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現在急需這么一篇文章 不要深奧的 越淺顯越好 字數1500到3000都可以 謝謝!

熱心網友

我也是學哲學的。寫關于黑格爾的東西,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廣泛閱讀,臨陣磨槍是磨不出來的。從網上找了兩篇,前一篇是淺的,后一篇是深的,拿去救急吧。談黑格爾對生命意義的貢獻政史系 金 敏凡遇德國人,一律拖著他們去散步,這是熟悉德國人的文人總結的規律。的確,對于不夠風趣的德國人,散步可以使他缺乏幽默感的言論變得輕松。因而我在讀黑格爾的時候采用的是一種散步的方式。黑格爾說: ……精神的生活乃是矛盾沖突和搏擊的生活,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的偉大和剛強才能衡量出來。和隔世紀的人聊天,他們的話常因歲月的傳遞而顯得深遠。在黑格爾那里,他將人類的生活世界分為現實世界和心靈世界,而人要成為人,必須展現人的心靈世界的沖突和搏斗,并在矛盾沖突中戰勝自己,實現自己;必須敢于投身于分裂,投身于歷史,在沖突中求本質,在過程中求實現,經否定而肯定,經毀滅而新生。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既是人類社會從野蠻走向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人類心靈從依賴走向自由的發展史。在這里黑格爾提供給我們的,就是要將生命的實現理解為一個不斷否定、不斷搏擊、不斷毀滅的發展過程,就是要把世界理解為一個不斷走向自由的一系列演講的階段。在黑格爾看來,以靜態的方式保持自身的意義或價值的命題是不存在的,因為必然的分裂是生命的一個因素,生命永遠對立地構成自身。只有經過磨難和死亡,才能實現真正的精神;只有承認否定和犧牲,才能獲得無限的生命;只有通過出自最高的分裂,重建才是可能;只有敢于投身分裂和沖突,才能在搏戰和否定中獲得自己真實的生命。以至于他提出:死亡固然是生命的結局,但生命也是死亡的后果。在這里他天才地猜測到了事物發展的辯證法。正如柯耶夫深刻指出的那樣:“通過對死亡的最終接受,他成為了一個智慧的人?!币蚨腥烁袊@:“天才產生于一瞬間,在此之前,他和我們沒有什么兩樣,而在那瞬間,他被一個念頭點燃,思維驟然爆炸,他進入了天才的狀態。”黑格爾是偉大的,以至于海涅認為:“就其破壞力和嚴峻的后果而言,羅伯斯庇爾可以和康德相匹敵;說到意志的狂放和抱負的遠大,拿破侖可以和費希特并肩。但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和黑格爾同日而語的人?!比欢环N罕見的才能往往也是一種危險的才能。1814年,當黑格爾得知他所崇拜的拿破侖退位時,他用近乎悲傷的筆調寫到:“我們周圍發生了大事,看到一位巨大的天才自己毀滅了自己,真叫人觸目驚心——這是天下最悲慘的事件……”。在這里,他或許已經看到了天才的最終命運。那么一個人應該怎樣為生命的意義負責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黑格爾要求我們甚至他自己從生命內部去探尋生命的真諦,但黑格爾并未提供藍本,他不是那種專開處方的哲學家。實際上,他甚至是藐視這樣的問題,他要求人們去思考怎樣理解科學。因而他主張,哲學的任務是“去理解,而不僅僅是狂想”,當黑格爾游刃于康德的理性和令人陶醉的浪漫主義之間時,他接受了世界歷史的圖景,他用他的哲學思維的方法去鑄造一種理性和感性的綜合——他要創造性轄萬物的絕對本質。這時他也就不可避免的走進了德國傳統文化的泥潭:是向內而不是向外部世界尋求自身生命的實現。因此他只是在頭腦中消滅一切界限。當馬爾庫塞說,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概念的根本含義是與現存世界妥協時,他是深刻的。因為雖然黑格爾極力推崇讓生命去接受否定,甚至毀滅,但是當他回到現實世界,他看見的卻是一個個天才的自我毀滅,看見的卻是站立在自己身前身后的敵人,這時他也就具備了當時資產階級所應該具備的一切偉大的缺點。