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朕不能為二弟復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那么假如一個像蕭峰那樣的勇士說他可以輕而易舉殺掉劉備所有仇人,只要分一半江山給他,劉備干么?
熱心網友
夷陵之戰解決了荊州歸屬問題,吳國占據荊州、蜀漢保有西川,兩國形成了一種均勢。而同時兩國聯盟又和大國曹魏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均勢,所以曹魏幾十年間一直采取守勢,不敢貿然興邊事,戰后三方的版圖也是基本穩定不變。故而可以說,夷陵之戰才最終確立了赤壁之戰以來的鼎足三分之局。一些史料分析:劉備飄泊半生,,訪得孔明,赤壁戰后借得荊州,才有了立足之地,經過法正、張松等人的配合,三年之間拿下西川,做了連周瑜都沒有做到的大事,以后在法正的奇謀之下,又大敗曹操,一舉奪得漢中,劉備自立漢中王前后是蜀漢集團的全盛時期,也是劉備最驕矜的時期,和曹操在赤壁的驕矜一樣,隨之來的是衰落!曹魏劉曄曾分析:“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馀。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于終始之分不足矣。”(《資治通鑒》卷69)劉備伐吳可行不可行,至少在諸葛亮來看,他沒有作出必要的勸阻,因為諸葛亮的外結好東吳的前提也是要有荊州作為外圍依托的,丟了荊州,隆中對的前提就少了一半,諸葛也是不甘心的,這點上諸葛亮和劉備同心,所不同的是諸葛亮應該不主張這么急于出手,或者說沒有必要需劉備親征。憂慮歸憂慮,劉備親征時蜀漢集團內部多數人還是看好這次軍事行動的,劉備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是,劉備這時候驕傲的思想占了主要地位,聽不進去趙云黃權的建議,加之軍事非劉備所長,再者,驕狂復仇的氣焰讓他忘乎所以,因而盡管劉備具有“天下知名,曹操所憚”的聲望也不能令他取得應有的勝利,與其說陸遜打敗了劉備,毋寧說是劉備自己的弱點打敗了劉備。。
熱心網友
政治不是數學,不能等量帶換,劉備說那句話的原因是他很在乎兄弟,沒有他們有江山也不會感覺到快樂。而文章意在表達感情思想,而不是像你說的那樣來交換。這樣的比喻沒有意義。
熱心網友
哈哈,這就難說了啊!劉備的國家是哭出來啊,一定在假裝,來騙取大家的同情啊!另一方面就是為他的老婆報仇啊!
熱心網友
假如而已呀.不過真是這樣的話,呵呵,劉備一定不會答應的.
熱心網友
不一定。
熱心網友
劉備與曹操同為世之梟雄,為什么劉失敗了?就是因為劉沒有把政治與親清開.不然那天下就都是他的了/
熱心網友
殺掉劉備的仇人,劉備就能統一了嗎?除非那人能殺掉所有敵對劉備的人,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的話,那為什么那位勇士不連劉備一起殺掉?那天下都是他的了,為什么還要跟劉備平分天下呢?
熱心網友
劉備當時只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若是消滅了所的敵人即可得二分之一的天下,何樂而不為?
熱心網友
政治永遠是政治,感情終歸是感情,兄弟都可以為江山美人反目成仇,何況是把兄弟.感情是有的,必須承認,但是江山是江山.政治借口更勝兄弟情感.
熱心網友
干,然后和他拜把子
熱心網友
要想做天下,任何人都可以用,等不需要的時候,把他消滅掉!
熱心網友
同意,當然同意,殺掉他所有的仇人,自然統一大業可成,分江山的事情以后再說吧。
熱心網友
他同意,手下人也不同意.為2弟報仇很正常,古代人講的就是忠孝仁義
熱心網友
劉備有沒有說這樣的話都很能確定.他之所以那么快決定攻打吳國,這也許是個借口.政治家怎么會如此重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