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父親有很多的事,要工作又要玩同時還要管孩子,時間是有限的,怎么辦?請幫我出出注意。
熱心網友
教育子女,父親的作用不可低估,父親的角色不可代替。早在70多年前,魯迅先生就提出“我們怎樣做父親”的問題,直到今天,這個現實而尖銳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許多人。 怎樣做一個好父親呢?以下幾條準則,可供參考。 第一、明確行為的準則但不要強加于孩子 應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弄清原因,一起討論,耐心疏導,絕不能硬性規(guī)定必須這樣做。應當承認孩子有權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感情,要以朋友的形式來交流。 第二、不要教條主義 切勿經常板起面孔引經據典地來教訓孩子,要注意孩子的愛好和個性。有些道理要說清楚,比如偷盜和撒謊是可恥的,但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 第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不要過分包辦代替,以為孩子沒有你不行,得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具體明確的要求,放手讓他自己決定該做的事。 第四、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孩子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負責。這樣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騷和埋怨。比如,孩子如果執(zhí)意要睡到過了早餐時間再起床,那么午飯前不能給他任何東西吃。 第五、不可當眾羞辱孩子 孩子犯錯時,切勿驚慌失措,也不可聽之任之,應與他們真誠交談,幫他們走出誤區(qū)。溺愛不對,打罵也不可取。當眾揭短引起孩子的反感,訓斥羞辱會使孩子感到恥辱。他們特別在乎朋友同學的看法,應當維護孩子在同學朋友面前的“面子”,該談的問題私下里解決,決不能當眾羞辱孩子。 第六、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變化較大的時期,這時的孩子往往要學大人那樣自己拿主意,對此,家長要理解,該讓他們自己做主的就放手讓他們做主。 第七、家長有錯誤應認真反思,敢于對孩子說:“對不起”,這樣做不僅不會失去尊嚴,反而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加深親子情感。 第八、孩子需要親切的關懷但不是監(jiān)視,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必須干預也要注意不能傷害孩子。一般情況下父母不宜過問孩子的隱私。 第九、對孩子不可求全責備 對孩子的期望不可過高,父母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孩子的溝通上,隨時理解他們的心思和要求,經常給予鼓勵,尤其是父親,他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