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節日。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種各樣,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約而同地會有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在輕松美妙的音樂中宣告新的一年的開始。 新年舉行音樂會的傳統源自維也納。時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樂盛會,全球絕大部分電視臺和電臺都進行現場直播,聽眾數以千萬。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票都要提前預訂,音樂會的CD和錄像資料的發行權都是各唱片公司爭奪的焦點,因為它意味著崇高的聲譽和豐厚的商業利潤。中國中央電視臺也于1996年派專題攝制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國人對維也納和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年的1月1日上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為什么會有這么著名的新年音樂會?為什么要演奏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維也納愛樂樂團為何成為世界上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權威演繹者?這些淵源起始于一個半世紀以前。1848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起源:1847年12月31日,一場音樂會正在維也納郊外一個露天舞臺舉行。當時萊比錫一家報紙描述道:“指揮是一個卷發,膚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翹,給人一種富有天才的印象。他舉起小提琴,隨著琴頭的搖動,明快流暢的音樂便從一個規模雖小但素質很高的樂隊中飄蕩出來。” 這個膚色黝黑,“類似摩爾人”的指揮,便是老約翰·施特勞斯——輝煌的施特勞斯音樂家族的創始者。當時他組織了一個樂隊在全歐洲巡演,聲譽載道。這次音樂會一直進行到1848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樂隊演奏了維也納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f Haydn)的一首作品,作為對新年的慶祝。接著樂隊演奏了施科澤(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后來幾乎成為維也納民謠):“跳吧,唱吧,無論我們是富裕還是貧窮……”隨后樂隊開始持續演奏歡快的舞曲:圓舞曲、波爾卡、連德勒……音樂會變成了盛大的舞會,整個場地就是舞場,聽眾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則被要求加演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歡樂的舞會一直持續到天明。 一個半世紀前的這場音樂會,就是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起源。 “金色大廳”的故事 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金色大廳”曾令全世界多少音樂愛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廳”孕育了維也納愛樂之聲。說起來,這座大廳也有一百幾十年的歷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作音樂協會大廳,由建筑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燦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相映成輝。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的確是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里,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 大師風采——年度指揮家們 盡管新年音樂會眼下在全世界已近乎泛濫,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依然充滿魅力,這種魅力來自維也納這塊音樂沃土上結出的兩顆最珍貴的碩果---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和維也納愛樂樂團,來自二者在洋溢著歡樂和希望的新年第一天的結合所產生的和諧。音樂會的魅力還來自指揮臺上的大師。即使對于維也納愛樂樂團這樣的世界頂級樂團,即使演奏的是施特勞斯家族那些熟稔于心的作品,一位優秀的指揮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他不僅能為音樂會增色,激發聽眾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賦予音樂以活力和內涵,使之常演常新,曲盡其妙。 · 小澤征爾(2002年) 小澤征爾曾在2002年第一次亮相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和全世界樂迷們共慶新年。 · 尼古拉斯·哈農庫特(2001年和2003年) 在一些堪稱歷史上的經典演出中,總會出現這個熠熠生輝的名字。他始終致力于打破表現手法上的種種束縛,在對音樂的闡釋過程中他也敢于做大膽的嘗試。 · 洛林·馬澤爾(1994年、1996年和1999年) 1996年,馬澤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用漢語向我國以及全世界電視觀眾說了一聲“新年好”。 · 里卡多·穆蒂(1993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 意大利著名指揮家穆蒂從1993年加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來,其嚴謹的指揮風格深得世界樂迷的喜愛。 · 祖賓·梅塔(1990年、1995年和1998年) 在當今世界樂壇上有三位被稱為“亞洲三杰”的指揮家;他們是:小澤征爾、梅塔、朱暉。 · 卡洛斯·克萊伯(1989年和1992年) 卡洛斯·克萊伯的指揮以細膩嚴謹見巧,熱情奔放見長,富有感召力和磁性。交響樂之外,尤擅長指揮瓦格納、威爾第、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 · 克勞迪·阿巴多(1988年和1991年) 阿巴多有“維也納霸主”的綽號,他坐陣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位置達18個年頭。 · 赫伯特·馮·卡拉揚(1987年) 雖然卡拉揚離開我們有10多年了,但中國的愛樂者們對他的熱情有增無減,他仍然是我們心中最偉大的指揮家。 