因此他不得不將接受否定、接受毀滅的場所從現實世界轉到心靈世界,因而他最多也不過是作為一個精神戰將,而鮮血淋漓、傷痕遍體的走到我們面前;因此他不得不將自己最革命的思想隱藏在晦澀難懂的語言、令人頭疼的表達里面,從而可笑的讓其登上了國家哲學的寶座;因此他也痛苦地讓其具有批判精神的、活生生的、革命辯證的思想被自己唯心主義茂密的枝葉所窒息——他為了現實世界的需要不得不背叛了心靈世界。黑格爾對生命意義的貢獻就在于:通過表明世界是一個不斷走向自由的演進過程,來讓人們為生命的意義而不斷在現實世界和心靈世界進行搏戰。在黑格爾那里,還有很多值得欽佩的地方,還有一個廣闊的領域要向他學習,當然也有很多東西必定被超越。以上是我對黑格爾的一篇解讀。我已被搞的沉甸甸的,黑格爾喜歡將影子搭在別人的肩上,扛著他的影子散步一點兒也不輕松!最好也別讀黑格爾的書,它們神圣得能讓你打盹。歷史的本性與解讀 ——談黑格爾的歷史理性與邏輯理性 章忠民歷史是什么?自從人類有文明史以來,人這一“歷史的動物”就開始了認真的追尋,真可謂眾說紛云,但都因囿于對歷史的本性和決定力量之短視而苦苦不能解答。黑格爾歷史理性的提出及對邏輯與歷史矛盾關系的揭示和對于理性自身的目的與工具(手段)辯證關系的確立,使得歷史(理性)自身的努斯的主觀能動性與邏各斯的客觀制約性的矛盾得以統一,這就使我們可以透視到紛繁雜亂的人類活動現象的背后,看到決定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既非神秘不可測的“未知的手”,又非盲目機械的力量,它就是歷史理性。黑格爾之后,近現代史學家、哲學家對歷史的研究和把握都已有了更高的歷史視界為出發點,但是他們對提供這一新的歷史視界的前輩黑格爾大多采取一種“不知感恩的態度”,就連較為公允的R。G柯林伍德也是如此??铝治榈乱矁H局限于指出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基本觀點及其與康德、費希特、謝林、荷爾德林的繼承關系。[1]這種“不知感恩的態度”不僅影響了他們對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正確理解,也影響了他們對世界歷史內在目的與本質規律的全面把握。從而遮蔽了歷史的本性,而無法顯現出歷史的命運之真諦。黑格爾通常被指責為用邏輯取代歷史,但作為哲學家、歷史學家該不該從歷史中找尋邏輯?顯然,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沒有邏輯的歷史、沒有規律的歷史是不成其為歷史的。黑格爾明確指出,歷史是努斯理性,它“向來統治著世界,現在仍然統治著世界,因此也就統治著世界歷史”[2]歷史作為不斷發展的人的自由意志的產物,是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進步之體現。努斯的自由沖動不斷沖破、擺脫必然規律,擺脫理性邏各斯的制約,但是擺脫中仍然有邏各斯、邏輯理性,擺脫本身就是邏輯,是自由的邏輯、行動的邏輯。形式邏輯、傳統的邏輯無法理解這點,只有黑格爾的辯證邏輯才能勝任。邏輯理性本質上是歷史的必然,但通過理性的努斯的自由精神才能夠實現這種必然。(歷史)哲學的任務就是要以邏各斯,以邏輯理性揭示、呈現、把握到貫穿于現實、歷史發展中的努斯的自由沖動,把它描述為歷史理性、規律性的東西。從黑格爾歷史哲學的視界看,歷史就是邏輯的工作,邏輯則是歷史前進、發展的規律和目的,歷史理性正是通過世界歷史的發展,通過外部的社會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各歷史民族和各種形態的國家這種歷史工具來表達自己、實現自身和完成最后目的的。其實,在黑格爾看來,對于歷史的邏輯概念的考察,真正說來,不只是人(歷史學家、哲學學)對歷史(現象與本質)的認識與把握,同時也正是歷史自身本性的不斷顯明、展示,歷史(理性)不只是通過歷史現象、事件來表達、實現自己,更通過人這一“歷史動物”的自覺的歷史研究、敘述來表達、實現自己,或者不如說,歷史的本性就是通過自覺的人與客觀發生的歷史現象之間的對話得以不斷顯明、展示。