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熱心網友
1.上游:綠化植被遭到破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2.中游:黃土高原幾乎沒有綠色植被,一方面,大量的河水滲入黃土高原,另一方面,河水攜帶大量泥沙,沖向下游。3.下游: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使河水下滲,河水都滲光了。4.連年的干旱,使雨水量減少。
熱心網友
上游來水過少,冰川融化速度減慢,水資源過度開發,綠化植被遭到破環
熱心網友
開發過度
熱心網友
下游無水
熱心網友
生態環境的惡化是一個方面而上游地區的灌溉方式(漫灌:把水放到地里把地淹沒)大量浪費水資源,導致中下游斷流。
熱心網友
黃河下游自70年代至今已有19年斷流,累計57次共682天。1997年黃河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紀錄,斷流多達12次,長達226天,斷流里程達622千米。面對此種情況,人們不禁大聲疾呼:救救黃河吧。有關資料顯示,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黃河的流量不斷銳減:70年代為313億立方米,80年代為284億立方米,90年代中期為187億立方米。斷流頻頻發生,使人不安。但是對于黃河斷流的原因至今還只是剛剛開始研究,近期內仍無法找到有效辦法來解決問題。同期資料顯示,黃河流域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出全國0。4個百分點,黃河上游地區比全國高出近1個百分點。據聯合國提出的不同地區人口壓力臨界指標:干旱、半干旱地區適宜的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千米7人和每平方千米20人;我國專家提出中部地區人口密度以每平方千米19人為適宜。事實上,1990年黃河流域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千米85人到86人,是臨界點的4。5倍!歷史上,黃河下游曾有過800多年無大患的相對安定的時期,這時的黃河流域人口密度很低,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植被的影響要小得多。此后,黃河流域的人口不斷劇增,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達到爆炸的邊緣。人口的劇增已大大地超過了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為維持人們對糧食的基本需求,只有大面積開墾林地、草地和陡坡,導致林地、草地等大幅度減少,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土壤嚴重流失,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形成一個墾殖---破壞---窮困---多生---再墾殖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