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傻瓜外匯的“傻”操作

熱心網友

利率

熱心網友

所謂“傻瓜外匯”就是對外匯一竅不通的人也能靠外匯賺錢的一種保本型外匯結構性存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幾十種名為“XX寶”、“XX通”的產品問世,消費起點低達100美元,這讓投資者狂喜之余又無所適從。但只有掀起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花蓋頭”,洞穿“XX寶”的實質,才能當個高枕無憂又賺錢的“傻瓜”。   “花蓋頭”下簡單的“臉”   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將個人投資者的收益率與市場狀況掛鉤,比如利率、匯率、信用主體等,通過承擔不同程度的市場風險,投資者獲取比普通利息更高的收益。外匯結構性存款可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型兩種,保本型又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然而,市面上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蓋頭”實在是五花八門,比如某銀行的同一個保本產品在廣州叫“利得寶”、在北京叫“外匯可終止理財”、在上海叫“節節高”。這些產品歸根到底都有以下特征:期次發售、先到先得、本金安全、預期收益率較同期存款更高、稅率更低,但高收益的代價是變現能力不如存款,銀行擁有理財協議的終止權。   固定收益型保本產品就是不論匯市行情如何變化,銀行都將按照事前的約定按期支付固定的收益,這是外匯理財的基本產品,比如廣發行的“豐收13號”、民生的“財富A計劃”等。選購此產品,有兩個因素必在考察之列——收益率與期限,收益率越高、期限則越長,投資者無權提前終止合約,因此你只能將短期內不會動用的資金來投資。   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是指收益根據匯市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此類型的產品比較豐富,掛鉤對象可以是將來的利率,也可以是遠期匯率,目前我國的此類產品主要同利率掛鉤。匯率掛鉤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期限也短,一般都在一年以內,比如匯豐銀行的“匯率觸發”與“振幅積累”等產品。   與利率掛鉤的五個“門派”   一般投資者都選擇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雖然該產品在市場上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門,但其實只有收益遞增型、目標收益型、利率區間掛鉤型、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和定浮兩利型五大“門派”。其中,收益遞增型產品風險最小,適合預期收益穩定的投資者;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則適合對市場前景判斷有一定信心的投資者;而目標收益型產品的風險居于兩類之間。   利率區間掛鉤型。這種產品是現在最流行的浮動收益產品,專為那些希望在保本的前提下博取更高收益的投資者設計,可獲得的實際理財收益與外幣期權(主要是LIBOR或HIBOR)掛鉤。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設置的期權區間決定,如果外幣期權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內,投資者就獲得事先與銀行協定的高收益。工行的“聚財寶”、中行的“匯聚寶”都是此類產品。   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而言,外幣期權利率越高,收益越高;外幣期權利率與收益同向波動,而反向掛鉤的產品則正好相反。也就是HIBOR越低,收益越高,比較適合對港幣預期持穩的投資人。   收益遞增型產品。它的特點在于收益按時期遞增10到25個百分點,投資人也可獲取確定的收益。目前交行的“得利寶”是該類型產品。例如5年期的收益遞增型外匯存款,每年付息一次,收益逐年增加,第一年存款為固定利率4%,以后4年每年增加0。5%的收益,銀行有權在一年后提前終止該筆存款。該產品100%保本,有優于市場利率的收益機會,若市場利率上升的速度高于約定利率的增長速度,則客戶將損失超出部分的收益。   目標收益型產品。