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專家解答一下:脂肪肝是一種什么病?有什么后果?怎么解決它?

熱心網友

何為脂肪肝?  脂肪肝一詞源自病理學,系指肝臟彌漫性脂肪浸潤,根據是否伴有炎癥、壞死和纖維化,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則是臨床概念,可根據有無過量飲酒史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后者主要與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有關。治療脂肪肝 運動、飲食控制第一 藥物干預第二 ——訪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賈繼東教授 被稱為現代“富貴病”之一的脂肪...

熱心網友

何為脂肪肝?  脂肪肝一詞源自病理學,系指肝臟彌漫性脂肪浸潤,根據是否伴有炎癥、壞死和纖維化,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則是臨床概念,可根據有無過量飲酒史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后者主要與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有關。治療脂肪肝 運動、飲食控制第一 藥物干預第二 ——訪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賈繼東教授 被稱為現代“富貴病”之一的脂肪肝,越來越引起國人的關注。但臨床醫師對于該病的診斷和治療還存在一些誤區。為此,會議期間,記者就臨床醫師關心的脂肪肝相關問題采訪了賈繼東教授。 記者:我們知道,脂肪肝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兩類,那么哪種對人們的危害更大? 賈教授:酒精性脂肪肝的定義非常明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每天飲酒量<20 g的脂肪肝,目前來看,非酒精性脂肪肝涉及面較廣,發病率較高。王寶恩教授在這次會議的報告中提到,在上海進行的人群調查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為17.29%。雖然這是一個地區性數據,但據統計,人群發病率將近10%~20%,超過了乙肝發病率,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可能有發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潛在危險,因此說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影響大一些。 記者: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或肝病在預后和處理原則上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賈教授:廣義上可以統稱為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其中,只有脂肪變,而肝臟炎癥壞死不明顯的,稱為單純脂肪肝;如果合并明顯的肝臟炎癥壞死,則稱為脂肪性肝炎。單純脂肪肝進展緩慢,預后較好;而脂肪性肝炎有可能進展為肝纖維化,個別可發生肝硬化。因此在臨床上一定要把單純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區別開來。 從單純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是由輕到重的過程,總的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首先尋找病因,飲酒者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果有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超重等,通過低脂飲食、運動可以改善血糖、血脂,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記者:目前對脂肪性肝病是否存在過度診斷? 賈教授:有可能,B超診斷脂肪肝既可產生假陽性也有假陰性,一方面可能對輕度脂肪肝不敏感,另一方面B超發現的脂肪肝可能不被CT、肝穿證實。但B超沒有創傷性、比較便宜,目前還是最常用的檢測手段。對于合并多種危險因素的明顯脂肪肝,B超的診斷價值較大,個別極輕微脂肪肝可能會有誤診。 與B超相比,CT平掃的特異性更強,肝功能檢測可用于判斷是否合并炎癥,但不完全可靠,因為轉氨酶水平與肝臟炎癥壞死程度并不一定平行,最重要的是肝臟穿刺。B超、CT只能判斷脂肪肝的程度,但不能判斷炎癥壞死的程度。 記者:請您談談降脂藥物與脂肪性肝病的關系。 賈教授:脂肪肝患者多合并高血脂,但降脂藥有時會導致肝損害,因此一般建議,首先進行運動、減肥,如果控制不佳,可加用降脂藥,但要嚴密觀察肝功能,如果發現轉氨酶升高,提示肝損害,應立刻停藥或換藥。 記者:面對脂肪肝患者,我們在臨床上如何把握保肝藥物的治療尺度? 目前在一些基層醫院,醫師和病人認為,只要轉氨酶不高,就可以不處理,而一旦轉氨酶升高,就立刻給予保肝藥物。雖然許多保肝藥物可降低轉氨酶,但對脂肪肝的療效并不確切。國外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匹格列酮、羅格列酮的研究較多,初步臨床試驗證實,這類藥物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對脂肪肝有效,但還需進行大規模試驗證實。熊去氧膽酸曾被認為對脂肪肝有效,但經2年隨機雙盲試驗并未證實其療效。因此截至目前,還沒有一種針對脂肪肝的特效藥,最基礎的治療應該是運動和控制飲食。

熱心網友

富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