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寶寶十個月了,現在好像開始想學說話了。白天是爺爺、奶奶帶他,和他講家鄉話(客家話),我和老公在家時,都是和他說普通話。這樣的語言環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會不會有影響。而且我老公有個妹妹也在我家,她小時候發燒導致有點語言障礙,不太會說話,我總覺得她這樣也會影響我寶寶的正常發育。大家給點意見吧,如果有影響的話,大家給我支支招吧。爺爺還會說普通話,奶奶根本不太會說普通話,只是簡單的幾個詞。有時為了這個事,我真煩呀!
熱心網友
沒什么影響
熱心網友
沒什么了
熱心網友
樓上說的很好.小兒的語言環境應該說有點影響,但不是很大,我的鄰居家就有一個腦癱的女孩,1歲時發燒燒壞了腦子,說話能力很差,她很喜歡與小孩交流.她們生活在一起.但她的妹妹很會說話,還做保險呢.因此,主要是孩子的天賦及大人的引導.何況,你總不能為了孩子將小姨趕走.放心吧,只要你努力,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演講能手.
熱心網友
不必擔心,到商店買個兒歌的VCD,放給寶寶聽,看。
熱心網友
應該沒問題,我有個朋友是馬來西亞的華人,他會說普通話,粵語,客家話和馬來話,我問過他,小孩子一下子接觸那么多不同的話不混亂嗎,他說不會的,小孩子會對什么人講什么話,可能是天性。
熱心網友
別擔心,小孩子很有天份的,而且歸根到底,起最主要作用的還是媽媽哦,我兒子的語言環境也很復雜,但現在好得很哦。
熱心網友
現在的寶寶有誰是在同一個語言環境下生長,象我家寶寶,我和老公有時會用普通話對話,還有在給他們講故事的話我也會有普通話,其他時候就用家鄉話,我父母也是用家鄉話,用的保姆也是說的自己的家鄉話,而鄰居用的又是上海話,我家寶寶基本上是在4種語言的環境下生長,而且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對寶寶也沒有什么障礙,而且現在我們這里也在提倡孩子要會說家鄉話,甚至在學校也開設了家鄉話這樣的一節課,所以我覺得如果現在孩子說話有障礙并不是語言環境的因素,況且寶寶才10個月,你顧慮也太早了。
熱心網友
教寶寶語言的五大誤區一、認為寶寶聽不懂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二、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三、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于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快到2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四、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于是錯音就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五、語言環境復雜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熱心網友
盡量說普通話,
熱心網友
一般孩子首先是理解語言,然后才能表達語言。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兒,應多讓他聽,并幫助他聽懂,為表達語言的發展打下基礎。所以你們最好都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不好也要盡量說,不然寶寶不知學哪個好,也搞不懂說的是什么意思,更不易會說話,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熱心網友
不必擔心,到商店買個兒歌的VCD,放給寶寶聽,看。注意每次不要超過30分鐘。我兒子小時候聽了正宗的VCD,還能準確地糾正奶奶的發音呢!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