一 歷史與邏輯的矛盾對于精神內在本性的領悟,使黑格爾領略到理性強大的歷史發展的沖力,他不僅要突破思想、概念的王國,進入現實、物質的世界去把握理性的努斯與邏各斯的對立與統一,更要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世界歷史的發展,從這種歷史運動中來展開和把握理性的矛盾與和解。從世界歷史中發現理性,并揭示出理性統治世界的內在規律,以此昭示后人,黑格爾堅信“終久有這一天,人們會理解活動的‘理性’的豐富產物,這產物就是世界歷史”。[3]他認為,絕對理性既然表現在自然事物與形式中,也必然表現在世界歷史中,它在“現實的、活動的‘精神’領域中確實地完成,就象它在純粹‘自然’的領域中確實地完成一般”。[4]而貫穿于自然之中的絕對理性也正是同樣以社會歷史現象、歷史事變表現于世界歷史的現實進程的矛盾,即歷史與邏輯的矛盾。絕對理念不只是要通過人的主觀思想、自覺理性來表達自己,還要通過客觀精神來實現自己,這就表現為世界精神,它體現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矛盾運動中就是歷史理性,它決定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并構成其內在發展動力,盡管它要通過偶然、任性的社會歷史現象表現出來的,但通過人(哲學家、歷史家)的自覺性卻可清楚地把握到它的運動發展的邏輯,實際上它又有其自身矛盾運動的內在規律,這便是邏輯理性。其實,無論是歷史理性還是邏輯理性都只是絕對理念(理性)展示、實現自身的同一活動過程中的不同的兩個方面。黑格爾對前人研究歷史的態度和方法加以檢討,他指出對于歷史與邏輯的矛盾的理解和把握決定了人們對于歷史觀察的不同態度和方法也即以不同的視界看歷史,因而決定了對歷史的不同描述,進而得出不同的歷史結論。而歷史不是別的,正是在歷史解釋者的視界中的顯明,或者說對歷史的解釋決定了歷史的顯明,歷史也正是它所顯明的那個樣子。但是,這種歷史的顯明并非僅僅是人的解釋,主觀意識的顯現,而是歷史自身本性的顯明,是歷史借助于歷史(哲學)學家的自覺理性,通過邏輯概念的推演來進行的。正因此,我們說,對于歷史的考察和理解是與歷史自身的顯明、呈現都只是歷史理性發展變化的同一過程,它們是這同一過程的不同的兩個方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歷史通過邏輯表達實現自身,邏輯通過歷史(現象)得以體現。用邏輯概念照亮歷史,昭示歷史發展的進程,不僅是歷史(哲學)學家的任務,也正是歷史的本性?!捌腿搜壑袩o英雄”,“但是那不是因為英雄不是英雄,而是因為仆人只是仆人。”這不僅適用于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同樣也適用于對世界歷史本身的理解。不是世界歷史發展中沒有歷史理性,而是人們沒有以歷史理性視界去考察世界歷史。[5]對于歷史觀察的方法,同樣也表明了對歷史的態度。黑格爾把前人的歷史(哲學)研究歸結為三種方法或歷史視界,盡管這幾種方法或歷史視界中,實際上都圍繞著歷史與邏輯的矛盾而展開,以(主觀)自覺的理性形式展示著客觀存在(于社會歷史之中)的理性的矛盾運動。但是對于歷史與邏輯的矛盾的理解展開和把握卻經歷了由感性的混沌,到知性的對立僵持,最后才進入理性的對立統一與和解的進程。黑格爾首先考察了“原始的歷史”和“反省的歷史”。通過考察研究,黑格爾指出,以感性、知性的眼界去認識、考察人類自身的發展、世界歷史的演變,是無法真正理解、把握歷史中的理性和邏輯及其相互之間的矛盾的。在知性的歷史中,即使對歷史發展中的精神、觀念的力量和邏輯、規律的制約、規范有所領略、闡釋,但也因對歷史理性和邏輯理性的本質內容缺乏理解而割裂了歷史理性與邏輯理性的矛盾關系,最終不是把歷史理性、規律歸結為著史者的主觀任意的東西而帶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就是將歷史中的邏輯理性、法則視為形式邏輯的僵硬的范式、圖表而缺乏生命活力。