銀行在一個很有彈性的時間范圍內,向投資人承諾一個明確的固定總收益,達到收益目標則協議自動終止。從理論上看,投資期越短,收益越高,但實際中,投資時間只能最終由市場決定,在最差的情況下,產品的年平均收益為2。32%,難以超越其他類型的產品。目前,中信銀行和廣東中行有同類產品。   例如10年期的目標收益型存款。存期10年,第一年利率為9%,第二年至第十年的利率為9%-2×6個月的LIBOR,最低為0,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目標總收益為10%。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沒超過3。5%,則投資人將獲得不少于2%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1年半,年收益為6。67%。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超過3。5% ,但1年半后和兩年后6個月的LIBOR平均值不超過4%,則第二年客戶將獲得不少于1%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2年,年收益為5%。   中信銀行的美元外匯理財產品目標總收益為9。28%,期限為1年半到4年,每六個月派息一次,其中首年即派息8。28%,第二年起收益率不固定,總收益達到本金的9。28%時,理財協議在緊接著的付息日自動終止,到期如未達到收益目標,差額部分則由銀行補齊。這種產品派息方式比較特別,首年即將目標利息的絕大部分一次性派出,對一些短視或者急于求息的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   定浮兩利型產品。此產品今年9月剛剛面市,是建立在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基礎上的創新。它首先有一個保底的固定年利率。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外,投資者按固定年利率獲取收益,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內,投資者享受的利息則是固定年利率與當時的市場利率之和。 三眼看穿“XX寶”   如果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讓你頭暈的話,那么從“XX寶”的特性上區分,也許讓你挑選起來更直截了當,其中主要看三眼。   一看期權區間掛鉤設置范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期權區間的設置決定。區間越寬,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小,獲利的機會就越大;區間越小,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每次博取的利潤也越高。   以中行推出的“日進斗金”五年期美元產品為例,最理想的情況下,其年收益率達到了5。5%,幾乎比固定收益型產品翻了一倍,但要獲得如此高的收益率顯然是有條件的。收益率同美元六個月LIBOR掛鉤,如果LIBOR利率在投資期限內完全落在預設的0—5%的觀察區間內,那么投資者才能完整獲得5。5%的年收益,如果只有一半的時間落在該區間,那只能獲得2。75%的年收益率。   二看是否有保底收益。在銀行不行使提前終止權的條件下,有些產品第一年都能獲得一個固定的高利率。如工行的“聚財寶”、廣發行的“豐收15號”;而中行的“匯聚寶”等產品則無此利誘。   三看LIBOR的觀察時間。工行的“聚財寶”實行每日觀察,只要當天LIBOR在指定區間內,投資人就可以獲得4。85%的收益;而廣發行的系列產品每個計息期只觀察一次,而且觀察的是后端LIBOR。 小貼士:什么是LIBOR利率?   LIBOR是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簡稱。同業拆放利率指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礎利率。作為銀行從市場上籌集資金進行轉貸的融資成本,貸款協議中議定的LIBOR通常是由幾家指定的參考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倫敦時間上午11:00)報價的平均利率,并常用3個月和6個月的LIBOR。   我國對外籌資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百分點。從LIBOR變化出來的,還有新加坡同業拆放利率(SIBOR)、紐約同業拆放利率(NIBOR)、香港同業拆放利率。

