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F-117“夜鷹”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下屬“臭鼬”工廠的產品。“臭鼬”工廠一直負責美軍絕密航空研制計劃,如U-2、SR-71等。F-117是一種單座戰斗轟炸機。設計目的是憑隱身性能突破敵火力網,壓制敵防空系統,摧毀嚴密防守的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目標,可執行偵察任務。機長 20。3 米機高 3。8 米空重 23,625 千克翼展 13。3 米機翼面積(估計) 105。90平方米空機重量(估計) 1360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3814千克內部武器重量 2268千克正常最大使用速度 M0。9起飛速度(正常戰斗重量) 306千米/小時著陸速度 227千米/小時作戰半徑(不空中加油,載彈2268千克) 1112千米限制過載 +6g F-117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隱身性能好,雷達和紅外探測裝置難以發現其蹤跡。F-117的雷達反射反射面積(RCS)在0。01到0。001平方米之間,而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如F-15,雷達反射面積一般為3到6平方米以上。這意味著雷達有效的探測到F-117的距離要比其他飛機短的多,F-117可以借此穿過嚴密的防空雷達網,襲擊對方后方目標。此外F-117的特殊設計還極大的減小了尾部噴氣的紅外線特征,減小了被紅外線探測器發現的幾率。 F-117采用雙梁式下單翼,由下表面和上表面的三個平面構成,機翼下表面前部與前機身融合。后掠角67。5°,菱形翼剖面,這一翼形主要為超音速導彈所常用,遠大于亞音速性能所要求的后掠角,F-117采用這一翼形主要是為了將前方的雷達波反射到接收不到的地方。機翼有兩塊副翼,與全動尾翼一起來操縱穩定。機身是一個兩端尖削的飛行角錐體,機身框架上覆蓋有平板形蒙皮,光滑融合過渡。可將雷達波束反射到遠離發射源的地方,尤其能有效地對付空中預警機的下視雷達。機身上所有的艙門和口蓋都有鋸齒狀邊緣來抑制雷達反射。內部武器艙長4。7米,寬1。75米,被兩個絞接在中心線上的艙門沿縱向分開。F-117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鋁合金,武器艙門和起落架艙門由復合材料制成。尾翼呈V字形,彼此夾角85°,后掠角65°,可減小角反射器效應。由新型熱塑性石墨復合材料制成,消除了顫振對速度產生的限制。機腹裝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均為單輪,向前收起。起落架用洛勒爾(Loral)公司的機輪、防滑系統和剎車系統。剎車最初是不銹鋼的,后來改成了碳剎車裝置,機輪大小與F-15E的相同。采用古德伊爾輪胎。機身所有的艙門邊緣均為鋸齒形以減小雷達反射。裝有緊急著陸鉤,其口蓋用火藥推開并拋棄。機尾裝有先鋒公司(Pioneer Aerospace)的黑色阻力傘。 F-117的動力系統同樣專門為隱身做了細致周全的考慮。該機采用兩臺GE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F1D2不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48千牛(4898公斤)。矩形進氣道配有2。5×1。5厘米的金屬加熱網,可以防冰,更重要的是可減小進入進氣道內的雷達波。輔助進氣門位于同一水平面內靠后一點的地方,部分冷氣繞過發動機與排氣混合進行冷卻。后機身有呈“鴨嘴獸”嘴巴形狀的窄縫發動機噴口,1。65米長,0。10米高,下唇口較長,上面貼有航天飛機使用的那種防熱瓦,噴口內有11片垂直的導流片。下邊緣有向后上方翹起的斜板,減弱了機尾后的雷達反射,對紅外輻射也有遮擋作用。通過與冷空氣的充分混合,排氣溫度僅有66℃,大大提高了紅外隱身效果。埋入式渦扇發動機和特殊的進/排氣裝置,使發動機噪音大為降低,具有一定的聲隱身能力。為減小發動機壓氣機葉片、進氣道和進氣口的雷達反射,進氣口還加裝了復合材料隔柵,其電阻率由內向外漸變,以便與自由空間電磁分部規律匹配。發動機裝有由森德斯特蘭德(Sundstrand)公司研制的空氣渦輪啟動器。在座艙后部有可收放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艙頂部有夜間加油照明燈。此外F-117的內部武器艙可選掛副油箱。 F-117的單座座艙裝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零-零彈射座椅。座艙玻璃分成五塊,一塊為整塊風擋。所有玻璃均鍍金以散射雷達波,鉸接座艙蓋向后上方打開。F-117裝有GEC公司的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由機頭的四個全方位空速管獲得數據,與F-16的電傳操縱系統相類似。這四個空速管是機身上極少數破壞隱身的外露設備之一。機上采用了愛理德·西格諾公司的環境控制系統、輔助動力系統和應急動力系統。 F-117沒有裝火控雷達,主要靠位于風擋玻璃下面的雙視場前視紅外傳感器進行探測和火控瞄準。該傳感器窗口保形布置,覆蓋有細小格柵。