這表明要使歷史成為真正的歷史,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就必須沖破感性的雜亂、混沌和知性的片面、僵硬,而進入理性視界,重新“改寫”世界歷史。以自覺的理性去把握存在于世界歷史發展變化中的理性。這樣,便進入了“哲學的歷史”。哲學的歷史不再把歷史看作是由人的自由意志、任性沖動造成的偶然雜亂的聚匯,而是從紛繁雜亂的歷史事變和興衰變遷中,去把握內在的必然規律?!啊畾v史哲學’只不過是歷史的思想的考察罷了?!盵6]但是,歷史哲學對世界歷史加以考察并非只是簡單地以思想形式來把握或反映、描述歷史現象、事件背后的本質、規律,如果僅此這般,其結果仍無法擺脫對歷史規律理解和把握的局限。歷史哲學是要呈現(歷史)理性自我實現、自我認識、追求自由的自身發展歷程,或者不如說,是讓歷史理性重寫(重現)自身如何通過、利用世界歷史為工具、舞臺完成自己的最高目的——自由——的歷史?!埃v史)哲學用以觀察歷史的唯一‘思想’便是理性這個簡單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歷史因此是一種合理的過程?!环矫?,‘理性’是宇宙的實體,就是說,由于‘理性’和在‘理性’之中,一切現實才能存在和生存。另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無限的權力,就是說,‘理性’并不是毫無能力,并不是僅僅產生一個理想,一種責任?!睔v史理性自己就是自己的工作對象,自己給自己提供活力,它是自己生存的唯一基礎和絕對的終極的目標,然而“它把這個目標不但展開在‘自然宇宙’的規律中,而且也展開在‘精神宇宙’——世界歷史的現象中”。歷史理性“是萬物的無限的內容,是萬物的精華和真相”。[7]從歷史理性出發,對世界歷史加以觀察,我們便知道世界歷史的進展是一種必然的合理的進程,歷史理性的本性永遠都是同一的,并且在世界歷史的存在和發展中,在各種歷史現象中,都顯示出這種單一和同一的本性。黑格爾由此提出著名的命題:“誰用合理的眼光來看世界,那世界也就現出合理的樣子?!盵8]黑格爾在此明確地提出了世界歷史的合理性問題。歷史的發展具有其自身必然的邏輯,歷史理性是通過邏輯理性來表現和規范自己的自由沖動的。但是,若不進入理性視界就會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合理性視而不見。這就要求我們必然由原始的歷史、反省的歷史最終進入哲學的歷史,從而獲得歷史與邏輯一致的觀點。世界歷史表現原則發展的階段,那個原則的內容就是自由的意識。這些階段進一步的肯定,依照它們的普遍的本質,屬于邏輯。歷史的本質就是邏輯,邏輯必然表現為歷史,歷史與邏輯的一致并非人為主觀的臆想,強求歷史符合邏輯,以邏輯裁剪歷史,它就是歷史本身、世界歷史的本來面目,只是因受種種遮蔽而一時無法顯露、呈現。但是,世界歷史的進程一旦為邏輯的光芒照亮,那雜亂無章的世界歷史的現象之中的理性、規律便凸現出來,原來世界歷史屬于一個邏輯的王國,“這個王國就是真理,正如真理本身是毫無蔽障,自在自為的那樣?!盵9]二 對歷史的合理性解釋在黑格爾的視界中,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不言而喻的,沒有邏輯就沒有歷史,缺乏邏輯、概念的歷史不成其為歷史,世界歷史只是歷史理性實現自己,表現自己的工具和舞臺,沒有目的的工具,沒有主角的舞臺,豈不成了空洞、僵死的東西!如果那樣,世界歷史頂多也只是雜物堆砌的倉庫。真正的歷史之產生一定有其對象,否則“‘記憶女神’便找不到對象,思想的紀念就無從出現?!睔v史產生之處必定有其特定的場景和因素,否則就無法區分開人的歷史與自然的“歷史”,人的理性(社會)的歷史和人的“史前史”。所以真正說來,只有人才有歷史可言,而真正的人的歷史只能產生于這樣的場合,“這個場合必須有一個——附屬于‘現實’的境界,同時又附屬于實體的‘自由’的境界的——目的,才能夠創造出‘歷史’”。[10]歷史就是理性努斯對其自身目的的自由表達和實現,而這種表達和實現是通過邏輯、規律這種理性邏各斯來進行的。