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布施"是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這是佛家的典故和境界________釋迦如來在因地上。(指過去未成道時候。)難行苦行。大道未圓成時代。做乾陀尸利國的王太子。把絕大的榮華富貴。看得平淡無奇。如太空中浮云一般。只是喜歡游歷名山大川。訪求得道高人。后來。遇一位圣師。聚集了五百弟子。在深山中談經說法。因為太子已經歷劫苦修。根基深厚。一切妙諦。都能心領神會。毫無疑障。便參拜圣師。隨同諸大弟子。依法起修。太子穎悟異常。精修猛厲。雖初入山。成就超卓。不落諸弟子后。時深谷底有一只母虎。新產了七只子虎。恰逢天降大雪。虎母抱子臥雪地。不敢片時相離。恐怕母虎一走。七只子虎。一轉眼都要凍死。但是北風越吹越緊。雪花越下越大,接連下了三日。母虎饑困欲死仍舊下雪不止。母虎饑寒交逼。生死吸呼。饑極發狂,正欲吞吃子虎。因母子愛情。出于天性。無情的食欲。才被天性制止。欲發作。尚未果。圣師與五百弟子。早已得了幾種的神通力。所以不出石室。能夠澈照餓虎慘狀。連母虎的生心動念。都已知曉,當時圣師與諸大弟子商量。誰能舍身。救濟餓虎。太子歡然答應道。善哉善哉。今日正好酬我的宿愿。太子便獨自走山了石室。踏足危崖向下一望。見母虎抱子。被大雪掩埋。生大悲心。就站住危崖上面,頓時放下身心世界。做那入定工夫。心境澄澈。立得清凈無生法忍。(因了知本來無生無滅的中道。澈悟無生無滅的實相。)照見自己。在過去無數劫中。做過一切慷慨舍身的快事。便出定返身。到圣師和五百同學前。歡然告別。說道。我今舍身。愿大家隨喜。(勿阻擾。更助興也。)圣師道。大子學道日淺。知見未廣。為何遽然發心舍身。太子答言。弟子于無量劫前。發心救濟苦惱眾生。愿舍千身。弟子已舍過九百九十九身,今日舍了此身。可以滿足千身宿愿。所以決定舍身。千望圣師隨喜。圣師道。太子志愿很大。功德很高。必先成佛。成佛以后。還望度我。(圣師即彌勒前身。見本文。)太子遂毅然伺虎去,圣師率同五百弟子。揮淚如雨。送太子到危崖上。當時有富蘭長者。(長者系有德望有財產有高年的稱謂。)帶同地方善信五百人。冒雪入山。齊送供養物品。以結善緣。聞大子舍身飼虎事。亦悲哀癰哭。隨太子到危崖。太子在大眾前發大誓愿。言。我今舍身。救苦惱眾生命。愿所有功德。速成菩提。得常樂我凈無為法身。未度的得度。未解的得解。未安的得安。我現在這個皮囊。內中儲滿了煩惱苦趣諸般惡毒。此身久被四大(指維持生命的四種主要原質。先哲定名為地、水、火、風。)毒蛇所蟠踞。常為五欲惡賊所摧殘。此身命終后。每下地獄。受無量苦。所以對這虛幻不實的肉身。應使受苦。勿使得樂。又發誓道。今把我身所存的血肉。去救餓虎。剩下的舍利白骨。當砌入塔中。使一切眾生。為宿業因緣所生百病。一切湯藥針灸不能救治的。來我塔處。至心供養。隨病輕重。不出百日。必得除愈。我今此言。如果然真實不虛的。馬上天降香華。證明此事。此時天空中曼陀羅華(善于令人適意的白色香花)應聲飛墜。密如雨點。大地震動。太子即解衣纏頭。投身虎前。虎母得菩薩肉。母子俱活。時危崖上面千余人。望見太子被餓虎吞食。骨肉狼藉。極聲悲號。震動林谷。或有椎胸自撲。宛轉臥地。或有立地禪定。或有叩頭懺悔。此時諸天圣眾。亦受此大感動力。都發出無上菩提心來。一面奏著天樂。異口同聲。唱言善哉。摩訶薩?省#ㄒ胛笮鬧諫<創缺星橐狻#┐喲艘院蟆2瘓玫弊萊 N灝僂А6擠⒊雋宋奚系酪狻D俏皇ナΑB砩系昧宋奚ㄈ獺?明日。母后派遣使者。送食物來山。但見石室中。只有太子的衣裳傘蓋缽錫罐瓶幾件非常簡單的日用東西。不見太子。學道弟子。三三五五。相對哭啼。不發一語。到圣師前。但見圣師涕淚滿面。呻吟側座。遍問諸人。無一應答。使者駭極。知有變故。便把一切食物。分給諸人。急返王宮。把所見情狀。陳訴母店。母后大驚失色。說道。不好了。我兒定然遭難了。椎胸大叫。奔走告王。王得警報頓然昏絕。不省人事。有頃還醒。群臣勸慰。謂太子當無恙。入山尋覓。或能再見。愿大王安心。父王母后妃子眾宮人。與群臣吏民。蹈雪入山。中途富蘭長者帶同五百善信迎面來。含淚告王。言。太子昨日投身危崖下。把肉身喂餓虎。今惟存馀骨。狼籍在地。遂返身前去。同到太子舍身處。父王母后妃子宮人與群臣吏民。放聲悲號。震動山谷。父王母后。伏太子尸上。心肝痛絕。昏不識人。妃膝行向前。扶頭理太子發。淚與聲俱出。言。愿使我身碎如塵粉。不愿我夫奄忽如今。時群臣白王。太子發大菩提心。以肉身布施。救濟苦惱眾生。非無常怨對侵逼致死可比。應善為供養,遂收拾骸骨。出山谷口。