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理財產品很多,記得住的很少。前幾天,與幾個理財顧問朋友說起“哪些理財產品給人的印象最深”時,連顧問們自己也搞不清楚。 阿波從市面上收集了一下,發現理財產品的名稱非常相似。名稱中帶“匯”、“財”、“利”字的特多,帶“匯”的有匯理財、外匯通、匯利豐、匯聚寶、匯得贏、萬匯通、匯財通,帶“財”的有匯理財、聚財寶、匯財通、理財寶,帶“利”的有匯利豐、得利寶等。名稱如此類似,誰說得出哪個是哪家的?這還只是外幣理財產品,人民幣理財產品另有穩得利、利得贏、本利豐等,只有交行,本外幣理財產品都叫得利寶。 除了雷同,名稱亂也是個問題:同樣的“外匯優利”四個字,在廣發銀行是一種可提前支取的外幣存款,在深發銀行是一種不可提前終止的外幣理財產品;同樣叫“計劃”的,××理財A(B、E、A+)計劃是本外幣理財產品,××理財周計劃是自動轉存的七天通知存款,×××現金增利計劃是一種準貨幣市場基金;至于“外幣協議存款”,其實利率是定死的,毫無“協議”的含義。 在阿波的記憶中,名稱與別家不會搞混淆的也有,如薪加薪等,但這樣的名字太少了。吆喝前先想個名字,這當然沒錯,但產品、名字能否與眾不同一點呢?(每日商報)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