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gggg一方片說可以做回購,但我問了一下我所在的營業部,他們說我不可以做國債回購,我的個人帳戶上市值有20多萬元(其中主要是股票),他們說資金太少了不能做.
熱心網友
既然常十三也來回答問題了,看來本人不回答也不行了。雖然本人非常佩服“活死人先生”在回購方面的理論功底,但從我多年操作國債回購的親身實踐經驗看,我實在不能夠茍同“活死人先生”的結論。但我苦思冥想還是想不出為什么券商不讓你做逆回購,對您的問題我只能推斷如下:1)資金不足十萬您說“我的個人帳戶上市值有20多萬元(其中主要是股票),他們說資金太少了不能做”。我的理解是您的帳戶上資金(現金)不滿十萬元,按照交易規則國債回購的最低交易金額是十萬元,所以“他們說資金太少了不能做”。2)十萬元資金回購的傭金太少,有些券商營業部不愿意做請看2005-01-11“還是國債回購”這個問題,做七天回購券商總共只收到傭金12。5元(10萬元*0。125‰),其中大部分是交給交易所的固定費用部分。同樣十萬元資金買股票來回二次手續費至少收500多元。所以很多券商不希望客戶做國債回購,而是希望他們用這筆錢來買賣股票,所以不告訴客戶可以做回購這件事也能理解。請您問一下券商是否是這二個原因之一,如果是第二種,麻煩您問一下周圍的其他券商,應該有券商愿意做回購——我堅信如此!謝謝!。
熱心網友
不要去看一方騙的東西,都是胡言亂語。如今正是一年一度的企業工商年檢年報審計的忙季,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的一名業務經理,實在無暇也不宵與此等宵小理論、暫且避過!
熱心網友
對于這種形式的投資,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根據以往的規定,滬深交易所國債回購交易只能在法人機構賬戶上進行,且回購交易的資金、債券按申報席位集中結算與管理,個人賬戶是不允許做國債回購交易的,但是通過營業部的賬戶是可以實現的。有些證券營業部和投資者簽訂無風險回報協議,但是并沒有明確和投資者說明用途,這種協議一般都不短,至少要一年期限。券商替投資者在回購市場上買賣國債現券或者做國債回購,通過國債的面值和市價的差額以及到期收益率兩種方式獲取收益。因而這種投資方式的風險被宣傳為“零風險”。以昨日國債回購成交價格計,100萬元資金,扣除手續費后,一天可獲80元收益,收益率萬分之零點八,折合年利率為2。88%,遠高于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1。98%的利率,而且不用繳利息稅,對普通投資者還是有吸引力的。國債回購一直是證券營業部重要的業務之一,由于前幾年并沒有被投資者重視,但是現在股市低迷,通過股票買賣賺差價很難,弄不好就會被套,因此很多人寧愿把資金閑置著也不敢入市。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精明者發現,做國債回購既可以回避股市的高風險,又能拿到較銀行存款利息高的收入,同時還不必繳利息稅。現在,市場行情不好,很多證券營業部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必須留住原客戶,為他們開發新的投資品種,此外,也可以為自己尋求新的利潤源。此時,出現這種低風險的理財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了。國債逆回購和正回購相去甚遠談國債回購首先要對什么是國債回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國債回購交易,是國債市場的一種附加一定條款的交易行為,它包括逆回購和正回購兩種形式。正回購,即投資者賣出債券,并約定于一定期間后,以預定的價格和收益,由最初出售者買回債券。逆回購,指投資者買入債券,于一定期間后,以預定的條件和價格,再賣給最初出售者。逆回購和正回購是回購市場的兩個方面,從資金流動方向的角度來看,正回購方是自己的融入方,而逆回購方是資金的融出方。從行為的目的來看,逆回購方作為資金的供方,在貸出資金后獲取一定水平的利率;而正回購方則是為了獲取一定期間的資金使用權。因此,對于逆回購和正回購的風險也應該區別分析。 逆回購可獲得較穩定的收益國債回購交易是一種以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國債作抵押的短期融資行為。逆回購方作為資金的供方,在貸出資金后可按事先確定的還款利率(隨行就市),在到期日收回本息(扣除一定手續費)。目前國債回購的平均年利率約為2。50%,融資期限最短的是一天,最長的為182天。手續費因國債期限、融資期限而不同,但整個手續費水平比炒股票與炒基金都要低很多,同時還不必繳納利息稅。從收益來看,做“國債回購”的收益率比同期銀行協議存款利率高約180%,比活期存款利率高約350%。正回購不適合個人投資者 正回購是資金的融入方以手中的現券作抵押,融入資金以調節頭寸。中國的國債市場作為不完全有效的市場,一些品種可能價值低估,存在著套利機會;在預期收入大于成本時,存在著套利空間。是否存在套利機會關鍵是在于對現券價格判斷。對于現券價格的判斷不是簡單的技巧問題,還要求有深厚的功底和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熟悉金融市場知識,數學分析工具,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利率之類的經濟指標等。因此,國債的正回購操作要比股票的投資難度大不少,適合實力機構運作,而不建議個人投資者參與。正回購的收益有時還是相當可觀的,當然也是有風險的,但是這個風險是可控的。而在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夸大回購交易風險的傾向,是不客觀的。投資市場上不存在沒有風險的獲利,關鍵是如何把握機會,控制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證券營業部為了獲得高收益,可能將投資者的資金改作他用,比如用來質押融資,將資金用于自營或者其他機構融資。這樣的話,一旦券商經營出了問題,投資者的資金很容易受損。但如果券商確實將資金投資于國債,這種投資風險很低,如果資金用于融資等其他渠道,就有隱患了。對此,投資者還是要特別小心。