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如何分類的,有多少類?表現是怎么樣的?

熱心網友

高血壓病根據起病和病情進展的緩急及病程的長短可分為兩型,緩進型(chronic type)和急進型(accellerated type)高血壓,前者又稱良性高血壓,絕大部分患者屬此型,后者又稱惡性高血壓,僅占高血壓病患者的1%~5%。  (一)緩進型高血壓病 多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發病年輕可較輕。起病多數隱匿,病情發展慢,病程長。早期患者血壓波動,血壓時高時正常,為脆性高血壓階段,在勞...

熱心網友

高血壓病根據起病和病情進展的緩急及病程的長短可分為兩型,緩進型(chronic type)和急進型(accellerated type)高血壓,前者又稱良性高血壓,絕大部分患者屬此型,后者又稱惡性高血壓,僅占高血壓病患者的1%~5%。  (一)緩進型高血壓病 多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發病年輕可較輕。起病多數隱匿,病情發展慢,病程長。早期患者血壓波動,血壓時高時正常,為脆性高血壓階段,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時易有血壓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壓常可降至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壓可逐漸升高并趨向持續性或波動幅度變小。病人的主觀癥狀和血壓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約半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只是在體格檢查或因其它疾病就醫時才發現有高血壓,少數病人則在發生心、腦、腎等器官的并發癥時才明確高血壓病的診斷。  病人可頭痛,多發在枕部,尤易發生在睡醒時,尚可有頭暈、頭脹、頸部扳住感、耳鳴、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煩悶、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這些癥狀并非都是由高血壓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級社會功能失調所致,無臨床特異性。此外,尚可出現身體不同部位的反復出血,如眼結膜下出血、鼻衄、月經過多,少數有咯血等。  早期病人由于血壓波動幅度大,可有較多癥狀,而在長期高血壓后,即使在血壓水平較高時也無明顯癥狀,因此,不論有無癥狀,病人應定期隨訪血壓。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壓明顯而持續性地升高,則可出現腦、心、腎、眼底等器質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并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在并發主動脈粥樣硬化時,其收縮壓增高常較顯著,并發心肌梗塞或發生腦溢血后,血壓可能降至正常,并長期或從此不再升高。  1.腦部表現 頭痛、頭暈和頭脹是高血壓病常見的神經系統癥狀,也可有頭部沉重或頸項扳緊感。高血壓直接引起的頭痛多發生在早晨,位于前額、枕部或顳部,可能是顱外頸動脈系統血管擴張,其脈搏振幅增高所致。這些病人舒張壓多很高,經降壓藥物治療后頭痛可減輕。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可為暫時性或持續性,伴有眩暈者輕音樂和,與內耳迷路血管性障礙有關,經降壓藥物治療后也可減輕,但要注意有時血壓下降得過多也可引起頭暈。  高血壓病時并發的腦血管病統稱腦血管意外,民間俗稱卒中或中風,可分二大類:①缺血性梗塞,其中有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間隙梗塞、栓塞、暫時性腦缺血和未定型等各種類型。②出血,有腦實質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大部分腦血管意外僅涉及一側半球而影響對側身體的活動,約15%可發生在腦干,而影響兩側身體。根據腦血管病變的種類、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臨床癥狀有很大的差異,輕者僅出現一時的頭昏、眩暈、失明、失語、吞咽困難、口角歪斜、肢體活動不靈甚至偏癱,但可在數分鐘至數天內逐漸恢復。重者突然出現肢體偏癱、口角歪斜,可有嘔吐、大小便失禁,繼之昏迷、呼吸深沉有鼾音,瞳孔大小不對等、反向遲鈍或消失,出現軟癱或病理征,部分病人頸部阻力增加,也可只出現昏迷而無中樞神經定位表現。嚴重病例昏迷迅速加深,血壓下降,出現呼吸不規則、陳-施氏呼吸等,可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昏迷不深者可在數天至數周內逐漸清醒,但部分臨床癥狀不能完全恢復,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腦出血起病急,常在情緒激動、用力抬物或排大便等時,因血壓突然升高而驟然發病,病情一般也較重。