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他是想說責任為重,有顧念為重,完全的活出自我是輕

熱心網友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有無數次的重復,我們就會象耶穌釘于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恒上。這個前景是可怕的,在那個永劫回歸的世界里,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這就是尼采說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如果永劫回歸是最沉重的負擔,那么我們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輝煌的輕松,來與之抗衡。 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慘,而輕松便真的輝煌嗎?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可是在每一個年代的愛情詩篇里,女人總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征,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會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那么我們將選擇什么呢?沉重還是輕松? 巴門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紀正是提出了這一問題。他看到世界分成對立的兩半:光明/黑暗,優雅/粗俗,溫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成為積極的(光明,優雅,溫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極的。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積極與消極的兩極區分實在幼稚簡單,至少有一點難以確定:那一方是積極?沉重呢?還是輕松?巴門尼德回答:輕為積極,重為消極。他對嗎?這是個疑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輕/重的對立最神秘,也是最為模棱兩難。 。

熱心網友

心中之輕非真輕,情中之重非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