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月名句有哪些?

熱心網友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漢)選自《古詩十九首》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唐)孟浩然《秋 宵月下有懷》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唐)李白《月下獨酌》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蘇軾《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宋)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明)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嗣布。 ——(宋)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蹦税l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于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云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奇絕,余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為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游,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云開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間,因為歌曰:“我之思兮云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無改。” ——(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記》 調歌頭(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 。

熱心網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熱心網友

琵琶行里的月色最好。唯見江心秋月白等等

熱心網友

明月幾時有??!

熱心網友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漢)選自《古詩十九首》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唐)李白《月下獨酌》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蘇軾《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宋)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明)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嗣布。 ——(宋)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蹦税l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于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云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奇絕,余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為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游,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云開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間,因為歌曰:“我之思兮云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無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熱心網友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漢)選自《古詩十九首》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唐)孟浩然《秋 宵月下有懷》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唐)李白《月下獨酌》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蘇軾《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宋)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明)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嗣布。 ——(宋)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乃發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于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云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奇絕,余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為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游,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云開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間,因為歌曰:“我之思兮云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無改?!?——(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