熱心網友

所謂“傻瓜外匯”就是對外匯一竅不通的人也能靠外匯賺錢的一種保本型外匯結構性存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幾十種名為“XX寶”、“XX通”的產品問世,消費起點低達100美元,這讓投資者狂喜之余又無所適從。但只有掀起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花蓋頭”,洞穿“XX寶”的實質,才能當個高枕無憂又賺錢的“傻瓜”。   “花蓋頭”下簡單的“臉”   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將個人投資者的收益率與市場狀況掛鉤,比如利率、匯率、信用主體等,通過承擔不同程度的市場風險,投資者獲取比普通利息更高的收益。外匯結構性存款可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型兩種,保本型又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然而,市面上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蓋頭”實在是五花八門,比如某銀行的同一個保本產品在廣州叫“利得寶”、在北京叫“外匯可終止理財”、在上海叫“節節高”。這些產品歸根到底都有以下特征:期次發售、先到先得、本金安全、預期收益率較同期存款更高、稅率更低,但高收益的代價是變現能力不如存款,銀行擁有理財協議的終止權。   固定收益型保本產品就是不論匯市行情如何變化,銀行都將按照事前的約定按期支付固定的收益,這是外匯理財的基本產品,比如廣發行的“豐收13號”、民生的“財富A計劃”等。選購此產品,有兩個因素必在考察之列——收益率與期限,收益率越高、期限則越長,投資者無權提前終止合約,因此你只能將短期內不會動用的資金來投資。   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是指收益根據匯市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此類型的產品比較豐富,掛鉤對象可以是將來的利率,也可以是遠期匯率,目前我國的此類產品主要同利率掛鉤。匯率掛鉤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期限也短,一般都在一年以內,比如匯豐銀行的“匯率觸發”與“振幅積累”等產品。   與利率掛鉤的五個“門派”   一般投資者都選擇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雖然該產品在市場上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門,但其實只有收益遞增型、目標收益型、利率區間掛鉤型、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和定浮兩利型五大“門派”。其中,收益遞增型產品風險最小,適合預期收益穩定的投資者;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則適合對市場前景判斷有一定信心的投資者;而目標收益型產品的風險居于兩類之間。   利率區間掛鉤型。這種產品是現在最流行的浮動收益產品,專為那些希望在保本的前提下博取更高收益的投資者設計,可獲得的實際理財收益與外幣期權(主要是LIBOR或HIBOR)掛鉤。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設置的期權區間決定,如果外幣期權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內,投資者就獲得事先與銀行協定的高收益。工行的“聚財寶”、中行的“匯聚寶”都是此類產品。   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而言,外幣期權利率越高,收益越高;外幣期權利率與收益同向波動,而反向掛鉤的產品則正好相反。也就是HIBOR越低,收益越高,比較適合對港幣預期持穩的投資人。   收益遞增型產品。它的特點在于收益按時期遞增10到25個百分點,投資人也可獲取確定的收益。目前交行的“得利寶”是該類型產品。例如5年期的收益遞增型外匯存款,每年付息一次,收益逐年增加,第一年存款為固定利率4%,以后4年每年增加0。5%的收益,銀行有權在一年后提前終止該筆存款。該產品100%保本,有優于市場利率的收益機會,若市場利率上升的速度高于約定利率的增長速度,則客戶將損失超出部分的收益。   目標收益型產品。銀行在一個很有彈性的時間范圍內,向投資人承諾一個明確的固定總收益,達到收益目標則協議自動終止。從理論上看,投資期越短,收益越高,但實際中,投資時間只能最終由市場決定,在最差的情況下,產品的年平均收益為2。32%,難以超越其他類型的產品。目前,中信銀行和廣東中行有同類產品。   例如10年期的目標收益型存款。存期10年,第一年利率為9%,第二年至第十年的利率為9%-2×6個月的LIBOR,最低為0,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目標總收益為10%。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沒超過3。5%,則投資人將獲得不少于2%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1年半,年收益為6。67%。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超過3。5% ,但1年半后和兩年后6個月的LIBOR平均值不超過4%,則第二年客戶將獲得不少于1%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2年,年收益為5%。   中信銀行的美元外匯理財產品目標總收益為9。28%,期限為1年半到4年,每六個月派息一次,其中首年即派息8。28%,第二年起收益率不固定,總收益達到本金的9。28%時,理財協議在緊接著的付息日自動終止,到期如未達到收益目標,差額部分則由銀行補齊。這種產品派息方式比較特別,首年即將目標利息的絕大部分一次性派出,對一些短視或者急于求息的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   定浮兩利型產品。此產品今年9月剛剛面市,是建立在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基礎上的創新。它首先有一個保底的固定年利率。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外,投資者按固定年利率獲取收益,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內,投資者享受的利息則是固定年利率與當時的市場利率之和。 三眼看穿“XX寶”   如果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讓你頭暈的話,那么從“XX寶”的特性上區分,也許讓你挑選起來更直截了當,其中主要看三眼。   一看期權區間掛鉤設置范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期權區間的設置決定。區間越寬,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小,獲利的機會就越大;區間越小,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每次博取的利潤也越高。   以中行推出的“日進斗金”五年期美元產品為例,最理想的情況下,其年收益率達到了5。5%,幾乎比固定收益型產品翻了一倍,但要獲得如此高的收益率顯然是有條件的。收益率同美元六個月LIBOR掛鉤,如果LIBOR利率在投資期限內完全落在預設的0—5%的觀察區間內,那么投資者才能完整獲得5。5%的年收益,如果只有一半的時間落在該區間,那只能獲得2。75%的年收益率。   二看是否有保底收益。在銀行不行使提前終止權的條件下,有些產品第一年都能獲得一個固定的高利率。如工行的“聚財寶”、廣發行的“豐收15號”;而中行的“匯聚寶”等產品則無此利誘。   三看LIBOR的觀察時間。工行的“聚財寶”實行每日觀察,只要當天LIBOR在指定區間內,投資人就可以獲得4。85%的收益;而廣發行的系列產品每個計息期只觀察一次,而且觀察的是后端LIBOR。 小貼士:什么是LIBOR利率?   LIBOR是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簡稱。同業拆放利率指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礎利率。作為銀行從市場上籌集資金進行轉貸的融資成本,貸款協議中議定的LIBOR通常是由幾家指定的參考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倫敦時間上午11:00)報價的平均利率,并常用3個月和6個月的LIBOR。   我國對外籌資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百分點。從LIBOR變化出來的,還有新加坡同業拆放利率(SIBOR)、紐約同業拆放利率(NIBOR)、香港同業拆放利率(HIBOR)等 。

