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乳癌的常見癥狀及診斷要點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各種癌癥中,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國乳腺癌的發病人數也逐年增多,已從第七位躍居腫瘤發病率首位,目前乳腺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仍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影響乳腺癌療效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資料統計,直徑在1cm以內的早期乳腺癌手術后五年生存率為90%以上,如已擴散到淋巴結,五年生存率為71%,如果出現廣泛轉移,五年生存率僅...

熱心網友

乳癌的常見癥狀及診斷要點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各種癌癥中,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國乳腺癌的發病人數也逐年增多,已從第七位躍居腫瘤發病率首位,目前乳腺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仍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影響乳腺癌療效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資料統計,直徑在1cm以內的早期乳腺癌手術后五年生存率為90%以上,如已擴散到淋巴結,五年生存率為71%,如果出現廣泛轉移,五年生存率僅為18%。   一、乳腺癌的危險信號和預防措施   1. 乳腺癌易感人群,   ①既往有乳腺增生癥、乳頭溢液、乳腺纖維瘤的病史。  ②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絕經前的雙側乳腺癌家族史。   ③30歲以上未婚或晚婚婦女,或婚后未生育、未乳的高齡婦女。  2. 乳腺癌危險信號∶   ①30歲以上的婦女,在數周內乳房迅速增大,并伴有皮膚紅腫,而又無明顯炎癥性體征,要警惕炎性乳癌。   ②乳房縮小,乳頭抬高,乳頭或乳暈部位發生梅樣糜爛潰瘍,要警惕濕疹樣癌。   ③乳房皮膚向內收縮凹陷,形成酒窩征,或桔皮樣變,是晚期乳腺癌的表現。   ④乳頭反復出現血性溢液,為導管樣癌的表現。   ⑤腋下發現腫物,應首先考慮乳腺癌腋下淋巴結轉移的可能。   二、臨床表現   1. 乳腺皮膚改變∶乳腺向下牽拉皮膚,引起皮膚的局部凹陷,若同時伴有皮下淋巴管阻塞,則皮膚將發生水腫,毛囊顯得特別深陷,出現橘皮樣改變,這是乳腺癌的一個突出表現。   2. 乳頭病變∶位于乳頭下面或附近的腫塊可導致乳頭凹陷或提高,或偏向一側,臨床上可見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3. 無痛性腫塊∶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表現,多數乳腺癌病人多因發現乳房無痛性腫塊而來就診。   4. 乳頭溢液∶病理性的乳頭溢液是指非妊娠單側(也可見雙側)乳頭溢液,溢液有無色、乳白色、淺黃色、棕色或血性,可呈水樣、漿液樣或膿性,量可多可少,非持續性,間隔時間無規律性。   5. 炎性乳腺癌∶又稱急性乳腺癌,是癌細胞廣泛浸入皮內淋巴管網后,引起的皮膚呈炎癥樣表現。   6. 局部擴散∶乳腺癌絕大多數起源于乳腺導管上皮,其在乳房內的生長機制有多種。   三、影像學檢查   1. 鉬靶X線照相∶又稱軟X線照相,適用于軟組織及乳腺照相,X線表現最多見腫塊或結節影,其次為鈣化影和皮膚增厚征群及導管影改變等。腫塊影的密度通常較高,見邊緣有毛刺呈唾形病變,十分有助于診斷,X線直徑通常小于臨床觸診。   2. CT掃描、MRI檢查∶CT檢查有助于發現子病灶,但不作為常規檢查。CT適應證主要有乳腺鉬靶X線照相的隱區部位,X線懷疑乳腺癌者,以及對致密型(接受X線易受損傷)、青春期、哺乳期乳腺。

熱心網友

1、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乳腺組織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所以有卵巢功能的婦女,乳腺在內分泌激素影響下,乳腺組織都有周期性增生復原的組織改變。在增生期,有些人可能自覺乳房痛,或觸到乳腺有些增厚,特別是經前更為明顯,經期過后,上述癥狀就能自行消退,這些是生理性改變,不算是病,也不需治療,不要輕易給經前乳房出現脹痛者都戴上“乳腺增生病”的帽子。“乳腺增生”必須區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如果每次月經乳腺出現腫...