可收放的下視紅外和激光指示儀位于前機身下前起落架艙右側,上述紅外探測器均由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研制。座艙內裝有基于凱撒公司AN/AVQ-28的平顯,大屏幕前視紅外下視顯示器,其兩側有兩個多功能陰極射線管。機身下面主起落架艙前的機身骨架上有可收放無線電天線。其他系統包括霍尼韋爾公司的雷達高度表、慣導、大氣數據計算機和多功能顯示系統,IBM公司的AP-102任務計算機;GEC公司的飛控計算機/導航接口和自動駕駛計算機(NIAC)系統;擴展數據傳輸系統和高度/方向參考系統;數字式活動地圖等。在第三階段的改進中,F-117將裝備多功能顯示器、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的紅外捕捉與指示系統(IRADS)、環形激光陀螺慣導系統和GPS等,還計劃攜帶TARPS偵察吊艙。值得注意的是F-117的機背表面裝有伸縮式角反射器,在和平時期進出機場或特殊情況下伸出,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以便指揮或航空管制人員用雷達可探測到這種隱身飛機。 。
熱心網友
F-117“夜鷹”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下屬“臭鼬”工廠的產品。“臭鼬”工廠一直負責美軍絕密航空研制計劃,如U-2、SR-71等。F-117是一種單座戰斗轟炸機。設計目的是憑隱身性能突破敵火力網,壓制敵防空系統,摧毀嚴密防守的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目標,可執行偵察任務。機長 20。3 米機高 3。8 米空重 23,625 千克翼展 13。3 米機翼面積(估計) 105。90平方米空機重量(估計) 1360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3814千克內部武器重量 2268千克正常最大使用速度 M0。9起飛速度(正常戰斗重量) 306千米/小時著陸速度 227千米/小時作戰半徑(不空中加油,載彈2268千克) 1112千米限制過載 +6g F-117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隱身性能好,雷達和紅外探測裝置難以發現其蹤跡。F-117的雷達反射反射面積(RCS)在0。01到0。001平方米之間,而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如F-15,雷達反射面積一般為3到6平方米以上。這意味著雷達有效的探測到F-117的距離要比其他飛機短的多,F-117可以借此穿過嚴密的防空雷達網,襲擊對方后方目標。此外F-117的特殊設計還極大的減小了尾部噴氣的紅外線特征,減小了被紅外線探測器發現的幾率。 F-117采用雙梁式下單翼,由下表面和上表面的三個平面構成,機翼下表面前部與前機身融合。后掠角67。5°,菱形翼剖面,這一翼形主要為超音速導彈所常用,遠大于亞音速性能所要求的后掠角,F-117采用這一翼形主要是為了將前方的雷達波反射到接收不到的地方。機翼有兩塊副翼,與全動尾翼一起來操縱穩定。機身是一個兩端尖削的飛行角錐體,機身框架上覆蓋有平板形蒙皮,光滑融合過渡。可將雷達波束反射到遠離發射源的地方,尤其能有效地對付空中預警機的下視雷達。機身上所有的艙門和口蓋都有鋸齒狀邊緣來抑制雷達反射。內部武器艙長4。7米,寬1。75米,被兩個絞接在中心線上的艙門沿縱向分開。F-117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鋁合金,武器艙門和起落架艙門由復合材料制成。尾翼呈V字形,彼此夾角85°,后掠角65°,可減小角反射器效應。由新型熱塑性石墨復合材料制成,消除了顫振對速度產生的限制。機腹裝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均為單輪,向前收起。起落架用洛勒爾(Loral)公司的機輪、防滑系統和剎車系統。剎車最初是不銹鋼的,后來改成了碳剎車裝置,機輪大小與F-15E的相同。采用古德伊爾輪胎。機身所有的艙門邊緣均為鋸齒形以減小雷達反射。裝有緊急著陸鉤,其口蓋用火藥推開并拋棄。機尾裝有先鋒公司(Pioneer Aerospace)的黑色阻力傘。 F-117的動力系統同樣專門為隱身做了細致周全的考慮。該機采用兩臺GE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F1D2不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48千牛(4898公斤)。矩形進氣道配有2。5×1。5厘米的金屬加熱網,可以防冰,更重要的是可減小進入進氣道內的雷達波。輔助進氣門位于同一水平面內靠后一點的地方,部分冷氣繞過發動機與排氣混合進行冷卻。后機身有呈“鴨嘴獸”嘴巴形狀的窄縫發動機噴口,1。65米長,0。10米高,下唇口較長,上面貼有航天飛機使用的那種防熱瓦,噴口內有11片垂直的導流片。下邊緣有向后上方翹起的斜板,減弱了機尾后的雷達反射,對紅外輻射也有遮擋作用。通過與冷空氣的充分混合,排氣溫度僅有66℃,大大提高了紅外隱身效果。埋入式渦扇發動機和特殊的進/排氣裝置,使發動機噪音大為降低,具有一定的聲隱身能力。為減小發動機壓氣機葉片、進氣道和進氣口的雷達反射,進氣口還加裝了復合材料隔柵,其電阻率由內向外漸變,以便與自由空間電磁分部規律匹配。發動機裝有由森德斯特蘭德(Sundstrand)公司研制的空氣渦輪啟動器。