熱心網友

“傻”操作

熱心網友

所謂“傻瓜外匯”就是對外匯一竅不通的人也能靠外匯賺錢的一種保本型外匯結構性存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幾十種名為“XX寶”、“XX通”的產品問世,消費起點低達100美元,這讓投資者狂喜之余又無所適從。但只有掀起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花蓋頭”,洞穿“XX寶”的實質,才能當個高枕無憂又賺錢的“傻瓜”。   “花蓋頭”下簡單的“臉”   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將個人投資者的收益率與市場狀況掛鉤,比如利率、匯率、信用主體等,通過承擔不同程度的市場風險,投資者獲取比普通利息更高的收益。外匯結構性存款可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型兩種,保本型又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然而,市面上外匯結構性存款的“蓋頭”實在是五花八門,比如某銀行的同一個保本產品在廣州叫“利得寶”、在北京叫“外匯可終止理財”、在上海叫“節節高”。這些產品歸根到底都有以下特征:期次發售、先到先得、本金安全、預期收益率較同期存款更高、稅率更低,但高收益的代價是變現能力不如存款,銀行擁有理財協議的終止權。   固定收益型保本產品就是不論匯市行情如何變化,銀行都將按照事前的約定按期支付固定的收益,這是外匯理財的基本產品,比如廣發行的“豐收13號”、民生的“財富A計劃”等。選購此產品,有兩個因素必在考察之列——收益率與期限,收益率越高、期限則越長,投資者無權提前終止合約,因此你只能將短期內不會動用的資金來投資。   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是指收益根據匯市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此類型的產品比較豐富,掛鉤對象可以是將來的利率,也可以是遠期匯率,目前我國的此類產品主要同利率掛鉤。匯率掛鉤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期限也短,一般都在一年以內,比如匯豐銀行的“匯率觸發”與“振幅積累”等產品。   與利率掛鉤的五個“門派”   一般投資者都選擇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雖然該產品在市場上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門,但其實只有收益遞增型、目標收益型、利率區間掛鉤型、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和定浮兩利型五大“門派”。其中,收益遞增型產品風險最小,適合預期收益穩定的投資者;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則適合對市場前景判斷有一定信心的投資者;而目標收益型產品的風險居于兩類之間。   利率區間掛鉤型。這種產品是現在最流行的浮動收益產品,專為那些希望在保本的前提下博取更高收益的投資者設計,可獲得的實際理財收益與外幣期權(主要是LIBOR或HIBOR)掛鉤。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設置的期權區間決定,如果外幣期權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內,投資者就獲得事先與銀行協定的高收益。工行的“聚財寶”、中行的“匯聚寶”都是此類產品。   利率區間反向掛鉤型。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而言,外幣期權利率越高,收益越高;外幣期權利率與收益同向波動,而反向掛鉤的產品則正好相反。也就是HIBOR越低,收益越高,比較適合對港幣預期持穩的投資人。   收益遞增型產品。它的特點在于收益按時期遞增10到25個百分點,投資人也可獲取確定的收益。目前交行的“得利寶”是該類型產品。例如5年期的收益遞增型外匯存款,每年付息一次,收益逐年增加,第一年存款為固定利率4%,以后4年每年增加0。5%的收益,銀行有權在一年后提前終止該筆存款。該產品100%保本,有優于市場利率的收益機會,若市場利率上升的速度高于約定利率的增長速度,則客戶將損失超出部分的收益。   目標收益型產品。銀行在一個很有彈性的時間范圍內,向投資人承諾一個明確的固定總收益,達到收益目標則協議自動終止。