黑格爾的世界歷史發展的合理性觀念的提出和他對于歷史與邏輯一致的揭示,使得世界歷史得以重寫,從此,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不再是簡單史料記載的編年史,也不只是史學家表現個人想像力和主觀任性的文字史,而是歷史理性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的歷史。史學家、哲學家要想參與世界歷史的展現工作,唯一要做的就是讓“歷史自己說話”!進一步說就是讓具體的歷史現象:社會歷史事件、民族、人物、國家成為世界歷史的代言人,讓它們成為歷史理性實現自身目的的工具并通過它們的各自充滿熱情的“私欲沖動”表達歷史、完成歷史。1?!坝^念”與“熱情”之經緯對于歷史與邏輯一致的考察,使得黑格爾緊緊把握住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制約性的矛盾斗爭這一基本線索,以“觀念”與“熱情”為契機展開了對歷史的合理性解釋。黑格爾指出,歷史(Geschichte)在德語里包含了“客觀的和主觀的兩方面,而且意思是指拉丁文所謂‘發生的事情’本身,又指那‘發生的事情的歷史’;同時,這一名詞固然包括發生的事情,也并沒有不包括歷史的敘述。……我們必須假定歷史的記載與歷史的行動和事變同時出現”。[11]在他看來,歷史就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歷史理性的最后目的構成了世界歷史整個進程的內在線索和規律性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謂原則、最后的目的、使命或‘精神’的本性和概念,都只是普遍的、抽象的東西”。[12]但是,這種內在的目的,僅是一種可能性、一種潛伏性,還沒有從它的內在達到生存,要使其目的實現,就必須有另一因素的參與,“這個因素的原則便是‘意志’——最廣義的人類的活動”。[13]人類的需要、本能、興趣和熱情(有限目的、外在目的)是實現歷史理性的目的的原動力,歷史理性的內在目的通過外在目的得以實現,并將自己實現于外在目的之中。在人類充滿了熱情、欲望、興趣的追求外在目的的活動中,實際上蘊含著自己最終所要追求和實現的內在目的,亦即歷史理性,但卻囿于感性的雜多、私欲,執著于知性的片面、對立而難以自覺,(歷史)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揭示、呈現出這兩者的一致,實現自覺理性和存在(于歷史之中的)理性之矛盾的和解。“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不會成功。”這樣,世界歷史在黑格爾的視界中,就被重寫為由觀念與熱情交織的經緯線,或者不如說,黑格爾在理性的視界中,在理性的層面上實現了世界歷史的真實的自我展現,“歷史終于自己說話了!”“第一是那個‘觀念’,第二個是人類的熱情,這兩者交織為世界歷史的經緯線。”[14]黑格爾不僅實現了歷史哲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待自身歷史發展的態度和理解,更為重要的是,為后人用概念、邏輯的形式去把握富于激情活力的歷史現實,使歷史成為真正的科學對象奠定了基礎。2。觀念與熱情背后的“理性狡計”黑格爾對于作為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縱橫經緯的“觀念”與“熱情”的把握與闡釋,不僅消除了對于歷史進程中人類行為自己任性的感性式的解釋的雜亂膚淺及神秘主義解釋的虛幻;同時也消解了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范式知性式的解釋的僵死、片面性,從而恢復了人類歷史的真實面目,揭示出世界歷史作為主觀與客觀對立統一,作為理性矛盾自我和解的真實內涵。原來,“理性的狡計”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對立統一中,不知不覺地實現著自己的目的。世界歷史不是別的,就是歷史理性通過人類熱情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并將這目的貫穿于自己的工具之中,而人類熱情作為歷史理性完成自己目的的工具,主觀上表達和滿足了自身的欲望和目的,客觀上完成和表達了歷史理性賦予的使命,而全然不知。