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black mountain poets 幫忙解釋一下呀名詞解釋:black mountain poets 幫忙解釋一下呀
熱心網友
【黑山派詩人】(The Black Mountain Poets) 這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一個現代詩歌流派。這個流派由在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任教的一批作家、教授及藝術家組成。黑山學院原是北卡羅來納州的一所文學藝術學院,成立于1933年,1956年停辦。在這里任教的作家和教授們創辦了他們自己的刊物——《黑山評論》(Black Mountain Review)。主要成員有奧爾森(C。 Olson, 1910—1970)、鄧肯(R。 Duncan, 1919—〓)、克里利(R。 Creeley, 1926—〓)。他們在《黑山評論》上發表詩作與詩歌評論文章,試圖探索詩歌創作的新路徑。1950年,奧爾森提出了他的新的詩歌創作理論和方式,這就是他的所謂與傳統格律體詩相反的"投射體"詩(Projective Verse)。他與他的文學伙伴們發展、完善了這種理論,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黑山派。 他們所提倡的"投射體"詩的主要內容是:形式上要求"開放",使用自由格律,以順應詩人呼吸的音節與詩行,來代替傳統的音部;詩的行文應與詩人的思想、呼吸與手勢節奏相適應。從內容上來說,詩應該是一種能把詩人的"能量"傳遞給讀者的東西。因而,詩是一種"能的結構"與"能的放射"。詩人應做到自發地寫作,一個意念直接導向另一個意念,而且提倡快速寫作。 黑山派還主張詩歌的自發性與口語化,反對精雕細刻的學院派詩風。黑山派同時認為詩歌不應以自覺選擇的物體為題材,而應寫那些由詩人的親身經歷所引發的題材,因為這些親身經歷能與詩人的思想產生共鳴。他們繼承了龐德(E。 Pound, 1885—1972)和威廉斯(W。 C。 Williams, 1883—1963)的傳統,他們的"投射"理論與龐德旋渦主義和威廉斯的客體主義有相同之處。50年代后期,黑山派與垮掉派合流,在美國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影響。
熱心網友
憂郁派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