從理論上看,投資期越短,收益越高,但實際中,投資時間只能最終由市場決定,在最差的情況下,產品的年平均收益為2。32%,難以超越其他類型的產品。目前,中信銀行和廣東中行有同類產品。   例如10年期的目標收益型存款。存期10年,第一年利率為9%,第二年至第十年的利率為9%-2×6個月的LIBOR,最低為0,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目標總收益為10%。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沒超過3。5%,則投資人將獲得不少于2%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1年半,年收益為6。67%。如果一年半后6個月的LIBOR超過3。5% ,但1年半后和兩年后6個月的LIBOR平均值不超過4%,則第二年客戶將獲得不少于1%的年利率,加上第一年的9%,總收益達到或超過10%,存款終止,客戶實際存款期限為2年,年收益為5%。   中信銀行的美元外匯理財產品目標總收益為9。28%,期限為1年半到4年,每六個月派息一次,其中首年即派息8。28%,第二年起收益率不固定,總收益達到本金的9。28%時,理財協議在緊接著的付息日自動終止,到期如未達到收益目標,差額部分則由銀行補齊。這種產品派息方式比較特別,首年即將目標利息的絕大部分一次性派出,對一些短視或者急于求息的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   定浮兩利型產品。此產品今年9月剛剛面市,是建立在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基礎上的創新。它首先有一個保底的固定年利率。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外,投資者按固定年利率獲取收益,如果將來的利率落在預設的觀察區間之內,投資者享受的利息則是固定年利率與當時的市場利率之和。 三眼看穿“XX寶”   如果同利率掛鉤的浮動收益型保本產品讓你頭暈的話,那么從“XX寶”的特性上區分,也許讓你挑選起來更直截了當,其中主要看三眼。   一看期權區間掛鉤設置范圍。利率區間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率由期權區間的設置決定。區間越寬,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小,獲利的機會就越大;區間越小,期權超出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每次博取的利潤也越高。   以中行推出的“日進斗金”五年期美元產品為例,最理想的情況下,其年收益率達到了5。5%,幾乎比固定收益型產品翻了一倍,但要獲得如此高的收益率顯然是有條件的。收益率同美元六個月LIBOR掛鉤,如果LIBOR利率在投資期限內完全落在預設的0—5%的觀察區間內,那么投資者才能完整獲得5。5%的年收益,如果只有一半的時間落在該區間,那只能獲得2。75%的年收益率。   二看是否有保底收益。在銀行不行使提前終止權的條件下,有些產品第一年都能獲得一個固定的高利率。如工行的“聚財寶”、廣發行的“豐收15號”;而中行的“匯聚寶”等產品則無此利誘。   三看LIBOR的觀察時間。工行的“聚財寶”實行每日觀察,只要當天LIBOR在指定區間內,投資人就可以獲得4。85%的收益;而廣發行的系列產品每個計息期只觀察一次,而且觀察的是后端LIBOR。 小貼士:什么是LIBOR利率?   LIBOR是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簡稱。同業拆放利率指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礎利率。作為銀行從市場上籌集資金進行轉貸的融資成本,貸款協議中議定的LIBOR通常是由幾家指定的參考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倫敦時間上午11:00)報價的平均利率,并常用3個月和6個月的LIBOR。   我國對外籌資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百分點。從LIBOR變化出來的,還有新加坡同業拆放利率(SIBOR)、紐約同業拆放利率(NIBOR)、香港同業拆放利率(HIBOR)等。

熱心網友

傻瓜外匯的“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