技術,這是未來戰場不可缺少的,不知道咱們國家現在怎么樣了;第三是反擊或攻擊的手段,我認為我國的航空技術趕上美國還需要時間,因此不如以長對長,大力發展應該是未來武器的激光等能量技術,即使一時不能解決小型化的問題,但是只要有這種武器,結合反隱形手段,在長距離甚至超長距離打擊美國的先進戰機,空軍是美國最犀利的常規進攻力量,擊敗美國空軍就等于把美國這個老虎的牙齒拔了一半。海軍最好還是穩步發展的好,因為我國的綜合勢力與美國相距較遠,形成決戰大洋實力還需要很長時間,現在不妨以近海作戰為目標,同時發展潛艇與空軍技術,以保持一定的遠距離攻擊能力。陸軍的新轉被比較讓人放心,但是我希望近期如果和美國交手,最好不要讓陸軍有機會出手,因為美軍逼到中國海岸線或陸地時,就說明其已經掌握了海空之戰的優勢,當然,美軍如果從其它地方進攻,陸軍老大哥就可以表演了。 最后是在其它方面減少我們在近期內被迫與美軍在距離國門較遠的地方沖突的可能性,因為我國還不具備遠征的能力和實力。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性出在能源進口地上,現在我國擴大能源的來源途徑就是一種正確的戰略選擇, 對于美國這樣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最聰明的做法當然是盡量不要與之發生沖突和對立,雖然美國很霸道,但是任何一個國家強大到美國這種程度都會霸道。可惜遺憾的是我國是國力正在上升的大國,這樣的國家最遭強國忌諱的,何況我們還有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等與美國沖突的潛在火種,所以我們最好還是做好與之沖突的準備吧。而對于潛在的沖突對手,最起碼的準備之一就是了解對手與自己的優長,只有清醒地認識到對方的長處,才能正確地對付對手,只有做好與對手沖突的準備,才能避免與對手發生不必要的沖突――畢竟二虎相爭,誰都會受傷的。
熱心網友
美國的軍事是侵略攻擊型的,中國的軍事是保衛防御型。
熱心網友
打一仗不就知道了 美國也太欺負人了 為什么不去打它呢
熱心網友
差距在 軍事戰略 思想上 有了先進的 戰略思想 我們 就一定能打敗 美軍武器可以制造 技術可以研究但是沒有好的 戰略思想指導 沒有戰略眼光就無法看準 發展的方向和威脅的重點 那武器就永遠跟不上潮流 技術就永遠沒有創新所以說 軍事戰略 思想 是最重要的 !前瞻性 準確性 都是指導美軍發展的保證如果我們 能有 一流的 戰略思想我們也可以 強大大 戰勝 美軍!~
熱心網友
美國軍方看中國解放軍! 戰爭的本質表現就是混亂。怎樣最大限度,有效的控制混亂的局面是各級指揮官(包括班長)所面臨的考驗,這也是中國陸軍面臨的考驗。誰能更好的控制混亂的局面,誰就有了獲勝的希望。 一.美國國防大學研究中國軍事資料來源 1.互聯網。 2.出版發行物,比如在美國1984發行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手冊》和海軍陸戰隊發行的外軍手冊。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書籍和研究文章。 3.美國新聞署的出版物,有大量翻譯各國的最新出版發行的報紙和文章。 軍事工業的公開宣傳手冊,比如NORINCO(北方工業集團)的武器介紹和中國兵器展覽的介紹。 5.駐華武官的報告。 6.情報機構,包括NSA和CIA的中國軍事情報匯集。 7.也是最有趣的一個,就是和中國軍方人士的交談。但是,這種交談隨著美國W-88核彈頭技術泄露之后變得困難起來,主要是由于美國官方對自己雇員和中方軍事人員之間的言論限制。直到現在,誰也不能確定到底中方得到了W-88的什么技術,但是由于這個限制,美方卻失去了很多。相反,中方卻源源不斷獲取著美方軍事信息。比如,下屬解放軍總裝備部的“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中心”(CDSTIC)就是中國最大的公開化的軍事情報研究機構。 8.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威夷出版的《中國軍事人物》。 9.最后,照片,電影,錄像,雜志,如《兵器雜志》和《解放軍畫報》也能解答許多問題,特別是武器方面。對于一個有經驗的研究者來說,一張照片可以暗示許多有趣的問題,比如武器和人的合成,戰術和缺陷。