《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 《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這是歷年新年音樂會的必備曲目。 每年新年音樂會的芭蕾伴舞表演的地點都是人們精心挑選的,這得益于維也納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建筑和富麗堂皇的宮殿。雖然整個音樂會芭蕾表演所占的份量不大,但是,從舞美設計、編舞到每一位舞蹈演員都在全力以赴。這些精湛的舞蹈表演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并與場景、音樂演奏形成一個活動的立體空間,成為施氏音樂作品最好的注釋。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是每年新年音樂會必有的曲目。在設計它的芭蕾伴舞時,維也納歌劇院的藝術家們總是在追求標新立異的風格。 現代電視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也使芭蕾舞蹈表演更加傳神。在舞蹈表演的各個演出地點內,電視工作者細致布置攝像機的位置,并同設在主會場“金色大廳”內的電視直播頻道相連接。這就是行家們所稱的“雙向傳送”。電視工作者通過多機位、多角度的畫面變動,營造出清新高雅的藝術情調,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油畫,融入“金色大廳”內優美的音樂中。 如今,收聽和收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聽眾和觀眾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和北美洲第7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每年的這一天也是世界各地參與轉播的電視工作者最為忙碌的假日.    曲目估計:JOHANN STRAUSS (1825-1899)[1] Indigo-Marsch, op。 349[2] Haute Volée, Polka op。 155 • High SocietyJOSEPH STRAUSS (1827-1870)[3] Lustschwärmer, Walzer op。 91 • Pleasure Seekers[4] Winterlust, Polka schnell op。 121 • Winter Pleasure[5] Die Emancipierte, Polka mazur op。 282JOHANN STRAUSS[6] Tausend und eine Nacht, Walzer op。 346 • 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7] Die Bajadere, Polka schnell op。361 • The BayadèreFRANZ VON SUPPÉ (1819-1895)[1] Ouvertüre zur Operette Die schöne Galathée • Beautiful GalateaJOHANN STRAUSS[2] Klipp-Klapp, Galopp op。 466 • Clip-Clop[3] Nordseebilder, Walzer op。390 • Pictures of the North Sea[4] Bauernpolka • Peasants' Polka[5] Fata Morgana, Polka mazur op。 330[6] Vergnügungszug, Polka schnell op。 281 • Pleasure TrainJOSEF HELLMESBERGER (1855-1907)[7] Auf Wiener Art, Polka francaise o。op。 • In the Viennese MannerJOHANN STRAUSS[8] Russische Marschphantasie, op。 383 • Russian March Fantasy[9] Ein Herz, ein Sinn, Polka mazur, op。 323JOHANN UND JOSEPH STRAUSS[10] Pizzicato PolkaJOHANN STRAUSS[11] 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 Wald, op。 325 • Tales from the Vienna WoodsEDUARD STRAUSS (1835-1916)[12] Electrisch, Polka schnell o。op。 • Electric Encores / Zugaben / BisJOHANN STRAUSS[13] Auf der Jagd, Polka schnell op。 373 • At the Hunt[14]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The Blue DanubeJOHANN STRAUSS (Vater) (1804-1849)[15] Radetzky-Marsch, op。 228 • Radetzky March 。

熱心網友

小問題一個:)同意。

熱心網友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節日。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種各樣,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約而同地會有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在輕松美妙的音樂中宣告新的一年的開始。 新年舉行音樂會的傳統源自維也納。時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樂盛會,全球絕大部分電視臺和電臺都進行現場直播,聽眾數以千萬。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票都要提前預訂,音樂會的CD和錄像資料的發行權都是各唱片公司爭奪的焦點,因為它意味著崇高的聲譽和豐厚的商業利潤。中國中央電視臺也于1996年派專題攝制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國人對維也納和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年的1月1日上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為什么會有這么著名的新年音樂會?為什么要演奏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維也納愛樂樂團為何成為世界上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權威演繹者?這些淵源起始于一個半世紀以前。1848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起源:1847年12月31日,一場音樂會正在維也納郊外一個露天舞臺舉行。當時萊比錫一家報紙描述道:“指揮是一個卷發,膚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翹,給人一種富有天才的印象。