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物理學的奠基人是()A、愛因斯坦 B、倫琴C、費米 D、居里夫人請大家在找出答案的同時幫忙再說說其他的人是何方的奠基人好么

熱心網友

一、D、居里夫人二、其它人的情況是:1、愛因斯坦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于蘇黎士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并推斷出后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后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并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2、倫 琴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Rontgen, W。K。, 1845~1923)在1895年對他妻子的左手骨骼拍照時,揭示出X射線的強大威力。但是,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創新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應用于日常醫療。這種帶有陰影的灰色照片實際上打開了一扇通向身體內部“宮殿”的窗戶。現代醫學是歷經千、萬年積累的成果。在世界步入激動人心的21世紀之際,美國《時代》雜志介紹了2000多年來對世界醫學作出重大貢獻的17位關鍵人物,其中一位就是——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肉眼看不見的X射線,從此診斷人體疾患時,便多了能透視肉體的“法眼”。1858年,德國的蓋斯勒制成了低壓氣體放電管。1859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利用蓋斯勒管進行放電實驗時看到了正對著陰極的玻璃管壁上產生出綠色的輝光。1876年,德國的戈爾茲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輝光是由陰極產生的某種射線所引起的,他把這種射線命名為陰極射線。后來,對陰極射線的組成和性質以及這種射線所引起的熒光現象的研究,分別導致了電子和X射線的發現。1879年,英國的湯姆遜用實驗方法證實了陰極射線的粒子就是電子。1895年11月8日晚,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做陰極射線實驗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新的射線,它具有極強的穿透力,由于不了解其本性,倫琴權且把這種引起奇異現象的未知射線稱作X射線。倫琴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這種特殊的X射線具有不同于陰極射線的新性質,如,它不能被磁場所偏轉,它不僅可以使密封的底片感光,還可以穿過薄金屬片、甚至在照片上能顯示出衣服里藏匿的錢幣。由于X射線可以穿透皮肉透視手掌、骨骼,在醫療上很有用處。因此,這項發現一公布,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醫務界和科學家隨即把X射線應用于醫療診斷和物質結構的研究。但是物理學家對該神秘射線的本性一下子還搞不清楚。直到1912年,德國科學家們才認定X射線是最短的電磁波。1913年,英國的布拉格父子由此創造了一種用以闡明晶體結構的X射線光譜學。倫琴發現X射線對人類的貢獻很大,人們為紀念它的發現者倫琴,常把X射線叫作倫琴射線。倫琴夫人對于丈夫發現的神秘射線既好奇又不相信,倫琴就讓夫人把手放在射線前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張X光照片——它一直被保存到今天,成為20世紀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標志:既標志著昨日的智慧創新成就,也標志著今后人類對物質本元的探索日趨玄奧、永無止境。可是就在當年時,倫琴夫人卻想象不到一張照片會使人感到可怕,然而當她看清丈夫沖洗出來的底片后,她卻“啊”的一聲,嚇得倒退幾步,眼前的情景就像丈夫已經掌握了一種換術,他把一只活生生的人的手掌變成了一塊骷髏。在她看來,那骷髏仿佛還在顫抖著!倫琴夫人左手的X光照片,在全世界科學家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隨即掀起了研究X射線的全球性的浪潮,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讀到倫琴的報告后,就迫不及待地跑進實驗室重復這項動人心弦的實驗。用X光照相,成為醫生診治疾病的依據和絕招。當年曾經刮起過一場時尚旋風,使X光受到時髦者的過于殷勤的招待。X光一時間還得到許多顯貴紳士的青睞,竟很快流行為一種新娛樂工具——紳士們穿名貴的禮服,也借X光來展示骨骼系統和內臟器官,甚至還能看見皮夾子里的硬幣。不過,后來知道X光對人體細胞有殺傷作用后,警醒了自愛心,就再沒有人通過X光去觀賞自己的骨骼系統了。X射線的發現,開創了人類探索物質世界的新紀元。倫琴因發現X射線而揭開了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序幕,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因此而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歷史檔案摘要:獲獎年份——1901年,獲獎者——倫琴,獲獎者國籍——德國,獲獎工作領域——發現X射線。 3、恩利克·費米公元1901~公元1954第一臺核反應堆的設計師恩利克·費米于1901年出生在意大利羅馬。讀書時他是一個非常出類拔萃的學生,不滿二十一歲就在比薩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二十六歲時他就在羅馬大學當上了正教授。當時他已經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主要論文,論述了物理學中的一個深奧的分支,人稱量子統計學。