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也許你不相信:汽車方向盤置于駕駛室的左側還是右側,是由騎士和馬車夫決定的。因采用方向盤置左靠右側行車的國家多是內陸國家,因此被稱為“大陸派”;而方向盤置右靠左側通行的國家多為海島國家,因而被稱為“海島派”。 馬車夫與右側行 原來,方向盤置左、采用右側行車起源于馬車夫坐在左側、靠右行走的習慣。馬車夫都是右手執鞭趕車,自然坐在馬車的左側才方便。18世紀后期出現在美國的八匹馬拉大篷車,在窄路上行駛時,兩車迎面相遇,彼此都向右側靠,并俯視馬車的左側,防止自己的車軸被對方撞壞。汽車問世后,美國人、德國人和法國人都依照馬車夫的習慣,把方向盤放到了座位的左側,靠右邊行駛。 其實,靠右行駛也不是馬車夫的發明,它起源于古代軍隊的行軍慣例。因為士兵們用右手持長矛等兵器。當兩隊士兵迎面相遇時,都靠右側行走,彼此不會發生兵器碰撞。攜帶短兵器的兵士,右手持劍,左手攜盾,從安全方面考慮,將盾牌一側暴露給對方,一旦遭到對方攻擊,也能用盾抵擋。 1789年,法國爆發革命,羅伯斯皮爾命令巴黎馬車和行人一律靠右行駛。拿破侖的輜重車輛也是靠右行駛的。他征服了瑞士、德國、意大利、波蘭和西班牙,使右行成為這些國家的交通規則。1792年美國也頒布了靠右行車的命令。 騎士時代與左側行 左側能行的歷史要比右側通行早幾百年。據說,在騎士時代,高傲的騎士們總是從馬的左側上下馬的。為騎士們準備的上馬石,自然要放置在馬路的左側路邊上。這樣騎士們從馬的左側上馬,不必調轉馬頭就沿著路的左側走了。所以騎士們養成了左側通行的習慣。 左側通行的好處是,他們隨時可抬起右臂,拔劍挺矛,所以馬拉戰車迎敵時,都向左邊靠,以右側接敵。左側一度成為軍事將領喜愛的方位。他們慣用左翼兵力先向敵人進攻。 英國與美國 左側與右側 1300年,羅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布舉行基督大慶紀念,聲明“條條大道通羅馬”,并指示在羅馬的朝圣者必須靠左側行走。這個布告帶有法律上的強迫性,在西歐延續了五百多年。15世紀,英國稱霸海洋時,由于狹窄的倫敦泰晤士河口船只很多,為了避免船只相撞事件發生,英國海軍部規定,凡相對方向開來的船只,一律靠左航行。當汽車時代到來時,保守的英國人仍然沿用了靠左行進的習慣,將汽車方向盤放到了駕駛室的右側。維多利亞女王還派全權大使到日本游說,建議日本也用靠左行駛的做法。不過,日本實行的是車輛左側通行,行人右側通行,這樣人車相對,人能主動躲避車輛,這也許是受古代達官顯貴外出坐轎,庶民百姓迎面而行,便于躲避的影響吧。 二戰前,我國受英、日等國影響,所以方向盤在右、靠左行駛;二戰后美國汽車源源進入我國,方向盤是在左的,所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運輸管理局決定改為右側通行了。 目前實行左側行車,方向盤在右側的國家和地區有:英國、愛爾蘭、馬來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澳門地區。
熱心網友
“烈炎冰”回答非常詳細,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