觀念是客觀的、普遍的東西,熱情是主觀的、特殊的東西,那普遍的觀念并不進入特殊的東西的相互對峙、爭斗之中,它始終留在后方,不受侵擾?!八屖篃崆闉樗约汗ぷ?,熱情從這種推動里發展了它的存在,因而熱情受到了損失,遭到禍殃——這可以叫做‘理性的狡計’”。[15]歷史理性地實現自己的目的離不開人類熱情,離不開作為工具的有限目的,但是,它卻巧妙地利用這一工具,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歷史人物、歷史民族、國家、自然事物作為自己的工具,而目的達到,時變境遷,潮流向前,它又有威力和膽識不為工具所累而將其拋棄在后,繼續向前曲折發展,永不停息。世界歷史的發展就是目的與工具、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觀念與熱情、主觀與客觀的相互對立,卻又在對立中包含統一、實現統一的這種歷史與邏輯不斷一致的進程。當你置身于歷史之外或是對歷史理性、歷史的內在線索茫然無知時,在你的眼內,歷史就是無情無義雜亂無章的“各民族福利、各國家智慧和各個人德性橫遭宰割的屠場”。[16]而當你進入理性視界,傾聽歷史理性自己說話,沿著歷史的內在線索前行時,歷史就是歷史,就是它自身,它是合情合理、充滿了對立、沖突之和諧的英雄交響曲,其主旋律就是自由,是努斯精神實現自身、認識自身、追求自身、發展自身的永不停息的努力和奮斗。觀念與熱情的經緯線的交織也就是自由的具體的體現,“這兩者具體的中和就是國家中的‘道德自由’”,這種“自由的觀念”也就是世界歷史理性,“‘精神’的本性和歷史的絕對的最后目的?!比v史自由的本性在邏輯與歷史的對立統一中實現黑格爾認為主宰世界歷史的精神其本質就是自由,世界歷史的進程就是歷史理性不斷實現和認識自身最后的目的,追求自由的行程。隨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其認識、實踐的不斷深化,隨著自由自身的不斷展開、不斷的自我否定和發展,同時自由這個歷史理性也就在不斷重寫世界歷史。不過,這種重寫、改寫嚴格說來,并非一般的刪除和修改,而是歷史自身不斷地沖出自我束縛,是歷史真理的不斷敞開和解蔽,“‘精神’的真正欲望的便是要達到它自己的概念。但是它自己把那個概念遮蔽起來,而且傲然以與概念的隔絕為得意?!盵18]由于精神的這種“高傲”,真理的遮蔽,從而使得人類歷史的發展充滿了曲折、艱難,更使對世界歷史的認識和把握迷霧重重,而要真正傾聽到歷史的心聲,把握歷史對自由追求的脈絡就成為歷史哲學的核心任務。歷史理性通過邏輯理性復又沖破它來表達自己實現自己,同時又給邏輯理性注入生命活力,讓邏輯、概念照亮世界,照亮存在;邏輯理性則因歷史理性而起,充當歷史理性的傳媒、工具,卻又制約、規范著歷史理性的沖動力并復歸于歷史理性,世界歷史的發展正是這樣不斷追求,實現著自己的自由。其實,無論是歷史理性的自由沖動還是邏輯理性的制約規范都只是絕對理念(理性)用以展示實現自己的同一途程中的不同的步伐,或者不如說,兩者只是絕對理念邁向自由之步伐中的“腳”與“路”的對立統一關系,有腳(步)就有(道)路,不走正“路”的“腳”也難成步伐。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正是在自由這種不斷重寫世界歷史的活動中以歷史、現象的形態表現出來。這表現在歷史(哲學)上,就是人類對自由的追求和認識。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所呈現的各個階段、各種形態及特征,與邏輯學中概念、范疇的自我推演的邏輯進程是對應的、一致的;但在黑格爾看來,無論是在世界歷史中還是邏輯學中,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最終都只是通過絕對理性對自身目的的追求,對自由的追求而演繹、呈現出來的。。

熱心網友

黑格爾的文章都很深奧。想抄的話,找個大學圖書館,搜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