腦梗塞的發病也急。腦動脈血栓形成起病較緩,多在休息或睡眠時發生,常先有頭暈、肢體麻木、失語等癥狀,然后逐漸發生偏癱,一般無昏迷或僅有淺昏迷(參見“急性腦血管病”章)。  2.心臟表現 血壓長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負擔,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擴張,形成了高血壓性心臟病。近年來研究發現,高血壓時心臟最先受影響的是左室舒張期功能。左心室肥厚時舒張期順應性下降,松馳和充盈功能受影響,甚至可出現在臨界高血壓和左心室無肥厚時,這可能是由于心肌間質已有膠原組織沉積和纖維組織形成之故,但此時病人可無明顯臨床癥狀。  出現臨床癥狀的高血壓性心臟病多發生在高血壓病起病數年至十余年之后。在心功能代償期,除有時感心悸外,其它心臟方面的癥狀可不明顯。代償功能失調時,則可出現左心衰竭癥狀,開始時在體力勞累、飽食和說話過多時發生氣喘、心悸、咳嗽,以后呈陣發性的發作,常在夜間發生,并可有痰中帶血等,嚴重時或血壓驟然升高時發生腦水腫。反復或持續的左心衰竭,可影響右心室功能而發展為全心衰竭,出現尿少、水腫等癥狀。在心臟未增大前,體檢可無特殊發現,或僅有脈搏或心尖搏動較強有力,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因主動脈舒張壓升高而亢進。心臟增大后,體檢可發現心界向左、向下擴大;心尖搏動強而有力,呈抬舉樣;心尖區和(或)主動脈瓣區可聽到Ⅱ~Ⅲ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心尖區雜音是左心室擴大導致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或二尖瓣乳頭肌功能失調所致;主動脈瓣區雜音是主動脈擴張,導致相對性主動脈瓣狹窄所致。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可因主動脈及瓣膜硬變而呈金屬音調,可有第四心音。心力衰竭時心率增快,出現紫紺,心尖區可聞奔馬律,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肺底出現濕羅音,并可有交替脈;后期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大、下肢水腫、腹水和紫紺加重等。  由于高血壓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部分病人可因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而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的表現。  3.腎臟表現 腎血管病變的程度和血壓高度及病程密切相關。實際上,無控制的高血壓病患者均有腎臟的病變,但在早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隨病程的進展可先出現收攏尿,但如無合并其它情況,如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等,24小時尿蛋白總量很少超過1g,控制高血壓可減少尿蛋白。可有血尿,多為顯微鏡血尿,少見有透明和顆粒管型。腎功能失代償時,腎濃縮功能受損可出現多尿、夜尿、口渴、多飲等,尿比重逐漸降低,最后固定在1.010左右,稱等滲尿。當腎功能進一步減退時,尿量可減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常增高,酚紅排泄試驗示排泄量明顯減低,尿素廓清率或肌酐廓清率可明顯低于正常,上述改變隨腎臟病變的加重而加重,最終出現尿毒癥。但是,在緩進型高血壓病,病人在出現尿毒癥前多數已死于心、腦血管并發癥。  (二)急進型高血壓 在未經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病病人中,約1%可發展或急進型高血壓,發病可較急驟,也可發病前有病程不一的緩進型高血壓病史。男女比例約3∶1,多在青中年發病,近年來此型高血壓已少見,可能和早期發現輕中度高血壓病人并及時有效的治療有關。其表現基本上與緩進型高血壓病相似,但癥狀如頭痛等明顯,病情嚴重、發展迅速、視網膜病變和腎功能很快衰竭等特點。血壓顯著升高,舒張壓多持續在17.3~18.7kPa(130~140mmHg)或更高。各種癥狀明顯,小動脈的纖維樣壞死性病變進展迅速,常于數月至1~2年內出現嚴重的腦、心、腎損害,發生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癥。并常有視力模糊或失明,視網膜可發生出血、滲出物及視神經浮頭水腫。血漿腎素活性高。由于腎臟損害最為顯著,常有持續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可達3g,血尿和管型尿,最后多因尿毒癥而死亡,但也可死于腦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三)高血壓危重癥  1.