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專電(黃憲奇) 財政部官員近日表示,我國可能在2006年3月初推出儲蓄國債,目前已選擇了7家試點銀行進行調試;國債發行的余額管理有可能年底獲得批準。 他是在近日召開的2005年第四季度國債籌資與市場分析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有關國債預發行問題,他說,財政部希望在年底之前選 擇一期期限合適的國債進行試點。預發行就是債券已被核準發行但尚未正式發行的階段中,從債券發行公告日到發行日之間就對債
熱心網友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專電(黃憲奇) 財政部官員近日表示,我國可能在2006年3月初推出儲蓄國債,目前已選擇了7家試點銀行進行調試;國債發行的余額管理有可能年底獲得批準。 他是在近日召開的2005年第四季度國債籌資與市場分析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有關國債預發行問題,他說,財政部希望在年底之前選 擇一期期限合適的國債進行試點。預發行就是債券已被核準發行但尚未正式發行的階段中,從債券發行公告日到發行日之間就對債券現行進行報價買賣的行為,可視為債券一級市場的一種遠期買賣行為。理論上而言,預發行可提高國債市場運作效率,提前揭示國債價格,同時也可為參與成員提供一定的套利機會。此前有報導稱,財政部已經就國債預發行提出了框架性方案,擬將預發行的開始日確定為國債發行公告日,結束于上市前一日,在技術上分為報價、買賣、清算、交收4個環節。 這位官員還表示,國債發行的余額管理有可能年底獲得批準,如果在全國人大獲得通過,2006年可能開始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此前也曾表示,國債發行由總量管理向余額管理過渡也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并認為總量管理方式限制了國債一級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完)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財政部官員表示:儲蓄國債有望2006年3月推出!
熱心網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告 2005年第9號 2005年10月8日 財政部新聞辦公室 根據國家國債發行的有關規定,財政部決定發行2005年憑證式(五期)國債(以下簡稱“本期國債”),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本期國債發行總額500億元,其中3年期350億元,票面年利 率3。24%;5年期150億元,票面年利率3。60%。 二、本期國債發行期為2005年10月15日至2005年11月30日,采取按月分段的方式發行,其中,10月15日至11月14日發行200億元,11月15日至11月30日發行300億元,各承銷機構在規定的額度內發售本期國債。本期國債從購買之日開始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不計復利,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 三、本期國債為記名國債,以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的方式按面值發行,可以掛失,可以質押貸款,但不能更名,不能流通轉讓。個人購買憑證式國債實行實名制,具體辦法比照國務院頒布的《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辦理。 四、在購買本期國債后如需變現,投資者可隨時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費,并按實際持有時間及相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 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2年按0。72%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2。07%計息;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3。24%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3。33%計息。 五、發行期內如遇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調整,尚未發行的本期國債票面利率,在利率調整日按3年期、5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調整的相同百分點作同向調整,提前兌取分檔利率另行通知。 六、本期國債面向社會公開發行,投資者可到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37家2004年憑證式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營業網點購買。 特此公告。。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財政部官員表示:儲蓄國債有望2006年3月推出!
熱心網友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專電(黃憲奇) 財政部官員近日表示,我國可能在2006年3月初推出儲蓄國債,目前已選擇了7家試點銀行進行調試;國債發行的余額管理有可能年底獲得批準。 他是在近日召開的2005年第四季度國債籌資與市場分析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有關國債預發行問題,他說,財政部希望在年底之前選 擇一期期限合適的國債進行試點。預發行就是債券已被核準發行但尚未正式發行的階段中,從債券發行公告日到發行日之間就對債券現行進行報價買賣的行為,可視為債券一級市場的一種遠期買賣行為。理論上而言,預發行可提高國債市場運作效率,提前揭示國債價格,同時也可為參與成員提供一定的套利機會。此前有報導稱,財政部已經就國債預發行提出了框架性方案,擬將預發行的開始日確定為國債發行公告日,結束于上市前一日,在技術上分為報價、買賣、清算、交收4個環節。 這位官員還表示,國債發行的余額管理有可能年底獲得批準,如果在全國人大獲得通過,2006年可能開始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此前也曾表示,國債發行由總量管理向余額管理過渡也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并認為總量管理方式限制了國債一級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