在座艙后部有可收放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艙頂部有夜間加油照明燈。此外F-117的內部武器艙可選掛副油箱。 F-117的單座座艙裝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零-零彈射座椅。座艙玻璃分成五塊,一塊為整塊風擋。所有玻璃均鍍金以散射雷達波,鉸接座艙蓋向后上方打開。F-117裝有GEC公司的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由機頭的四個全方位空速管獲得數據,與F-16的電傳操縱系統相類似。這四個空速管是機身上極少數破壞隱身的外露設備之一。機上采用了愛理德·西格諾公司的環境控制系統、輔助動力系統和應急動力系統。 F-117沒有裝火控雷達,主要靠位于風擋玻璃下面的雙視場前視紅外傳感器進行探測和火控瞄準。該傳感器窗口保形布置,覆蓋有細小格柵。可收放的下視紅外和激光指示儀位于前機身下前起落架艙右側,上述紅外探測器均由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研制。座艙內裝有基于凱撒公司AN/AVQ-28的平顯,大屏幕前視紅外下視顯示器,其兩側有兩個多功能陰極射線管。機身下面主起落架艙前的機身骨架上有可收放無線電天線。其他系統包括霍尼韋爾公司的雷達高度表、慣導、大氣數據計算機和多功能顯示系統,IBM公司的AP-102任務計算機;GEC公司的飛控計算機/導航接口和自動駕駛計算機(NIAC)系統;擴展數據傳輸系統和高度/方向參考系統;數字式活動地圖等。在第三階段的改進中,F-117將裝備多功能顯示器、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的紅外捕捉與指示系統(IRADS)、環形激光陀螺慣導系統和GPS等,還計劃攜帶TARPS偵察吊艙。值得注意的是F-117的機背表面裝有伸縮式角反射器,在和平時期進出機場或特殊情況下伸出,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以便指揮或航空管制人員用雷達可探測到這種隱身飛機。 F-117雖然是先進的隱身戰斗轟炸機,但并不是非常徹底的革新設計。例如為降低成本和研制風險,早期的F-117A上采用了大量現有設備,如飛控計算機是F-16A/B的,導航系統源自B-52的,發動機來自F/A-18的,起落架為F-15的。但后來洛克西德在美空軍的要求下,逐步提高F-117的性能。第一階段的工作始于1984年,用IBM公司的AP-102取代了臺爾柯公司的M362F計算機,第二階段的改進工作對座艙進行了改進,并加裝了霍尼韋爾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三維飛控管理系統和活動地圖等。第三階段的改進工作于1992年試飛,機上安裝了新的紅外捕獲與指示系統(IRADS)、霍尼韋爾公司的環形激光陀螺慣導系統和柯林斯公司的GPS系統。海灣戰爭后,F-117A深受美國空軍的青睞。之后由于隱身攻擊機A-12計劃的取消,B-2的大量削減,美軍對F-117A更加倚重。 到1990年為止F-117項目共耗資65。6億美元,這樣平均每架飛機耗資1。11億美元。其中20億美元用于研究發展階段,42。7億美元用于采購,2。965億美元用于修建基礎設施,飛機的平均單機出廠價為4260萬美元(1990年幣值)。 2004年2月,美空軍F-117綜合試驗部隊(CIF)完成了從F-117A上發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的試驗。這是美軍價值3。03億美元的Block II升級計劃的一部分內容,該計劃將使F-117能夠發射標準美軍慣性/GPS制導武器,這一計劃是從2001年4月開始的。這一項目正在加速進行研制,美空軍最初計劃在1995年初開始對F-117進行中期改進研究(MIPS),以降低武器、信號的特征并進行其他升級,改進計劃還包括研制MIL-STD-1760數據總線,使F-117A能夠使用EGBU-27精確制導彈藥。Block II軟件升級將在2004年5月開始試驗,并將持續至2005年8月。美空軍第49飛行大隊將分兩個階段進行升級,并將在2005年初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06年初將完全形成戰斗力。F-117將在作戰能力可持續項目(CCSP)下進行更進一步升級工作。據F-117系統項目辦公室稱,該項目的重點將集中于航空電子部件的升級工作,并將替換或更新這些部件。系統升級目標包括數據傳輸系統、彩色多功能顯示設備、紅外獲取和分配系統。同時,美空軍正在試驗使F-117能夠執行晝間攻擊任務,飛機綽號為“龍”,將參加被稱為“全球打擊作戰部隊”的部分試驗項目。 F-117后期逐漸換裝推力更大的F412渦扇發動機。F412發動機原本是給A-12隱身攻擊機使用的,但A-12計劃已取消。由于推力加大,F-117的速度也增大至接近音速。有美國航空愛好者曾測量到F-117的速度已經略略超過音速。F-117有許多缺點,這主要是設計時以隱身性能為首要考慮而造成的。如例如速度慢,機動能力差,這主要是因為機身結構、布局為照顧隱身需要,氣動性能不佳,發動機則推力減小,并且無加力。盡管如此,但作為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斗轟炸機,已經“名垂青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