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在高血壓病的進程中,如全身小動脈發生暫時性強烈痙攣,周圍血管阻力明顯上升,致使血壓急驟上升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時稱為高血壓危象。這是高血壓時的急重癥,可見于緩進型高血壓各期和急進型高血壓,血壓改變以收縮壓突然明顯升高為主,舒張壓也可升高,常在誘發因素作用下出現,如強烈的情緒變化、精神創傷、心身過勞、寒冷的刺激和內分泌失調(如經期和絕經)等。病人出現劇烈頭痛、頭暈、眩暈,亦可有惡心、嘔吐、胸悶、心悸、氣急、視力模糊、腹痛、尿頻、尿少、排尿困難等。有的伴隨植物神經紊亂癥狀,如發熱、口干、出汗、興奮、皮膚潮紅或面色蒼白、手足發拌等;嚴重者,尤其在伴有靶器官病變時,可出現心絞痛、肺水腫、腎功能衰弱、高血壓腦病等。發作時尿中出現少量蛋白和紅細胞血尿素氮、肌酐、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可增加,血糖也可升高、眼底檢查小動脈痙攣、可伴出血、滲出或視神經乳頭水腫。發作一般歷時短暫,控制血壓后,病情可迅速好轉,但易復發。在有效降壓藥普遍應用的人群,此危象已很少發生。  2.高血壓腦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在急進型或嚴重的緩進型高血壓病病人,尤其是伴有明顯腦動脈硬化者時,可出現腦部小動脈先持久而明顯的痙攣,繼之被動性或強制性擴張,急性的腦循環障礙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從而出現了一系列臨床表現,在臨床上稱為高血壓腦病。發病時常先有血壓突然升高,收縮壓、舒張壓均高,以舒張壓升高為主,病人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脈搏多慢而有力,可有呼吸困難或減慢、視力障礙、黑蒙、抽搐、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現暫時性偏癱、伯語、偏身感覺障礙等。檢查可見視神經浮頭水腫,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發作短暫者歷時數分鐘,長者可數小時甚至數天。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腎小球腎炎、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嗜鉻細胞瘤的患者,也可能發生高血壓腦病這一危急病癥。高血壓病的分期  目前國內仍沿用1979年我國修訂的高血壓臨床分期標準,按臨床表現將本病分為三期:  第一期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臨床無心、腦、腎并發癥表現。  第二期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并有下列各項中一項者:①體檢、X線、心電圖或超聲檢查見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檢查見有眼底動脈普遍或局部變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  第三期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并有下列各項中一項者:①腦血管意外或高血壓腦病;②左心衰竭;③腎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滲出,有或無視神經乳頭水腫。  急進型高血壓(惡性高血壓):病情急驟發展,舒張壓常持續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滲出或乳頭水腫。  從上述分期可見,第一期尚無器官的損傷,第二期已有器官損傷,但其功能尚可代償,而第三期則損傷的器官功能已經失代償。  按舒張壓水平可將高血壓分三度:  輕度:舒張壓12.7~13.9kPa(95~104mmHg)  中度:舒張壓14.0~15.2kPa(105~114mmHg)  重度:舒張壓≥15.2kPa(115mmHg)根據中醫辯證可將本病分為三型:  (一)“肝”陽偏盛型 表現為頭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紅目赤、舌尖邊紅、苔黃、脈弦有力。  (二)“肝”“腎”陰虛型 表現為頭部空虛感、頭痛、眩暈、耳鳴、面部潮紅、手足心熱、腰膝無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紅而干、薄苔或少苔、脈弦細或沉細。  (三)陰陽兩虛型 表現為嚴重眩暈、走路覺輕浮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促、面部或雙下肢水腫、夜尿多、記憶力減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胸悶嘔吐或突然暈倒、舌質淡?⑻Ρ“諄蛭尢Α⒙齔兩簟?

