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三姑六婆」這個名詞的起源較晚,原本也不是定指三種姑、六種婆,而是代表低層社會中某一批特殊的人物,宋人袁采《世范?治家》中,就曾指出這群人物的特色: 尼姑、道姑、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黹為名者,皆不可以令入家,凡脫漏婦女財物及引誘婦女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然而,此說并未提及「三姑六婆」之名,直到清人褚人獲的《堅瓠己集》中,才不僅將三、六各自分述,且進一步說明其具體內容: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 藥 婆、穩婆也注1。按:卦姑,今看水碗 烏龜算命之類;師婆,今師娘, 即女巫也;藥婆,今捉牙蟲,賣安胎、墮胎藥之類。但虔婆未知何所 指。魏仲雪釋《西廂》亦不載,后見沈留侯年伯《稱號篇》:《方言》 謂賊為虔婆,由言賊妻也。大抵而言,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以宗教信仰為區分的「三姑」,或是以職業歸類的「六婆」,通常指的是性喜搬弄是非、哄賺詐騙的女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姑婆族群中,職業分屬也是相當混雜的,常有身兼數職的情況,如《金瓶梅》中的王婆: 原來這開茶坊的王婆子,也不是守本分的。便是積年通殷勤,做媒 婆,做賣婆,做牙婆,又會收小的,也會抱腰注2,又善放刁。還有一件不可說,髻上著綠,陽臘灌腦袋,端的看不出這婆子的本事來!(《金瓶梅詞話》第二回) 由此可見,這群穿梭于市井巷陌的尋常人物,從職業上來說,賣茶酒、花粉等,甚至買賣人口,或替人關說牽合,都不算是什么崇高的職業,而佛、道等民間宗教信仰,也往往無法獲得以儒家士大夫為中心的社會認可,因此,歷來在中國社會中,便明顯受到許多負面的評價,不僅背負著「淫盜之媒」注3、「奸盜之招」的丑名,人皆「謹而遠之,如避蛇蝎」,且在小說中也幾乎是以丑角或反派的姿態粉墨登場,「模式化」的跡象十分明顯。

熱心網友

三姑六婆: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出處 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