有一張官方照片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照片是解放軍海軍蛙人部隊偷襲灘頭,登陸士兵們雖然臉上涂了迷彩,但都戴著桔紅色的潛水鏡,明黃色的氧氣罐,在飛奔搶灘,他們手中有武器,但看不見彈藥和背囊在哪里。A。裝備的鮮艷色彩和輕裝上陣說明的問題很多,起碼說明了訓練和實戰的結合問題。B。蛙人登陸以后要在敵后生存,彈藥,爆破設備和生存必需品是必要的。C。美國蛙人部隊的宗旨就是不與敵人正面沖突,其核心就是情報搜集和完成具體任務(爆破為主),任務完成之后不失一人安全返回。所以美國海軍蛙人的登陸方式有些不同,即便是在出水之后也是匍伏前進,然后進入隱蔽狀態。 二.問題 自從抗日戰爭以來,PLA的組織機構有三級。毛澤東就此問題有過解釋。解放軍的主力部隊,是打運動戰的,也是裝備最好的。地方部隊,主要任務是區域性的作戰。民兵,為上述部隊提供補充兵員和提供后勤支援。在文革時期,民兵也充當了鄉村警察的角色。 目前,地方部隊和武裝警察在戰時可以直接受主力部隊指揮,被當作輕步兵使用。民兵組織在近年來處于明顯下降趨勢,訓練的信息幾乎沒有,有的只是在搶險救災中的報道。也許中國現在終于認識到,就象俄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任何想侵略占領中國國土的國家都是極其愚蠢的。這也是民兵力量逐漸減弱的原因。另外,即便是需要民兵力量,訓練和組織的時間也是很短的。 這也就回答了“人民武裝部”的問題。原先,“人民武裝部”是聯系解放軍和民兵組織的聯絡部門。現在,人民武裝部的主要作用是安置退役人員和動員武裝力量。盡管如此,民兵和地方部隊的聯系仍然存在。 說到地方部隊,解放軍是怎樣來動員預備役的呢?頻率是什么?很明顯,中國預備役軍人很難進行象美國預備役一樣的一月兩次的訓練,主要是因為集中的困難。在中國,把預備役在一個很短時間有效的著急起來是很困難的。一年一度的集中訓練是有的。但是,這種訓練的頻率是什么呢?是怎樣進行的?后勤支援,動員,訓練,人員來源是怎樣的?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個令人最為疑惑的問題就是解放軍總是暫時性的結成一個軍事行動的指揮中心(戰區)。1979年的對越戰爭,解放軍成立了南方戰區。同時還有一個由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和蘭州軍區組成的北方戰區來對付蘇聯。1996年4月,當解放軍進行臺海演習時,由一個“福建前線”來統一指揮,而不是傳統的南京軍區。 三.各大軍區的結構 自80年代開始,就有謠傳說要取消所有的大軍區。加上“戰區”和“前線”的出現,軍區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它們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一個可能就是后勤支援。1999年夏天,解放軍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合成后勤規范。”那么,合成后勤支援是怎樣構成的呢?是否在各大軍區統一執行? 目前,根據可靠的消息,解放軍陸軍有七個直升機部隊。這七個直升機編制被配置給了“軍區和集團軍。”沈陽軍區有一個“心理戰部隊,”各軍區還有特種部隊。那么,這些部隊是從屬于什么樣的指揮控制系統呢?他們和軍區,集團軍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軍區和集團軍之間的關系是很值得研究的。在毛時代,精銳的集團軍是不受軍區指揮的。現在的集團軍歸誰指揮呢?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有關解放軍將一些師編制成為旅的做法。這就出現了更多的問題等待回答。開銷有多大?有多少個師被改編成旅了?是否都要編成旅?有多少旅裝備了新型武器? 四.裝備 另一個問題就是解放軍的裝備。眾所周知,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型號很多,大的到坦克大炮,小的到小型武器和制服。這就給后勤支援,訓練,安全,部件管理,維護帶來了種種的麻煩。 (談到小型武器和基準戰斗單位的問題,請見發表在“軍參”的“美國國防大學學生眼里的中國陸軍。”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解放軍的步兵缺乏起碼的步兵反裝甲武器。) 另一個問題就是新型的5。8x43毫米87式自動步槍帶來的種種問題。87式自動步槍的敗筆確實給中國的陸軍造成了退步。(1。部件多,不利于實戰。2。槍短,兩點式瞄準系統不精確,要借助于瞄準鏡。3。后置式三十發彈夾影響了臥倒射擊。)中國陸軍需要十多年的時間給所有的部隊裝備5。8毫米武器,以代替自朝鮮戰爭就開始使用的7。62毫米輕武器,包括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與此同時,有的部隊使用56式自動步槍(AK47),有的部隊使用81式自動步槍,有的部隊使用74式輕機槍,都是7。62毫米。很明顯,給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陸軍換上一種全新的,未經實戰考驗,完全異類的彈藥是不明智的,光是后勤補給就是個巨大的問題。 五.中國陸軍的合成作戰能力 要實現合成作戰,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可靠,保密,耐用的通訊手段。很明顯,解放軍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十年前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所有這些都局限于上級指揮機關。戰術電臺呢?有多少?部署的最低單位是哪一級?是不是所有的連級指揮員都有戰術電臺呢?多少排級指揮員有戰術電臺?班長配置了沒有?是否有同步加密和解密能力?他們還要使用密碼本嗎?難道中文就沒有人能破譯嗎? 美軍的戰術電臺都有高頻同步加密和解密的能力,并且裝備到了戰斗班,換句普通話就是說,說的是人話,送出去的是密碼,接收到的也是密碼,聽到的卻是人話。 (談到此,建議讀者看看影片《與風對話》“THE WIND TALKER”。此影片是描述二戰太平洋逐島戰時,為了防止日軍監聽海軍陸戰隊基準單位和上級之間的通訊聯絡,海軍陸戰隊招募了美國的納瓦哈印地安人作為通訊兵,他們使用部落語言進行通訊聯絡,對日軍有效的封鎖了消息。) 經過數十年對通訊設備的改良,中國陸軍是否具有了足夠的戰術通訊能力呢?上級指揮員是否能有效的使用通訊手段具體指揮排和班呢?如果是這樣,中國陸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 如果解放軍的通訊手段達到了這一步,中國的陸軍作戰單位就需要無數的戰術電臺,計算機和其它電子設備,這也就同樣使解放軍在電子戰的狀態下更加脆弱。中國陸軍清楚這個問題,問題是怎樣更好的保護自己。 美軍的步兵班不但有戰術電臺,而且正在裝備手掌式互聯網電腦。這樣一來,班一級的戰斗單位不但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戰役環境,而且各級指揮機關也清楚地了解班一級戰斗單位的位置和所處的形勢。 正如我的語錄所言,戰爭的本質就是混亂。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混亂就是贏得戰役勝利的關鍵。上級指揮機關和總指揮部了解班一級最具體的戰局在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中成為關鍵,這樣,計算機甚至可以自動調配坦克支援,空中支援,地面支援。 有一張官方圖片也很有趣。圖中為解放軍演習部隊的指揮中心,一排電腦,士兵在電腦上操作。但仔細觀察一下,所有的電腦都是白色的。問題1,軍用電腦的功能是否和民用的一樣呢?問題2,計算機的色彩。問題3,計算機到底是怎么和戰術行動一體化的呢? 對照一下美軍的軍用筆記本式電腦。A。防水,防磁,防震。B。綠色。C。體積小。D。電池的使用時間是民用筆記本電池的三倍。 使用計算機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源。放開電池不談,解放軍的后勤部隊在戰場條件下是否能源源不斷提供充足的電力支援?有足夠的發電機嗎?有足夠的技師來使這些不聽話的發電機正常工作嗎?