熱心網友

1、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乳腺組織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所以有卵巢功能的婦女,乳腺在內分泌激素影響下,乳腺組織都有周期性增生復原的組織改變。在增生期,有些人可能自覺乳房痛,或觸到乳腺有些增厚,特別是經前更為明顯,經期過后,上述癥狀就能自行消退,這些是生理性改變,不算是病,也不需治療,不要輕易給經前乳房出現脹痛者都戴上“乳腺增生病”的帽子。“乳腺增生”必須區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如果每次月經乳腺出現腫塊,并有持續長短不一的疼痛,有的連續數月,也可長達數年。它在組織學上的改變包括腺泡、腺管或腺小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這樣的“乳腺增生”通常又叫“乳腺小葉增生”,生理性乳腺增生大多可自愈,有的在妊娠,哺乳后癥狀完全消失,有的在絕經后1-2年后自愈。病理性的乳腺增生病也稱乳腺囊性增生病,在組織學上有小乳管高度擴張而形成囊腫,乳管上皮細胞增生,多數中、小乳管可發生乳頭狀瘤,由于本病不但上皮增生、尚有囊腫形成,所以被稱為“囊性乳腺增生病”,屬癌前病變,該病可發生癌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對于“乳腺增生”必須區別對待,不能籠統處理。   2、乳腺增生和它的臨床表現:乳腺增生病是一種以乳腺泡導管的上皮細胞和接締組織增生為基本病理變化,既非炎癥又非腫瘤的一類病的總稱。本病好發于30-50歲的婦女,國內30歲以上婦女患病率為38、6%-49、3%,40-49歲為發病高峰,其癌變率大約為20%左右,被認為是癌前病變。  (1)乳房疼痛:一般或兩側乳房脹痛,刺痛或隱痛不適,疼痛嚴重不可觸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腫快為主,可向腋窩、胸脅、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瘙癢,疼痛隨著情緒與月經周期變化而波動,常于月經前或生氣時,郁悶時加重,月經來潮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2)乳房腫塊:一側或雙側乳房,單個或多個腫塊,好發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塊狀,結節狀,顆粒狀或條索狀,以片塊狀多見,腫塊邊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有觸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過3-4CM。乳房腫塊在月經前增大,月經來潮后縮小變軟。  (3)伴隨癥狀:病人常感覺情緒不暢或心煩易怒,可兼見痛經,月經前后不定期等,少數患者乳頭溢出棕色或淡黃色液體。  3、乳腺增生病的診斷標準:  (1)臨床上有一側或雙側乳房出現單個或多個腫塊,多數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與情緒及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一般月經來潮前一周左右癥狀加重,行經后腫塊的疼痛明顯減輕,且連續3個月不能自行緩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3)臨床檢查乳房可觸及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之不規則結節,質韌,多位于外上方,結節與周圍組織不粘連,可被推動,常有輕度觸痛,腋下淋巴結不大。  (4)利用鉬靶X線、B超,熱象圖等輔檢測手段,必要時行腫塊針吸細胞學檢查及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纖維瘤等其它良、惡性疾病。自我檢查乳房的方法   對于女性來說,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建立一個周期性自我檢查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乳腺癌預防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是早期發現乳腺病的主要途徑。那么對于一個女性如何自我檢查呢?  1、檢查時間:每月月經來潮后的第10天,每個月一次。因為此時間乳腺組織受體內各種內分泌素的影響最小,乳腺腺體相對比較松軟,所檢查到情況能夠真實地、確切地反映乳腺組織的病變。切記每個月的相同時間進行自我檢查。  2、視診:裸露上半身,站立或端坐于鏡前,面對鏡子首先進行觀察。需觀察乳房的大小是否改變,外形輪廓是否自然如常,皮膚是否有紅腫,潰破、凹陷、皺褶、橘皮樣改變等,乳頭是否抬高、回縮,凹陷,有無異常分泌物自乳頭溢出;特別是兩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另外,更換內衣時,內衣上面有無污漬。一般來講:如果新出現了兩側乳房外觀的明顯不對稱現象,應引起高度地重視。  3、觸摸:應端坐或平臥位。端坐位,兩臂放松,不要夾金緊;平臥位,應用枕頭墊于肩部下面,使肩部略抬高。用對側的手四指并攏,指端掌面輕柔地觸摸乳房的各部位,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運動,檢查一圈,發現腫塊,或腺體增厚等變化,應當引起重視。注意千萬不可用手指去抓捏乳房,否則會將抓捏起的腺體組織誤認為是乳房腫塊。最后,觸摸腋窩等區域淋巴結有否腫大。最后用手指輕輕擠壓乳頭,觀察有無液體自乳頭溢出。  上述自我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應在醫生處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或有關的專科檢查。因此,往往乳房的很小變化,即是乳腺癌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