就平坦處。積旃檀香。(即檀香。有紅白紫諸種色赤且潤澤的香最烈)加香蘇油。(蘇摩那植物中制出的油。)行阇維法(即火葬法。)收獲舍利。起七寶塔。按身為罪藪。亦為苦窟。我為貪根。亦為患本。眾生私我。萬劫沉淪。菩薩舍身,諸天欽敬。嗟嗟。塵世眾生。誰不有我。誰不舍身,或為財舍。或為色舍。或為虛譽舍。或為憤火舍。或為一切嗜好一切煩惱舍。多生即舍卻多身。現生每日夜八萬六千四百秒時中。念念妄動。念念遷變。剎那剎那間。又不知舍卻幾多身。生滅無常。何止千數。零星宰割。無異凌遲。滔滔皆是。迷不知返。良可悲已。孔子曰。克己復禮。殺身成仁。老子曰。吾存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又有何患。幾輩先知。同此覺悟。宜乎其越凡而之圣也。菩薩大澈大悟。無有我見。視萬類為一體。獨誓大愿。舍千身于一念。此曠劫無二之功德也。惟自尋常知見觀之。以為舍身固盛德。何處不可舍。獨飼餓虎。虎畜生耳。且為作惡犯罪之兇獸。舍身飼之又奚為。豈知菩薩心中。一切平等。人類畜生。本無差別。不過因業報成熟。遂至異形。以菩薩仁恕圣潔之肉。飼彼兇獸。化戾氣而為慈懷。消殺機而成圣獸。是度餓虎而為菩薩也。度一餓虎。以示難舍能舍之良范于大千世界中,不啻度大千世界中一切回心轉業從善如流眾生而為菩薩。此不可忍議之勝因也,閱者諸賢哲。本此巨眼光。閱以下諸篇。非但疑障盡撤。亦且靈光大放。更移此慧光遍照塵世種種罪福果報。正不知有多少向所不能了解之疑題。將陸續解決于此一片靈光之下矣。________作為一個佛教徒,當遵循佛陀與高僧大德們的教導,拋棄貪執自身,吃飯、穿衣各方面將就能維持身體就夠了。應將一切力量放在解脫生死、升華精神方面,利用這短暫的人生成辦究竟二利事業。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飲, 腸胃不適吮,身復何所需? 如果身內的臟東西不堪食用,身血不能喝,腸胃也不能吸吮,那么身體對你有什么用呢? 人們對自身的貪執,完全是一種毫無理由的盲目愛執。作者在論中將自己的意識擬人化,與肉身分開,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來分析,嘲諷意識對身體的貪執:意識啊!你為什么還要貪著這個肉體呢!難道它能供你受用嗎?這個身體如此垢穢,完全由不凈物所組成,里里外外沒有一塊堪可食用之物,血也不能喝,腸胃也不能吸吮,你為什么還需要它呢?人肉在古印度視為世間最不清凈的五種肉之一,在世界各地文明民族中,也沒有人敢去食用人肉。確實,人肉讓一般人想起來就惡心,根本不可能去食用;人的身液,血、膿各種液汁等等,這些東西腥臭得讓人不敢去聞,哪里有人去飲用呢?還有身體內的腸胃膽囊等,這些器官內充滿臟物,令人望而生厭、惡心,正常人有誰去吸吮呢?_______因此,康熙十四年(1675)﹐已近垂暮之年的玉琳國師只身云游﹐掛單于淮安府(今淮陰)慈云寺﹐八月十日說偈跌坐而逝﹐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以自己的肉身來興隆此一方道場。
熱心網友
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熱心網友
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喂給窮人吃.
熱心網友
奉賢了卻被人可憐
熱心網友
唐僧對眾妖怪就缺乏這種精神相反,豬就做的很不錯
熱心網友
哎生生死死的,我總也弄不明白.
熱心網友
恩,如果對“投身喂虎”、“割肉飼鷹”的解釋還不太滿意?想一想歡喜佛吧,也許那才是你想知道的高層次意義上的"肉身布施"。
熱心網友
等偶看完先。。。。。。。。。。。。。。。。。。。
熱心網友
就是投身喂虎、割肉飼鷹,認為這樣可以普渡眾生。
熱心網友
幽幽,你給他那么多的解釋干嗎,他那么懶才不會看完。懶蟲,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感化你。
熱心網友
舍己“喂”人了........(胃、委、維、未、危、慰、味、偉........... 不能 唯、偽、違、畏、圍、微、尾---------人了...............
熱心網友
投身喂虎
熱心網友
也太自殘啦。
熱心網友
呵呵,天龍兄一般不愛看太長的。我簡短點,就是“投身喂虎”、“割肉飼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