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節約資源
熱心網友
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正在使我們居住的星球超負荷運轉,“水俁病”、“垃圾圍城”早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已是當務之急。“放錯了地方的資料”是近年來人們對垃圾的重新認識。實行垃圾分類將使能夠回收的垃圾廢物實現物盡其用,變廢為寶。日本: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一次性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野村興產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池達13000噸,占全國廢棄電池的20%。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銀,通過高溫(600-700℃)焚燒爐焚燒令水銀廢氣排除收集,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中“黑”原料,并進行第二次產品的開發制造,如其中一種原料可用于電視機顯像管的生產上。回收電池需占用很大的空間,野村興產是一個民營企業,日本政府對它沒有投入一分錢,但日本電池工業協會提供了很大幫助,協會和日本各大廠家進行協調給野村興產一些資金補償。在這種條件下,野村興產每年處理廢電池的能力可達16000噸,另外提取廢熒光燈中的水銀一年可達40噸,而全日本一年報需求量也僅為20噸,在這方面完全可做到循環利用,同時也確保了它的利潤。其它電池如鉛酸電池,日本可做到100%地回收,二次電池和手機電池也正在通過生產廠家的配合積極開展,特別是回收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利潤可觀。德國:為加強對廢舊電池的管理,德國實施了廢舊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各種類型的廢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并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廢品回收站和生產廠家一般只回收含鎘、含汞等有毒化學成份的電池,而90%的普通鋅碳電池和鋁鎂電池都被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據德國環境部統計,德國每年回收帶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只有1/3,而2/3的電池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每年流入環境中的汞約8噸、鎳400噸、鎘400噸。一般來說,要使普通消費者拿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會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德國阿爾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熱心網友
舊電池對于化學系的可能有點用,如果是普通人建議如下:1.找到最近的可以回收電池的垃圾箱扔進去,這個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2.電池不要數量較多的放在一起,容易起化學反應,而且容易造成里面化學成分泄漏3.電池千萬不要埋在土地里,這樣造成的污染是你根本想象不出的
熱心網友
沒什么用為的是保護環境,廢舊的電池,對環境污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