熱心網友

高血壓與高血壓病有什么區別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混同起來,認為只要發現高血壓就是高血壓病,或者把高血壓病簡稱為高血壓,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高血壓只是一個癥狀,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許多疾病如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柯興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都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但由于這種高血壓是繼發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稱為繼發性高血壓或...

熱心網友

高血壓與高血壓病有什么區別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混同起來,認為只要發現高血壓就是高血壓病,或者把高血壓病簡稱為高血壓,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高血壓只是一個癥狀,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許多疾病如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柯興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都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但由于這種高血壓是繼發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稱為繼發性高血壓或癥狀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約占高血壓病人的90%以上。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臨床上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但隨著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腦、腎等臟器受累,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等并發癥。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療原則也不相同。原發性高血壓只有積極治療高血壓,才能有效地防止并發癥;而繼發性高血壓首先是治療原發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發展,僅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是很難見效的,所以,臨床上遇到高血壓病人,必須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壓,才能診斷為高血壓病。合理用藥 科學降壓呂樹錚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 多年從事心內科臨床與科研,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先心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豐富經驗,在心臟介入治療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趙全明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內科,從事心血管內科多年,對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心臟介入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觀眾朋友們,您們好!這里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合理用藥、科學降壓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現在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遞增,有辦法治愈高血壓嗎?  呂樹錚:目前的醫療手段還無法治愈高血壓,只能通過長期服藥把自己的血壓控制在一個理想的水平,防止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  趙全明:    一、降壓治療目標(mmHg)  1、 中青年高血壓:< 130/85  2、 老年人高血壓:< 140/90  3、 合并靶器官損害和(或)糖尿病:< 130/80  4、 合并腎功能不全: 1克/24小時,甚至3mg/dl)  6、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受體阻滯劑  氯沙坦(科素亞)、纈沙坦(代文)、伊貝沙坦(安博維)、海捷亞  機理:阻滯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結合  適應癥: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以及ACEI不能耐受者  7、含利血平的降壓制劑  降壓0號、復方降壓片、維壓靜、復方羅布麻  機理:復合制劑(含利血平、雙氫克尿噻、肼苯達嗪、非那根等)  副作用:嗜睡、精神抑郁、潰瘍病、性功能減退等。  主持人:為什么有的病人就診時醫生只給開一種藥,而有的病人醫生卻給開了好幾種藥?  呂樹錚:通常患者來就診時我會首先查一查腦血管有沒有問題、心臟有沒有肥大、腎功能、血糖等,然后才能決定具體應該選擇哪一類藥物。剛開始用藥盡量選擇一種適合的藥物,如果一味藥就可以降低血壓,那么就足夠了,如果一味藥不能夠有效地降低血壓,就應該考慮配合其它藥物。  呂樹錚:高血壓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做了超聲心動后發現左心室肥厚。  主持人:不同的人在服藥時應該注意哪些不同問題?     四、高血壓的個體化治療  1、 合并在心室肥厚: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2、 合并心力衰竭:聯合應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癥狀改善后可加用β-受體阻滯劑  3、 冠心病:首選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4、 合并腎臟改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  5、 糖尿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а1-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小計量利尿劑  主持人:目前很多人自己備有電子血壓計,使用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趙全明:凡是得了高血壓的人不可能每天都到醫院去量血壓,所以最好自己備有血壓計,監測自己的血壓,目前比較準的血壓計還是傳統的水銀柱式的血壓表,病人最好到醫院學習使用這種血壓計。另外還有電子血壓計,但是電子血壓計的準確度不夠高,而且不能在十分鐘之內連續測量,如果連續測量血壓會越來越低,容易產生誤解。使用電子血壓計還要經常到醫院和醫生核準電子血壓表。  主持人:高血壓患者需要每天測血壓嗎?  趙全明: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早、中、晚量2-3次。尤其是使用短效的降壓藥的時候更應該嚴格監測血壓。  主持人:北京王先生 75歲 我有高血壓史25年,糖尿病史20年,我每天吃2片心痛定、一片洛丁新,吃了很多年。血壓150-160/60-70mmHg,上周加壽比山,每天一片后血壓一直在130-160/50-55mmHg左右,波動很大,我因是糖尿病病人,用降壓藥如何調整?  呂樹錚:應該從兩方面予以考慮:首先糖尿病人的血壓應該控制得比較低,第二老年人不宜降得太低。目前患者通過服用藥物血壓(高壓)穩定在130-160左右,如果大部分時間可以穩定在130-140就比較理想了。血壓波動大可能與用藥有關,比如長效心痛定的半衰期比較短,那么波動就大。如果換一種進口藥如拜心同,這種藥可以24小時平穩降壓,血壓應該會比較穩定。  趙全明:病人高壓高、低壓低的這種情況(脈壓差大)實際上是一種動脈硬化的表現,這種情況要長期用藥才能逆轉動脈硬化的情況。波動大說明鈣拮抗劑(心痛定)吃得是不合理的,應該還用更長效的如洛活喜等,可能會比長效心痛定要好一些。加了壽比山以后,由于患者有糖尿病,要注意血脂、血糖方面的變化,應該考慮對血糖、血脂相對代謝影響不太大的β-受體阻滯劑如博蘇、康可等,這些藥物是以降低收縮壓為主,而且對血糖、血脂的干擾小。  主持人:四川趙先生 34歲 我血壓160/98mmHg有高血壓家族史,體重指數30,沒有其它癥狀。請問是否應該治療?如何進行非藥物治療?  呂樹錚:正常的體重指數應該在24以下,患者應該節制飲食、鍛煉身體、如果使自己的體重能夠降下來那么外周阻力就會下來,血壓也會自然降下來,這是最基本的治療,如果體重沒有降下來只是吃降壓藥效果是不好的。另外34歲的年齡血壓160/98mmHg已經很高了,應該用藥物治療不能單純進行非藥物治療。  趙全明:患者特別要注意減輕體重、合理膳食。比如吃飯盡量清淡、少吃鹽、多吃蔬菜、水果等,更應該注意戒煙、戒酒(限酒)。