另外,象夜視儀(NVG),激光瞄準裝置都需要電池。那么有沒有可能提供不同型號的充足的電池支援呢?有沒有大功效的電池提供給正常的訓練呢?這些都是解放軍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師和旅以下戰斗單位的標準問題。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如果中國陸軍真是對合成作戰有嚴肅的態度的話。比如,你是一個師長,下屬有步兵團和坦克團,你將要在開闊的平原上作戰。這樣,你就需要把裝甲部署在一線,這就意味著你要把步兵和坦克結合在一起。如果步兵沒有裝甲車輛,你還是要把步兵安排在其它機動車輛上以跟上坦克的前進速度。接下來,你到了預備進攻陣地,然后開始進攻。進攻到了一個城市,你就要重新組織作戰部署,將步兵部署到第一線,坦克部隊作為火力支援。在一個快速進攻的戰役中,一天中你要組織,再組織,組織,然后再組織。 舉這個例子的原因還是針對“標準化”而言。再比如,你是一個步兵營長,你的上級命令你把一個連配屬給一個坦克團。那個坦克團也要送過來一個坦克營配屬給你。在發起進攻之前,你和坦克營長只有一個鐘頭的時間重新組織搭配坦克連隊和步兵連隊。那么,這個坦克營裝備了什么樣的坦克?性能如何?裝備了什么樣的炮和炮彈?坦克上的機槍和你步兵的是否用同一種彈藥?你還要給他們吃飯,那么坦克營的人數是多少?坦克的重量是多少?寬度是多少?55頓的坦克會不會壓塌你前進通道上的橋梁?或者這些坦克是35噸的? 你需要了解所有的一切,可能還要更多。如果一切裝備,指揮系統都是“標準化”的,做這一切將會很簡單。自二戰結束后,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幾乎天天都在做這件事。步兵和坦克部隊之間相互知道對方的要求和狀態。即便是這樣,就是人員問題,當天的出勤率,多少輛車輛能正常使用,運兵車的狀態等等就夠頭疼的了。以上所有還沒有涉及象坦克部隊和步兵的電臺是否能順利通訊,輕武器的彈藥是否可以交替使用等等的問題。時間不允許你到一個新組合的戰斗編制去慢慢適應。 六.再談合成作戰:標準化,最后還是標準化。最關鍵的一環。 比如,在解放軍組織旅的編制時,俄制SA-15地空導彈系統的部署就是一個問題。是否是把一個營的地空導彈部隊部署給作戰部隊?如果是,那么后勤支援最為關鍵。同時還要訓練人員,保證訓練標準,保證所有的SA-15單位都在做同樣事情。但是,這里有個很大的矛盾。那就是地空導彈部隊在平時不會和地面作戰部隊駐防在同一營地。即便每次都是同樣的部隊相互搭配支援,每次行動時他們仍然還需要熟悉對方。在駐地和野戰的操作是不同的。那么實際地面作戰部隊指揮官對地空導彈了解多少,在戰時又怎樣根據需要使用地空導彈部隊呢? 另外一個做法就是給每個步兵營配備兩個SA-15單位。那么師級指揮部又是怎樣安排部署的?無論是集中使用還是分散使用SA-15,這都是一個永遠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軍隊經常重新組合的原因。支援火力在重新組合的時候可能集中使用,在下一次重新組合時又要分散使用。 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特種部隊集中起來,在野戰情況下進行訓練。被分配給地面作戰部隊的機會越多,從駐地到執行野戰指揮的進程就越順利。但是,野戰訓練對設備的磨損極為嚴重,可以說是極端的嚴重。到目前為止,解放軍的做法是把這些設備留在駐地,以保持完好的狀態。 七.地面作戰部隊的地位 自從1927年以來,解放軍的地面部隊就占據著主導地位。最近,有消息說解放軍要組建一個“地面作戰部”的建制來協調合成作戰能力。這就意味著地面部隊主導地位的削弱。這樣,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也就和陸軍具有了相同的地位。其實,這個機構的建立對陸軍合成作戰能力不利。一個新的機構對已經進行中的合成作戰行動將是一個阻礙和拖延。 中國在七十年代末取消了單獨的防化部隊,工程兵,通訊兵部隊,炮兵,裝甲兵等兵種。主要原因就是各兵種之間的掣肘。每個兵種都在為自己爭更多的好處,就是一個簡單的演習,也要層層扯皮上報到最高指揮機關。最后,各兵種的辦公機構統一被規劃到了總參作戰部的領導下。獨立的地面作戰部也同樣會影響到合成作戰的能力。 