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非常的對不起,很慚愧當時沒有看清楚就信手寫了。謝謝史前時代,真的很謝謝你。機背單塊減速板不僅只是蘇27和F—15還有蘇30,以及米格29M都是這種設計。減速板也稱“擾流板”“阻流板”或“減升板”等,這些名稱反映了它們的功能。分為飛行、地面擾流板兩種,左右對稱分布,地面擾流板只能在地面才可打開,實際上擾流板是鉸接在機翼上表面的一些液壓致動板,飛行員操縱時可以使這些板向上翻起,增加機翼的阻力,減少升力,阻礙氣流的流動達到減速、控制飛機姿態的作用。如在空戰中,為了提高飛機的機動性,有時必須打開減速板,增大飛機阻力,使速度很快降低,以便繞到敵機后面的有利位置進行攻擊 在空中飛行時,擾流板可以降低飛行速度并降低高度。只有一側的擾流板動作時,作用相當于副翼,主要是協助副翼等主操作舵面來有效控制飛機做橫滾機動,在飛機著陸在地面滑跑過程中時,飛行、地面擾流板會盡可能地張開,以確保飛機迅速減速。這是減速板在機翼上或是靠近兩側進氣口的位置上的作用。減速板還有在起落架艙之后的,如中國的殲八A型上,就是在起落架艙的后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間設計的比較經典的殲擊機,有很多采用了機背單塊減速板的設計,我沒有非常確切的資料只能用自己學的一點空氣動力方面的知識解釋,不準確的還請各位不吝賜教:影響飛行速度和飛機功率效能的其中一項是翼型阻力,即克服飛機表面不光潔,前緣和后緣產生壓差所產生的阻力;還有一項就是克服機身部件所產生的阻力稱為廢阻。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是要盡量克服這兩種阻力,以便節省飛機的功率,提升飛機的速度。但是空戰需要的機動性包括了瞬間的減速和變換高度,這個時候阻力反而成為我們急需的,通過瞬間增大型阻,廢阻可以實現減速,降高等機動。機背減速板的優勢在于它能夠最具效率的增大飛機的型阻和廢阻,同時不象在客機機翼上的減速板還需要顧及飛機的穩定性和舒適度,而且與在機翼或在起落架艙附近安裝減速板相比,無疑機背的減速板的活動角度更大。可控制度和可調節度也就相應增大,對飛機狀態的調整和改變的余度也就增大,整機的機動性也就更強。

熱心網友

統治超低空“那個應該不是減速板,一般而言減速板不會在那個位置。那個是前起落架的位置。”你見過起落架裝在背部的F15啊

熱心網友

F—15但是那個應該不是減速板,一般而言減速板不會在那個位置。那個是前起落架的位置。美國的這款飛機的著陸燈就在前輪上,也就是前起落架上

熱心網友

F—15但是那個應該不是減速板,一般而言減速板不會在那個位置。那個是前起落架的位置。美國的這款飛機的著陸燈就在前輪上,也就是前起落架上。

熱心網友

幾乎所有的噴氣戰斗機都有減速板.象殲8的減速板在機身下方.

熱心網友

整流罩打開就是的了

熱心網友

J-8哪有,光溜溜的.

熱心網友

F-15好象國產的J-8也有減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