他舉起小提琴,隨著琴頭的搖動,明快流暢的音樂便從一個規模雖小但素質很高的樂隊中飄蕩出來。” 這個膚色黝黑,“類似摩爾人”的指揮,便是老約翰·施特勞斯——輝煌的施特勞斯音樂家族的創始者。當時他組織了一個樂隊在全歐洲巡演,聲譽載道。這次音樂會一直進行到1848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樂隊演奏了維也納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f Haydn)的一首作品,作為對新年的慶祝。接著樂隊演奏了施科澤(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后來幾乎成為維也納民謠):“跳吧,唱吧,無論我們是富裕還是貧窮……”隨后樂隊開始持續演奏歡快的舞曲:圓舞曲、波爾卡、連德勒……音樂會變成了盛大的舞會,整個場地就是舞場,聽眾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則被要求加演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歡樂的舞會一直持續到天明。 一個半世紀前的這場音樂會,就是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起源。 “金色大廳”的故事 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金色大廳”曾令全世界多少音樂愛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廳”孕育了維也納愛樂之聲。說起來,這座大廳也有一百幾十年的歷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作音樂協會大廳,由建筑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燦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相映成輝。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的確是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里,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 大師風采——年度指揮家們 盡管新年音樂會眼下在全世界已近乎泛濫,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依然充滿魅力,這種魅力來自維也納這塊音樂沃土上結出的兩顆最珍貴的碩果---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和維也納愛樂樂團,來自二者在洋溢著歡樂和希望的新年第一天的結合所產生的和諧。音樂會的魅力還來自指揮臺上的大師。即使對于維也納愛樂樂團這樣的世界頂級樂團,即使演奏的是施特勞斯家族那些熟稔于心的作品,一位優秀的指揮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他不僅能為音樂會增色,激發聽眾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賦予音樂以活力和內涵,使之常演常新,曲盡其妙。 · 小澤征爾(2002年) 小澤征爾曾在2002年第一次亮相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和全世界樂迷們共慶新年。 · 尼古拉斯·哈農庫特(2001年和2003年) 在一些堪稱歷史上的經典演出中,總會出現這個熠熠生輝的名字。他始終致力于打破表現手法上的種種束縛,在對音樂的闡釋過程中他也敢于做大膽的嘗試。 · 洛林·馬澤爾(1994年、1996年和1999年) 1996年,馬澤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用漢語向我國以及全世界電視觀眾說了一聲“新年好”。 · 里卡多·穆蒂(1993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 意大利著名指揮家穆蒂從1993年加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來,其嚴謹的指揮風格深得世界樂迷的喜愛。 · 祖賓·梅塔(1990年、1995年和1998年) 在當今世界樂壇上有三位被稱為“亞洲三杰”的指揮家;他們是:小澤征爾、梅塔、朱暉。 · 卡洛斯·克萊伯(1989年和1992年) 卡洛斯·克萊伯的指揮以細膩嚴謹見巧,熱情奔放見長,富有感召力和磁性。交響樂之外,尤擅長指揮瓦格納、威爾第、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 · 克勞迪·阿巴多(1988年和1991年) 阿巴多有“維也納霸主”的綽號,他坐陣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位置達18個年頭。 · 赫伯特·馮·卡拉揚(1987年) 雖然卡拉揚離開我們有10多年了,但中國的愛樂者們對他的熱情有增無減,他仍然是我們心中最偉大的指揮家。 《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 《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這是歷年新年音樂會的必備曲目。 每年新年音樂會的芭蕾伴舞表演的地點都是人們精心挑選的,這得益于維也納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建筑和富麗堂皇的宮殿。雖然整個音樂會芭蕾表演所占的份量不大,但是,從舞美設計、編舞到每一位舞蹈演員都在全力以赴。這些精湛的舞蹈表演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并與場景、音樂演奏形成一個活動的立體空間,成為施氏音樂作品最好的注釋。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是每年新年音樂會必有的曲目。在設計它的芭蕾伴舞時,維也納歌劇院的藝術家們總是在追求標新立異的風格。 現代電視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也使芭蕾舞蹈表演更加傳神。在舞蹈表演的各個演出地點內,電視工作者細致布置攝像機的位置,并同設在主會場“金色大廳”內的電視直播頻道相連接。這就是行家們所稱的“雙向傳送”。電視工作者通過多機位、多角度的畫面變動,營造出清新高雅的藝術情調,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油畫,融入“金色大廳”內優美的音樂中。 如今,收聽和收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聽眾和觀眾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和北美洲第7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每年的這一天也是世界各地參與轉播的電視工作者最為忙碌的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