中國軍事觀察家們普遍認為解放軍對合成作戰討論的多,實踐的少,表現也不是很出色。其中原因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因為懼怕變化還是思想落后?也許是兩者兼有?但思想落后又不太可能。從總參,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的出版物看來,不是這個原因。這些出版的著作清楚的顯示他們對美國陸軍的FM100-5很了解。他們談到了在天空,地面,海洋,互聯網的“多層次戰爭。”也許軍方上層比較了解,而基層比較閉塞落后。如果思想落后是實際情況的話,那么拒絕和反對變化的傾向就有可能發生。這也許是改革的關鍵問題,讓中層和基層指揮員了解他們的應該做什么,然后讓他們認識到合成作戰的可能性和意義,并且讓他們明白這種新的戰術將不會刺激他們的神經。 八.合成作戰的可能性 很明顯,解放軍正在發展一個合成化的指揮,控制,通訊的組織結構。同時,軍方也在為合成作戰做著規劃。這個主導思想也許基本完成了,但是還沒有發展到怎樣把一個野戰排配屬給一個坦克連那么具體的程度。就從一個官方的訓練記錄片來舉例來看,解放軍在合成作戰能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影片的主導思想似乎是這樣的。不同的作戰部隊同時出現在一個作戰區域,在同一時間圓滿完成各自的任務,看起來這好象就是“合成作戰,”其實合成作戰不是這樣簡單的。在這個影片中,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營級或連級的先頭挺進部隊呼叫空中支援并指導戰斗機施行地面打擊的行動。早在1940年,德國國防軍就開始這樣做了。到了1945年,歐洲和太平洋戰區幾乎所有的參戰國部隊也都開始這樣做了。 這讓我想起了美軍在進軍巴格達路上的一段插曲。當時有英國戰地記者跟隨一支有一個連兵力的美軍先頭部隊,電視在通過互聯網直播。當這個連隊前進到一處高速公路邊的政府辦公建筑群時受到了抵抗。先頭部隊集體隱蔽,發射了幾枚“標槍”式步兵導彈。但抵抗仍然繼續,但只聽見槍炮聲,看不到對方的火力,因為自始至終在一旁都有兩名狙擊手在瞄準著建筑群。步兵這時呼叫坦克支援,不到二十分鐘,三輛M1A2坦克出現在建筑群前方,兩輛坦克實施正面炮火打擊,一輛從側后進入了建筑群。但那輛從側后攻入的坦克很快又退出了戰斗,顯然對方有反坦克武器。這時,電視上出現了步兵排長手持電臺呼叫空中支援的畫面。不到三十分鐘,只聽空中戰機轟鳴,步兵后撤了一百多米,躲到了高速公路的另一面。大地顫抖,幾聲巨響之后,電視畫面顯出那處建筑群變成了一片廢墟。之后,坦克再次進入。二十分鐘后步兵進入打掃戰場。這是一次印象比較深刻的合成作戰的實戰畫面。 小結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同時做著許多事情。解放軍正在努力提高軍官和士兵的教育程度,準備把三年兵役期限改為兩年(兩年的期限嚴重的影響了部隊的質量),貫徹實施“現代高科技的局部戰爭”理念,把野戰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的過渡更好的結合起來,取消所有的商務經營,還要設計臺海開戰的緊急計劃。所有這一切對任何一個國家,對一個軍隊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干擾。象美國的陸軍一樣,中國陸軍是最保守的力量,但他們也許正在努力尋找著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的新位置。
熱心網友
不是一個級別,不具備可比性。
熱心網友
我想中美在武器,科技.戰術思想上是落后于美國,但中美在軍事上并沒有差距.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人為了祖國犧牲再多都沒關系,美國讓它死一萬兩萬試試
熱心網友
現在我們中國的某些人精神面貌.道德水準普遍比較差,為了達到目的任何手段都用,若是在戰時肯定要表現得自私自利,富人逃之夭夭,一盤散沙.我覺得中國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設,若一輛車由飛鳥.魚.牛拖著跑能跑得起來嗎?一個要上天,一個要下河.一個要在陸上跑.