熱心網友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血壓高于正常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候群。高血壓是當全世界上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有4億-5以高血壓患者。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無明確的病因,成為“原法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另一種高血壓繼發于其他疾病,約占高血壓病的5%-10%,成為“繼發性高血壓”。 第三次全國會議對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改,取消了臨界高血壓的診斷,只要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 或舒...

熱心網友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血壓高于正常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候群。高血壓是當全世界上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有4億-5以高血壓患者。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無明確的病因,成為“原法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另一種高血壓繼發于其他疾病,約占高血壓病的5%-10%,成為“繼發性高血壓”。 第三次全國會議對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改,取消了臨界高血壓的診斷,只要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 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其中血壓在140-159/90-99mmHg為輕度高血壓,血壓在160-179/100-109mmHg為中度高血壓,血壓在大于等于180/110mmHg為重度高血壓。血壓越高,并稱越長,合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越大。因此,及早發現,及時控制血壓對減少心臟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壓的早期表現及確診方法 早期高血壓常常無明顯癥狀,因此常常被忽視,很多人是在例行體檢時偶然發現患有高血壓。部分患者可出現頭痛、頭脹、發暈、耳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顏面潮紅、脾氣急躁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并沒有什么特異性。為了發現是否患了高血壓,35歲以上的成年人均應定期測量血壓,若不同時期連續兩次測量血壓均超過正常值,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合并癥的影響 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經驗表明,高血壓病人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眼底出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血壓正常的人。這是因為全身中小血管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引起血管痙攣、動脈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導致動脈硬化,器官組織缺血,最終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 高血壓的易患人群: 1.直系親屬中有高血壓病人; 2.肥胖者,特別是腹部肥胖者; 3.喜歡吃高鹽食物者(即口味重者); 4.有吸煙、?酒等不良習慣者; 5.體力活動少者; 6.性情急躁、心胸狹窄、對自己要求過高、辦事過分緊張者; 7.長期從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者; 8.生活坎坷,多次經歷強烈挫折者。 具有上述特點的人因愛經常檢查血壓,以便及時發現和及時治療“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