在這篇論文中,費米發展了量子統計學,用它來描述某類粒子大量聚集的行為,這類粒子人稱費米子。由于電子、質子和中子──構成普通物質的三種“建筑材料”都是費米子,所以費米學說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費米方程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原子核、退化物質(諸如出現在某些種類星體內部的退化物質)的行為,以及金屬的特性和行為── 一個有明顯實際用途的課題。1933年費米提出了β衰變(一種放射)學說,對當今物理學中的兩個重要課題──中微子和弱相互作用首次作了定量分析。這類研究外行人不會真正懂得,費米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但是費米取得他最重大的成就的時機尚未到來。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中子。從1954年起,費米就開始用中子轟擊大多數已知的化學元素。他的實驗表明許多種原子能夠吸收中子,這樣在原子核變化中產生的原子在很多情況下具有放射性。人們可能會猜想,如果中子的運動速度很快,它就能比較容易穿入原子核。但是費米的實驗證明實際情形與此相反,如果首先讓中子穿過石臘或水使之減速,那么就較容易被原子吸收。費米的這項發現在建造核反應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在核反應堆中用來使中子減速的物質叫做減速劑。費米由于對中子吸收做了重要的研究,于193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是就在這時他卻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煩。一是因為他的妻子是猶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頒布出一套粗暴的反對猶太人的法律;二是因為費米強烈反對法西斯主義──墨索里尼獨裁統治下的一種危險的態度。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獎,此后就沒有返回意大利,而是去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主動為他提供職位,并為自己的師資隊伍中增添了一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而感到自豪和驕傲。1944年費米加入美國籍。在1939年初,據李澤·梅特納、奧特·哈爾姆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報導,中子被吸收后有時會引起鈾原子裂變。這項報導發表后,和其他幾位主要的物理學家一樣,費米立即認識到一個裂變的鈾原子可以釋放出足夠的中子來引起一項鏈式反應,而且還和另外幾位物理學家一樣,費米馬上就預見到這樣的鏈式反應可用于軍事目的潛在性。1939年3月,費米與美國海軍界接觸,希望引起他們對發展原子武器的興趣。但是直到幾個月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此課題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信以后,美國政府才對原子能給予重視。美國政府一有了興趣,建立一個模式原子反應堆就成了科學家的首要任務,以探明自保持的鏈式反應是否確實可行。由于恩利克·費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中子權威,且集理論與實驗天才于一身,所以被選為世界第一臺核反應堆攻關小組組長。他最初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隨后又到芝加哥大學工作。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費米指導下設計和制造出來的核反應堆首次運轉成功。這是原子時代的真正開端,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核鏈式反應。試驗成功的消息以意味深長的預言形式一下子就傳到了東方:意大利航海家進入了新世界。……隨著這項實驗的成功,即刻做出了全速開展哈曼頓工程計劃。費米在這項工程中作為一位主要的科學顧問,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戰后,費米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授。他于1954年去逝。費米結過婚,有兩個孩子。100號化學元素鉘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費米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其理由有以下幾點。首先無容爭辯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又是在理論和實驗雙方面都出類拔萃的幾位科學家之一。實際上他在一生中寫出過250多篇科學論文。第二,費米是原子彈發明中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雖然其他幾位科學家對其發展也起了同樣重要的作用。費米的主要貢獻在于他在發明核反應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十分顯然,這項發明的主要功勞應歸于費米。他最先對有關方面的基礎理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后又親自指揮第一座核反應堆的設計和建造。自從1945年以來,原子武器并沒有用于戰爭,而是建造了許多核反應堆,為和平事業提供能源。在將來反應堆可能會是更重要的能源。此外,有些反應堆用來生產所需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于醫學和科研;反應堆還是兇多吉少的钚源,钚是一種可用來制造原子武器的物質。人們會擔心核反應堆可能會給人類造成大災難,但是無人認為它是一項舉無輕重的發明。不管是兇是吉,費米的發現在未來的年代可能會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