熱心網友
痛
熱心網友
北京清華大?W一名七十四?q的老教授晏思賢,本月上旬偕妻女搭乘巴士外出?r,因補票一元??題與售票?T發生衝突,?生?叟碳糖?只有13歲,更?K遭?Ψ揭皇殖櫧鶩販ⅲ皇腫プ『砹釕潰皇籮嵊泄夭塊T?s?欣硎錄M詞?叟睦轄淌諶漲霸誶迦A校?@?擾e行露天追悼?猿聊卦V?局?κ錄睦淠?o情。 這樣的事情竟然在北京發生,令人流淚,使人痛心啊!中美最大的差距就在這里。....
熱心網友
最大的差距是,軍隊的指揮權,中國黨指揮槍,為黨可以向國民開槍,美軍其實真正才是美國人民的軍隊。另我不愛國,因為這個國家不值得我愛,但國家一但被侵略,我將第一個拿起反侵略的槍。
熱心網友
差距在于:武器咱們多數是"引進"來的,而它多為自我研發;戰術理論它是實踐出來的,而俺們是"想"出來的......差距是很大,可咱不害怕,十三億同胞共筑鋼鐵長城!
熱心網友
美國真敢對中國動手嗎?侵占一個小小的武器又落后的伊拉克就死了兩千人,那面對一個武器還算先進的大國他準備死多少人?美國人夠嗎? 我倒不怎么擔心美國繼續發展新武器。他現在已經夠先進的了,如果再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跟神仙似的,那老天就會收拾他了,哪會用我們操心。外國不是有位名預言家預言嗎美國將毀滅于一場大火嗎?
熱心網友
作戰目標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信仰,沒有目標,不知道為什么而戰.
熱心網友
521520 -----------如果再來次"抗日"你他媽肯定第一個當漢奸,一點愛國主義都沒有.狗日的
熱心網友
同意“前沿03”和“呆子”的意見,與美軍的差距是巨大的,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熱心網友
看看兩國的軍費也許就會得到答案
熱心網友
美國人準備著第6代戰爭,我們呢?殲7,殲8能打第六代戰爭嗎?當美國用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非接觸的攻擊我軍時,我們用什么對抗呢?核武器嗎?不可能!核武器在現代戰爭中毫無用武之地!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可以游擊戰,非對稱的作戰方式.其實真正的軍事專家都知道.美軍的裝備比我們的裝備更適合打游擊戰.美軍可以快速到達,快速作戰,快速殲敵,快速撤退.我們的軍隊跟的上節奏嗎?
熱心網友
體制差別最為主要~~~ 想想運10就知道,領導者的無能會糟蹋任何優秀的科技人員~~~每年抓些貪官來放油~~科技人員的工資比老美還多~~
熱心網友
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
熱心網友
我覺得現在最讓人覺得可怕的是中美官兵的素質差異,我們的士兵的文化水平還是停在所謂的“九年義務制教育”的階段,而美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了,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大學生! 說句最直接的話,即使有先進裝備,如果你不會操作,又有什么用啊!
熱心網友
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
熱心網友
全方位的。無論是研發科技、軍費占比、武器的先進性、軍人的素質、教育等等,當然也包括軍人的工資水平
熱心網友
軍人工資差距最大
熱心網友
不能單從武器裝備上看問題,關鍵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略目標不同。美軍推行的是一種全球性軍事戰略,而中國只是立足亞洲
熱心網友
科技.教育.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的說法,客觀的說中國軍人的軍事素質和美軍軍事素質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美軍經過近15年多次戰爭洗禮其戰斗意識不是中國軍隊的訓練和演習可以比的。在就是訓練也比不上老美!中國軍隊注重的安全。不管怎么樣都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這就制約著訓練的結果,而老美就不了,他們不怕出事故,出了事故后人還活著就好了。這就是中間的差距。我不是說中國的軍人怕死沒種!而是某些軍隊首長怕挨處分斷了他的官路。我只是我自己的客觀看法!
熱心網友
除了科技之外,我想還有軍人素質。不要因為美軍中某些人的行為。而否定美軍的整體素質。
熱心網友
三個字:科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